七十分钟的重逢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前,在家做家务时,无意看到读大学时穿的几件衣服、几张相片和几本学习笔记。于是又让我想起了佳慧姐。想起她帮我在图书馆里占位子、帮我晒被子、对课堂笔记,想起她顶风冒雪领着家父满校园找我,想起那次我感冒发烧,她跑前忙后的情景……
   近20几年没有见到佳慧姐了,也不知她现在的情况如何?
   毕业分手时同学们都行色匆匆,我又急着回家看病重的家母,一眨眼的工夫同学们如小燕般全飞走了。后来虽不断听到四面八方同学们的信息,曰某某已经出国、某某再度升迁、某某混得一般,但唯独没有听到佳慧姐的音信。
   佳慧姐是辽西人,高高的个儿,白净的脸上常常挂着和蔼的笑意。大学时我们住上下铺,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记得读大学时,佳慧姐的家境很贫寒,父母亲身体都不好,母亲失聪,父亲腿有些残疾,家里兄妹又多,生活很拮据,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只有靠她唯一的哥哥外出打工来维持,供她读大学。大学四年,她穿的衣服几乎是旧的,脚上始终穿的是千层底布鞋,一端起饭碗,很少有荤菜的时候,那时候同学们也都不富裕,可大家都想法接济她一点,记得我还曾送给她一件粉红色的确良上衣和一双运动鞋。一晃20几年没有见到她了,在这期间见到辽西过来的人,我都托他们打听,可始终没有音信。
   那天,当年的老班长通知我返回母校参加同学毕业20年聚会,让我着实激动了几天——我想,这次不仅可以看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也一定会见到我思念多年的佳慧姐。聚会那天,同学们来到原来上课的班级,当年的老班长站在讲台上,持原2班的花名册开始点名,下面同学,不论是局长,还是平民,一律像当年一样答“到”。可惜这次佳慧姐没有来,也没有听到关于她的音信。当时,我几乎胡思乱想起来,难道她……我不敢想下去,也有些绝望了。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竟在上个星期出现了。
   那天,我刚上完课回到办公室,电话响了,我拿起电话:“喂,你是哪位?”对方还没有回答我她是谁,便笑着说:“还能听出来我是谁不?”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声音。“佳慧姐!”我叫道:“你在哪儿?怎么知道了我的电话号码?”她说她在本市一家专科医院,昨天过来的,来为儿子看病,是从一家杂志上见到了我的电话号码,现在正在医院等儿子的诊断结果,并说如果诊断没有明确的结果,坐中午的车去北京。我连忙说我40分钟后到——她说她的手机快没有电了,不便多说,便放下了。
   半小时我到了她告诉的那家专科医院,几经询问才在医院临时住院处得知佳慧姐儿子的病房。当我走到病区,远远就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人一路小跑过来了,我近视较重,看不清人,但我一见那姿势就知道是她。仍是穿着那样朴素,仍然和蔼地微笑,只是比以前瘦了许多,脸上也有了深深的皱纹。她推了推眼镜,笑笑说:“都近50了,你看,馥子,我们都老了,你這眼角上也出现鱼尾纹啦!”是啊!一晃我们已从青年步入了中年。
   她告诉我,几经辗转,她现在回到一个县城中学教书,丈夫原在机械厂工作,下岗后在一家企业打工,父母亲先后谢世了。孩子现在读高三了,可近两个月来发现后背长的那个瘤子越长越大,在家的医院看了也没有诊断出结果,听说这里有位医生专治这方面的病,这次来到这里也不知诊断结果如何?
   我怪她昨天来时没有提前和我联系,她说:“听说你工作忙得厉害,又总外出开会和写稿,我一打听你的单位,说你离这儿还有10里多地,也就没有打搅你了。”她问我是不是还像上大学时那样天天“玩命”,并嘱咐我要注意保养身体,除了工作、写作,你一定要把生活弄好!“她说50左右岁是身体上最容易出问题的年龄段,让我这几年千万注意。
   我也真忙,在和佳慧姐说话时,手机响了,领导让我马上带3名教师去市教师进修学院开教学观摩会。我拿出二千元,又把两袋麦乳精和一兜子水果交给她,并叮嘱她这边结果出来给我来电话,下班前我来接她,到我家里坐坐,我们在一起好好叙一叙。她从挎包里郑重地取出两包绿豆糕,笑着说:“馥子,这可是我从家乡带来的特产。”我把两包绿豆糕放进兜里,与佳慧姐告别,她说20年能见这七十分钟的面也算放心了,她坚持送我出了医院门口,目送我上了出租车。
   在我下班前,佳慧姐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诊断结果出来了,儿子得的是一种不吉的病,需要动手术,现在她已踏上去北京的列车了,希望在北京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放下电话,我的心情很沉重,愿佳慧姐的儿子早日康复。
   晚上下班回到家里,我打开那两包绿豆糕,这两包绿豆糕从外表的样子和味道看起来,与别的绿豆糕没有什么区别,也许这点小礼物在别人眼里算不上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在我眼里这可是最值钱的。我没舍得送人,在一个星期内,我一点也不剩地吃了,连剩下的渣渣也用开水冲喝了。
其他文献
树梢上,老絲瓜悬吊  孤独,拍打着风。它还在等  温暖它的那一双手。萧瑟的  藤蔓间,结队的花喜鹊  叽叽喳喳,钻进钻出  像对流失的岁月,颇有微词  祖母的身影,日渐佝偻  树枝间跳动的点点光斑  竟然把她绊了个趔趄  又一片叶子飘下来。一封  读旧的信,带着时光虚弱的静  掩盖不住你内心泛出的霜花
期刊
每当夜幕降临,融入黑夜中的氤氲,我的眼前常常幻化出一件已经补了很多补钉、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儿。这时,我母亲便穿着那件儿伴随我们哥儿四个童年身影的蓝布衫儿在夜色里向我们走来。   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很美丽的。她的衣着很朴素,但是十分整洁,特别是她用当时政府给的几尺救济布自个剪裁制做的那件蓝底小碎花布衫儿,穿在她的身上很得体、很好看。几个婶娘嘻笑着脱下母亲那件蓝布衫儿,穿在身上,却没有母亲那神韵、那风采了
期刊
一   我出车刚回到小城,就接到了王丽雅的电话,粗话脏话一串串撸出来。她说要跟李兵离婚。李兵吸毒,死活不跟他过了。她语气非常强硬,让我今晚必须找到李兵。   我说开了一天车,卸了半天货,浑身都散架了,我不能不吃晚饭吧。王丽雅说她没把我当外人,怎么去找李兵,让我看着办。   李兵吸毒,我不相信,也不敢相信。真是那样,他就白瞎了。   我和李兵是同村的发小。李兵大学毕业,先在外地呆了几年,后回到小城,
期刊
光阴荏苒,我和老唐已经隔了三十九年的烟云了。可能我们会再相见,可能我们水远不会再见了:因为他远在四川。但我欠他一支笔,一支英雄牌钢笔。  老唐当年只有22岁,大我3岁。一来他黑红脸膛,看去比实际年龄大几岁;二来说话处事比同龄人老成,所以都不叫他小唐,而叫他老唐。   1975年,我19岁,刚参加工作,工作地点就在盖县城西郊的变电所。变电所北邻驻扎着部队的一个团。军民团结如一家。有一个连,借用我们变
期刊
1   小七是在鸡叫三遍后不久被计划生育小分队抓走的。   头天下午,赵汉军去地里薅苞谷。下黑回来,他对小七说,你去把杨村长找来,我请他喝杯酒。小七已经把晚饭做好了,苞谷饭、酸菜汤、炒洋芋片,原本也不需要什么工夫。她不理会丈夫的话,说你看着猪一会儿,我去上个厕所。说着急急地跑去了厕所。她怀孕已经几个月了,腹部涨涨的,像有什么东西压着,小便增多,随时都有小便的欲望。但这一次她却只撒出了少许尿液,有些
期刊
爹说:今天是子玄的生日,你做一桌他喜欢吃的菜吧!唉,子玄咋就那么狠心,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    娘说:知道了,我这就去。你用干净布擦擦照片上的灰吧。娘用手背抺抺眼中晶亮的东西。    子玄是他们的长子,打小聪慧,很懂得体贴爹娘。子玄年少时正是过去那个年代,又生在偏僻的山村。那时候,子玄上初中是在山后的一座小镇,离家三十余里呢,来回车费要6角。每个星期五放学,子玄都要坐上最末班车,风雨无阻地乘车赶
期刊
1  刘卫国十七岁参加八路军,英勇顽强,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解放后,他转业到了地方,任北方大型机械厂党委书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刘卫国心里明白,派一名军人去领导一家大型企业,这是另一个战场,不需要人奋不顾身地拼杀,却仍然需要人一往无前地拼搏。中国工业非常落后,新中国的建设迫切需要工业推进。  那时厂里有两位前苏联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刘卫国专门安排厂里的技术骨干和一批好学有文化
期刊
楼上的琴声又响起,尽管稚嫩,但依旧动听。我坐在院子的长椅上,刚泡好的一杯铁观音香气扑鼻,两只慵懒的猫趴在地板上晒太阳,结着好多青杏的枝条从小院的门上探了进来,似乎也被这琴声和茶香吸引。我端起茶杯,茶叶随着琴音在杯子中荡漾开来,那曼妙的舞姿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采茶姑娘劳作的婀娜身影。我呷了一口茶,毛孔里透着铁观音的香气,琴音和茶香在我心头缭绕,久久不散。  一   父亲也喜欢喝茶,但他不喜欢铁观音
期刊
早春四月生机盎然,父亲的老病也在春风里苏醒了,近来更是喘得厉害,我不止一次劝过父亲来县城生活,可是他总说放不下家里的一切,我知道父亲是在用生命守望着他的梦。   家乡的小村虽不是父亲出生的地方,可是他在这生活了45年,年已70的父亲把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这里是他的根。从小到大,我们成长的脚步见证着父亲的努力,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衣食无忧,每每忆起从前,父亲更多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期刊
2016年6月4日,我们夫妻二人乘坐的航班平安抵达咸阳机场,我们在咸阳没有亲友,欢迎我们的是咸阳那温情的雨。   在雨中,我俩登上一辆大巴士直奔西安而去。 双脚一落西安大街的瞬间,淡淡的忧、淡淡的愁便油然而生:岁月无情,带走了在这里辉煌过的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一辈又一辈的旷世英才。而此时不肖的我来了,只能观赏你们的流风遗迹,景仰你们馈献人类的不朽风采。 读书时常诵读“渭城朝雨邑轻尘”、“城阙辅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