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尽量还原真实生活,让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将课堂教学活动放进逼真的大生活的背景之下,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一、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一)导入——营造生活氛围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设计得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阅读教学导入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如教授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荔枝》时,我先让学生看有关荔枝的画面,使学生对晶莹剔透的荔枝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吃过荔枝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吃荔枝时父母的反应。结果学生们大多谈到了荔枝那令人口齿留香的美味和父母只买不吃的爱子之情。这样,水到渠成地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年龄与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这样的导入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种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作品有了独特的理解。
  (二)提问——创设生活情景
  提问是课堂教学展开阶段的主要环节。提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实现提问生活化。因为生活化容易把抽象的教学问题还原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使问题变得亲切自然,容易理解。如教《泊船瓜州》一诗,提及王安石为一个“绿”字“捻断数根须”的千古美谈时,为了说明写文章、读文章要咬文嚼字,我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师: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没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生:装修。
  师:对,装修。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
  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可能就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这样就把复杂变成简单、抽象变成具体,接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三)拓展—提升生活品位
  拓展就是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结构要点做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向课堂之外进行拓展和延伸。拓展是以文本为蓝本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教育,是提升学生生活品位的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西北作家陈忠实先生的《青藏高原一株柳》高度赞扬了苍茫的高原上,于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那一株迸发着强大生命力的高原柳。这一株生于忧患粗糙深沉的高原柳与作者家乡那生于安乐婀娜多姿的灞河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人联想到了两种审美观的碰撞?我们怎能不从中得到些有关美的启发呢?于是在课堂的结尾,我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
  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形式怎样,最终的目标都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学生的多个智力领域,使学生自身的特殊的才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二、大千世界就是一本书
  生活是个大熔炉,生活里到处都是学问。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寻找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把生活变成语文教学的源泉。
  (一)参与学校生活,学好语文
  学生白天时间几乎都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就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舞台。语文教师可以把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引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我校里有个小花园,学生学习了“春天来了”这个主题后,我就指导学生去小花园里种花,教学生观察种花的步骤,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说,并写个小练笔。
  (二)走进社会生活,学好语文
  社会是个大天地,是学习语文的天然场所。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的天堂》这些课文后,让学生模拟小导游,向家长或朋友做个介绍。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和宣传等实践活动,这是其一;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工作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活动等,让学生活动后练习写作。
  (三)与家庭生活联系,学好语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家里,孩子能获得许多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教师可以让他们设计如何做买卖;有的学生家长是工人的,可以让他写一写有关发明创造方面的文章。这样的联系学习,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只要根扎于生活这方土壤中,就能发芽、开花,最终结下硕果。
  (责编 韦雄)
其他文献
现在,每当看到"爱国"这个词,或是和别人聊起有关"爱国"的话题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几年前教学六年级时的一件事,眼前就会浮现出金知延这个韩国小女孩的样子。她在一次课堂上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以部分教师以“教”为中心的现象,与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理念背道而驰。作为一线教师,要牢固掌握新课标的要求,吃透教育思想的精髓,树立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标尺,进一步推进变革课堂教学,将“讲堂”演绎成为“学堂”,铸就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一、舞动课堂音符 彰显学堂活力  文本、教师、学生是构造课堂的三个要素。要想让课堂成为学堂,前提是要让学生爱语文学科,爱上语文课。
语文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这么说: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语文专家的好课标准往往是宏观而抽象的,他们提出语文好课的四个特征是:能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好课标准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功能,然而缺乏对具体操作的方法指导,我尝试从实践操作上谈谈我的语文好课观。    一、变面面俱到为重点突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拓展应运而生,而且渐渐地成了一种自觉追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教学中无效拓展、貌似拓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拓展教学中的问题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院系专业资料室建设是一项费时、费力和较为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院系专业资料室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它独特的专业魅力,在高校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对待“生成”,能反映一位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专业水平。如果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处理,教学就会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中的精彩之处也会不断迭起。  一、临时资源,意外生成  (一)“异”中出彩  课堂是真实而自然的,学生是独立而有个性的,这就容易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在上一年级下册的“借橡皮”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时,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后
《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上册中的一首小诗,它的语言基调比较活泼、清新。此外,这也是一首感情细腻的小诗。“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小诗从一开头
作为青年学科建构中的重要支撑,"在场"理论通过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出青年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年群体既是经济社会物理空间中的生力军,又
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化,糖尿病分型也在不断地改变。对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应进行病因分型,这是防治和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