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秋季“五养”
文/张远桃
中医理论认为,秋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人体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规律,就必须自入秋后顾护阴气。这就是《内经》中说的“秋冬养阴”之真谛。尤其是老年人,秋季养生更应注意“五养”。
早睡早起,收神“蓄阴”。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段。老年人应早点起床,广步于庭,走出居室,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候较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这有助于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而少生病或不生病。
饮食清润,补益“滋阴”。秋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少吃辛辣、燥热、油炸食品和动物肝脏,减辛增酸。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梨、番茄等瓜果和新鲜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达到改善脏腑和滋阴润肺、补虚祛燥之效果。
适量运动。内敛“护阴”。秋季虽是运动的大好时节,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或猛练外泄,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内贮,阳气内敛”的养生法则。不论跑步、爬山、练功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度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不宜过分激烈与劳累,以免伤心劳神而适得其反。
适当秋冻,防病“养阴”。古今养生家都主张“秋天不忙添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机体的抗寒、抗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避免过早多穿衣而导致体热多汗,汗液蒸发,阳气外泄。民间有“白露身不露”之说。说明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老年人秋冻应根据自身体征来掌握适度。如若当添衣时也不添,勉强挨冻,这就违背“秋冻”健身之原意了。
巧用药物。辨证“补阴”。秋燥之邪会伤及人体精、气、血和精液而形成阴虚之证。阴虚证又分为心阴虚、肺阴虚和肾阴虚,并有各自的症状。秋后可分别采用药物进行补养。补“阴虚”的药物甚多,用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采用药物“补阴虚”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方可取得祛病强身之效果。
皮肤瘙痒治在养血润肤
文/黄祖嘉
皮肤瘙痒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四季均发,多见秋日和冬春。这是一种自觉全身或局部瘙痒而无皮肤重大损害的皮肤症状。中医称之为“痒风”、“瘾疹”。老年人由于气血不足,血虚风燥,或久病耗伤阴血,生风化燥,“风性善行数变”。因此,瘙痒发无定处,入夜犹剧,难以入睡。风热血热,不得宣泄,逢寒则体疼,遇热则瘙痒;或血虚肝旺,生风生燥,“燥胜则干”,血运受阻,肌肤失养,燥者润之。故治则常用养血润肤饮。药物组成:生、熟地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全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夜交藤15克,制首乌15克,白蒺藜15克,荆芥穗6克,北防风6克,苦参片10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2克,乌蛇肉10克,净蝉蜕6克,全蝎3~5克。本方机理:生、熟地,当归,赤、自芍和鸡血藤、夜交藤、制首乌养血润肤;荆芥穗、北防风、白蒺藜、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疏风清热;乌蛇、蝉蜕、全蝎善搜风止痒。
患者举例:付××,男,86岁。皮肤瘙痒2~3个月。适逢年冬,近半月内逐日加重,全身皮肤增粗、干燥,形如糠皮状,脱屑甚多,瘙痒难耐,入夜尤剧。胸腹四肢广泛抓痕,沿抓痕有色素沉着,皮肤肥厚。或抓出血为快,无丘疹出现,无糖尿病史,有耳聋史,大便时硬,口稍干,脉弦缓,舌嫩红,苔少。投以养血润肤饮加减,初服4帖,并嘱常食用精肉汤或猪肝汤予以辅助。外用米泔水加食盐少许,沐浴或擦洗。随访得知,连服6帖而愈。
皮肤瘙痒症,一般是血虚风燥所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宜养血、凉血、祛风。俗语说:“无风不作痒,止痒必祛风。”一些顽固性瘙痒,一般祛风药还难以胜任,必须用虫类搜剔隐伏之邪,如乌蛇肉、蝉蜕,甚至全蝎。
责编/纪生
文/张远桃
中医理论认为,秋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人体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规律,就必须自入秋后顾护阴气。这就是《内经》中说的“秋冬养阴”之真谛。尤其是老年人,秋季养生更应注意“五养”。
早睡早起,收神“蓄阴”。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段。老年人应早点起床,广步于庭,走出居室,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候较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这有助于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而少生病或不生病。
饮食清润,补益“滋阴”。秋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少吃辛辣、燥热、油炸食品和动物肝脏,减辛增酸。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梨、番茄等瓜果和新鲜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达到改善脏腑和滋阴润肺、补虚祛燥之效果。
适量运动。内敛“护阴”。秋季虽是运动的大好时节,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或猛练外泄,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内贮,阳气内敛”的养生法则。不论跑步、爬山、练功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度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不宜过分激烈与劳累,以免伤心劳神而适得其反。
适当秋冻,防病“养阴”。古今养生家都主张“秋天不忙添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机体的抗寒、抗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避免过早多穿衣而导致体热多汗,汗液蒸发,阳气外泄。民间有“白露身不露”之说。说明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老年人秋冻应根据自身体征来掌握适度。如若当添衣时也不添,勉强挨冻,这就违背“秋冻”健身之原意了。
巧用药物。辨证“补阴”。秋燥之邪会伤及人体精、气、血和精液而形成阴虚之证。阴虚证又分为心阴虚、肺阴虚和肾阴虚,并有各自的症状。秋后可分别采用药物进行补养。补“阴虚”的药物甚多,用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采用药物“补阴虚”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方可取得祛病强身之效果。
皮肤瘙痒治在养血润肤
文/黄祖嘉
皮肤瘙痒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四季均发,多见秋日和冬春。这是一种自觉全身或局部瘙痒而无皮肤重大损害的皮肤症状。中医称之为“痒风”、“瘾疹”。老年人由于气血不足,血虚风燥,或久病耗伤阴血,生风化燥,“风性善行数变”。因此,瘙痒发无定处,入夜犹剧,难以入睡。风热血热,不得宣泄,逢寒则体疼,遇热则瘙痒;或血虚肝旺,生风生燥,“燥胜则干”,血运受阻,肌肤失养,燥者润之。故治则常用养血润肤饮。药物组成:生、熟地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全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夜交藤15克,制首乌15克,白蒺藜15克,荆芥穗6克,北防风6克,苦参片10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2克,乌蛇肉10克,净蝉蜕6克,全蝎3~5克。本方机理:生、熟地,当归,赤、自芍和鸡血藤、夜交藤、制首乌养血润肤;荆芥穗、北防风、白蒺藜、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疏风清热;乌蛇、蝉蜕、全蝎善搜风止痒。
患者举例:付××,男,86岁。皮肤瘙痒2~3个月。适逢年冬,近半月内逐日加重,全身皮肤增粗、干燥,形如糠皮状,脱屑甚多,瘙痒难耐,入夜尤剧。胸腹四肢广泛抓痕,沿抓痕有色素沉着,皮肤肥厚。或抓出血为快,无丘疹出现,无糖尿病史,有耳聋史,大便时硬,口稍干,脉弦缓,舌嫩红,苔少。投以养血润肤饮加减,初服4帖,并嘱常食用精肉汤或猪肝汤予以辅助。外用米泔水加食盐少许,沐浴或擦洗。随访得知,连服6帖而愈。
皮肤瘙痒症,一般是血虚风燥所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宜养血、凉血、祛风。俗语说:“无风不作痒,止痒必祛风。”一些顽固性瘙痒,一般祛风药还难以胜任,必须用虫类搜剔隐伏之邪,如乌蛇肉、蝉蜕,甚至全蝎。
责编/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