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藏特色经济及其优势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目前最不发达地区之一,经历了近400多年的“政教合一制”统治和长达100多年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由于客观的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封闭,在1951年前的300多年里,整个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停滞”和“缓慢”的阶段。1951年5月2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使西藏人民在政治上得到解放;1959年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真正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全国开始接轨,产业结构由单一农牧业向多种形式的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形成了一套符合西藏实际的产业模式和结构。
(一)西藏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
1.旅游业。西藏有7000米以上山峰50座,8000米以上山峰7座;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色彩斑斓的地貌,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有古老的文化、纯朴的风情民俗和布达拉宫及几百座大小寺庙。西藏拥有举世无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旅游业是全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特色产业。
2.矿产业。西藏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及非金属矿共9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0多种,有一定工业含量的共20多种,其中锂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3.藏药业。西藏是一个野生植物重地,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草药400多种。西藏传统藏药疗效独特,治疗疑难杂症独具优势。
4.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由于日照日引司长、温差大、生长期长等特殊原因,西藏的农作物和蔬菜产量高、质量好,绝大部分为高山雪水灌溉,没有任何污染,是“绿色食品”的理想开发地。西藏饮用水资源蕴藏量大、微量元素丰富,发展矿泉水、啤酒、植物保健品等绿色饮料生产基地具有天然优势。
5.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西藏的农牧资源和民族手工业具有独特优势。绒制品和牛羊肉的加:正是西藏的传统产业,藏毯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术,颜色花纹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固定的市场。
6.建筑建材业。建筑建材业日益成为西藏重要的支柱产业,200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1%。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建材业也必将由于强势的需求拉动而使其地位不断得以提升。
(二)西藏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
1.资源优势。西藏复杂的气候造就了很多独特的动植物种类,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约占全国的70%,其中名贵药材有灵芝、虫草、茯苓、贝母和天麻等,动物种类达3100多种。西藏的矿产、能源也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矿产达99种,其中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丹等13种矿的储量都居全国前5名,其中铬铁矿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国首位。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此外,西藏有天然草场12亿亩,是我国四大草原牧区之一,牲畜常年存栏数在2300万头左右,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为西藏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优势。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西藏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中央还将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这将为西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外部条件。
3.文化和旅游业的优势。西藏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遍布各地的美丽湖泊,拥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历节日、宗教庆典活动、古老的城镇及农牧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纯朴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这些都是极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4.铁路建设优势。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将给西藏带来总计4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和间接经济收入。按照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西藏自治区内铁路建设总投资160亿元,随着投资的增加,可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多个行业及部门的快速发展,其中服务业预计占50%左右。
二、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落后,观念陈旧,人才缺乏。解放以后,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发展教育,西藏落后的教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重男轻女、女人不能上学等传统陈腐观念的影响,西藏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目前,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62%,比全国低35个百分点;全区尚有26个县没有中学,400个乡(区)无完全小学。教育落后直接带来各类人才短缺、科技基础薄弱、产品水平低、自主开发能力差等,造成特色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一些列问题。
2.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落后。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它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这一演进过程是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过程。如果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差距过大,往往会造成产业体系内部结构性矛盾或“瓶颈”的产生。西藏第一产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大比重,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农牧业效率高,生产力强,而恰恰相反,西藏的农牧业是建立在粗放经营基础上的,其耕作方式和经济效益都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以致农牧业不能提供充足的剩余产品。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交通、邮电、仓储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服务业发展较慢,有的甚至还是空白。第二产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更是起步晚、发展慢,至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5%,大量的日用消费品及大部分生产资料依然要靠区外供应。这种典型的“V”字型产业结构限制了产业间的聚合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特色产业缺乏主导企业的带动。主导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主导企业的带动,可以推动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协作和联合,从而实现企业的集聚和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近几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西藏的制药业、民族手工业、饮料加工业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乡镇企业分布散、技术层次低、规模小,一方面企业无法获得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等。要改变企业“散、小、低”的状况,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主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星星点灯”、“小打小闹”的发展状况。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迅速增加,使西藏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历史的因素较多,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1996年 在全区所有行政村中仍有6000多个村没有通电,2000多个村不通公路,不通邮局和不通电话的村就更多,水利设施建设虽有了一定进展,但不能令人满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给农牧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推动西藏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西藏基础教育水平,花大力气抓好农牧民文化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通过夜校、技术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组织农牧民学文化,使农牧民掌握一定的技术,鼓励农牧民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发展经济中,在不断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更新观念。
2.突出特色产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立足西藏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西藏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定位要立足西藏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稳定现有生产能力,突出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另外要延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藏医藏药、高原生物和绿色饮料、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鼓励企业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和应用技术,以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从根本上提高全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3.发挥藏医药业的特色,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藏医药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必将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藏医药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断风格,为西藏人民的健康和西藏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藏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把研制和开发藏药工作摆到重要地位上来。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各级医院为主体,藏医药研究和藏药厂作为强大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把医疗、科研、藏药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有机结合起来。藏医药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研为主线,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目标,面向医疗生产第一线,不断更新观念,使医院、研究所、药厂得到全面发展。要加大对制药行业的技改力度,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在原有基础上,再培育一批拳头产品和名优产品,以此促进西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抓住援藏和铁路建设的有利机遇,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必须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出发,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紧紧抓住铁路建设机遇,珍惜援藏机会,用好、用足特殊优惠政策,把西藏经济发展目标放在面向全国、突出特色、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高西藏整体群众的生活水平上。
5.发展科技示范区。西藏应在各个地区分门别类地发展科技示范区。蔬菜、糌粑、青稞麦片、牛、羊、猪、鸡、中草药、土豆、油菜、农产品加工、地毯、唐卡等产业的发展,要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和推广作用,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西藏特色经济拓宽渠道。
6.树立“抓大放小”意识,大力培育主导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中小企业都是重要的,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这就是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分工合作的产业组织。这样既能发挥大企业在规模经济、大规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又能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西藏目前距离大企业主导的局面还很远,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抓大放小”的战略,运用现代资本运作手段,通过资产重组,培育和组建西藏民族手工业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并在企业集团内部积极推进“三改一加强”的企业改革措施,使之成为引导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壮大的领头羊。以原产地保护和品牌经营为手段,通过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逐步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产业区、特色产业带。通过龙头企业的培养、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建立,引导特色产业的扩张。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利益联合体,形成“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众多企业参与”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党校)
责任编辑 王安庆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目前最不发达地区之一,经历了近400多年的“政教合一制”统治和长达100多年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由于客观的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封闭,在1951年前的300多年里,整个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停滞”和“缓慢”的阶段。1951年5月2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使西藏人民在政治上得到解放;1959年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真正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全国开始接轨,产业结构由单一农牧业向多种形式的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形成了一套符合西藏实际的产业模式和结构。
(一)西藏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
1.旅游业。西藏有7000米以上山峰50座,8000米以上山峰7座;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色彩斑斓的地貌,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有古老的文化、纯朴的风情民俗和布达拉宫及几百座大小寺庙。西藏拥有举世无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旅游业是全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特色产业。
2.矿产业。西藏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及非金属矿共9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0多种,有一定工业含量的共20多种,其中锂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3.藏药业。西藏是一个野生植物重地,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草药400多种。西藏传统藏药疗效独特,治疗疑难杂症独具优势。
4.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由于日照日引司长、温差大、生长期长等特殊原因,西藏的农作物和蔬菜产量高、质量好,绝大部分为高山雪水灌溉,没有任何污染,是“绿色食品”的理想开发地。西藏饮用水资源蕴藏量大、微量元素丰富,发展矿泉水、啤酒、植物保健品等绿色饮料生产基地具有天然优势。
5.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西藏的农牧资源和民族手工业具有独特优势。绒制品和牛羊肉的加:正是西藏的传统产业,藏毯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术,颜色花纹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固定的市场。
6.建筑建材业。建筑建材业日益成为西藏重要的支柱产业,200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1%。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建材业也必将由于强势的需求拉动而使其地位不断得以提升。
(二)西藏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
1.资源优势。西藏复杂的气候造就了很多独特的动植物种类,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约占全国的70%,其中名贵药材有灵芝、虫草、茯苓、贝母和天麻等,动物种类达3100多种。西藏的矿产、能源也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矿产达99种,其中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丹等13种矿的储量都居全国前5名,其中铬铁矿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国首位。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此外,西藏有天然草场12亿亩,是我国四大草原牧区之一,牲畜常年存栏数在2300万头左右,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为西藏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优势。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西藏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中央还将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这将为西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外部条件。
3.文化和旅游业的优势。西藏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遍布各地的美丽湖泊,拥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历节日、宗教庆典活动、古老的城镇及农牧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纯朴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这些都是极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4.铁路建设优势。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将给西藏带来总计4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和间接经济收入。按照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西藏自治区内铁路建设总投资160亿元,随着投资的增加,可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多个行业及部门的快速发展,其中服务业预计占50%左右。
二、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落后,观念陈旧,人才缺乏。解放以后,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发展教育,西藏落后的教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重男轻女、女人不能上学等传统陈腐观念的影响,西藏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目前,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62%,比全国低35个百分点;全区尚有26个县没有中学,400个乡(区)无完全小学。教育落后直接带来各类人才短缺、科技基础薄弱、产品水平低、自主开发能力差等,造成特色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一些列问题。
2.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落后。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它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这一演进过程是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过程。如果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差距过大,往往会造成产业体系内部结构性矛盾或“瓶颈”的产生。西藏第一产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大比重,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农牧业效率高,生产力强,而恰恰相反,西藏的农牧业是建立在粗放经营基础上的,其耕作方式和经济效益都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以致农牧业不能提供充足的剩余产品。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交通、邮电、仓储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服务业发展较慢,有的甚至还是空白。第二产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更是起步晚、发展慢,至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5%,大量的日用消费品及大部分生产资料依然要靠区外供应。这种典型的“V”字型产业结构限制了产业间的聚合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特色产业缺乏主导企业的带动。主导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主导企业的带动,可以推动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协作和联合,从而实现企业的集聚和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近几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西藏的制药业、民族手工业、饮料加工业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乡镇企业分布散、技术层次低、规模小,一方面企业无法获得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等。要改变企业“散、小、低”的状况,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主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星星点灯”、“小打小闹”的发展状况。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迅速增加,使西藏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历史的因素较多,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1996年 在全区所有行政村中仍有6000多个村没有通电,2000多个村不通公路,不通邮局和不通电话的村就更多,水利设施建设虽有了一定进展,但不能令人满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给农牧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推动西藏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西藏基础教育水平,花大力气抓好农牧民文化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通过夜校、技术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组织农牧民学文化,使农牧民掌握一定的技术,鼓励农牧民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发展经济中,在不断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更新观念。
2.突出特色产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立足西藏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西藏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定位要立足西藏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稳定现有生产能力,突出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另外要延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藏医藏药、高原生物和绿色饮料、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鼓励企业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和应用技术,以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从根本上提高全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3.发挥藏医药业的特色,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藏医药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必将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藏医药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断风格,为西藏人民的健康和西藏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藏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把研制和开发藏药工作摆到重要地位上来。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各级医院为主体,藏医药研究和藏药厂作为强大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把医疗、科研、藏药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有机结合起来。藏医药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研为主线,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目标,面向医疗生产第一线,不断更新观念,使医院、研究所、药厂得到全面发展。要加大对制药行业的技改力度,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在原有基础上,再培育一批拳头产品和名优产品,以此促进西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抓住援藏和铁路建设的有利机遇,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必须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出发,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紧紧抓住铁路建设机遇,珍惜援藏机会,用好、用足特殊优惠政策,把西藏经济发展目标放在面向全国、突出特色、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高西藏整体群众的生活水平上。
5.发展科技示范区。西藏应在各个地区分门别类地发展科技示范区。蔬菜、糌粑、青稞麦片、牛、羊、猪、鸡、中草药、土豆、油菜、农产品加工、地毯、唐卡等产业的发展,要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和推广作用,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西藏特色经济拓宽渠道。
6.树立“抓大放小”意识,大力培育主导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中小企业都是重要的,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这就是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分工合作的产业组织。这样既能发挥大企业在规模经济、大规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又能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西藏目前距离大企业主导的局面还很远,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抓大放小”的战略,运用现代资本运作手段,通过资产重组,培育和组建西藏民族手工业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并在企业集团内部积极推进“三改一加强”的企业改革措施,使之成为引导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壮大的领头羊。以原产地保护和品牌经营为手段,通过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逐步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产业区、特色产业带。通过龙头企业的培养、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建立,引导特色产业的扩张。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利益联合体,形成“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众多企业参与”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党校)
责任编辑 王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