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问出教学的新天地。
  一、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投石激浪,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巧妙设问,变“死”为“活”
  在教学中,优秀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所体现的哲理上。他们会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教师适时引导,我们坚信,只要像愚公那样,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奋斗,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学生的思想就不会被课文的圈子所束缚,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思维也不会沿袭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能“问”出个新天地来。
其他文献
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学不得法,难以走上英语学习良性发展道路的情况,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引入分析句子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分析句子训练是指通过对一个句子整个语法结构的全面分析,明确每一个语法成分,知道每一个词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句中,并进而明确整个句子的准确和完整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句子是表情达意的最基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结构和意思及其关系的深入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
期刊
现在社会瞬息万变,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班主任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成功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教育。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班风和学风与班主任的教化有很大关系。多年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告诉我:班级管理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更需要班主任善于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渴望学习,在实际行动中提升自己的人格。  而触动学生心灵,不能简单地靠空洞的说服教育,需要
期刊
我国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生厌倦文化课的学习,不能正确认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有两重含义:一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即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都可以总称为非智力因素。一是狭小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基本因素组成。可见,非智力因
期刊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英语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
期刊
英语作文,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有的学生不知该写什么,有的学生不知该怎样写。不少学生写的是“中文式英语”,先想好中国话怎么说,然后翻译成英文,满篇的英文单词,却是中文习惯,让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不明白。学生感到作文难,一是“货源不足”又“不懂经营”,即:词汇贫乏,不会句型,不懂语法,如何去写二是“底气不足,缩手缩脚”,越怕写不好,越不敢写,越不想写,就越不会写。  要想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要
期刊
音乐是一门情感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她巨大的快速的感染力超越了任何一门艺术。要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可以从音乐作品本身蕴含的文史故事入手,妙用文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要聆听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从而引导他们鉴赏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美感。达到培养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  做到以下几点,音乐鉴赏转变为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自由的思想环境  现
期刊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意会中言传,在言传中意会。这种意会只有通过多读、多品、多揣摩才能获得,这就是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经过朗读教学的实践,给我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无穷的魅力与活力,也使我和学生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小
期刊
在必行。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有一
期刊
全国人大代表宋鱼水说,青少年犯罪绝大多数是因为教育缺位,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如何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在碰到问题时不至于采取极端的方式,是现在教育中面临的任务。  当前中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状告无门,恰恰说明了中学生维权意识不强、法律修养不高。也正由此,作为中学政治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