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筝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焕发着生命力,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乐器,也是民族文化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古筝音乐,我们会发现古筝音乐不仅具有形态美、情态美、意境美,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之美。因此欣赏古筝音乐不仅能获得一种美学体验,更是在享用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关键词:古筝音乐;美学;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未来社会的畅想中指出未来社会应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就要求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秦朝时就成为了宫廷演奏的主要乐器,几千年来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本文主要从古筝音乐的形态美、情态美、意境美以及文化内涵四个方面来谈谈古筝音乐中的审美情趣。
一、古筝音乐的形态美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表现为演奏的动态之中,相比其他美而言可谓是动态层面之美。欣赏古筝音乐时,人们不仅仅是耳朵在听,同时眼睛也在看。所以演奏者的举手投足、坐姿表情都是音乐欣赏的一部分。古筝音乐的形态美就包含了演奏者的肢体语言,端正的坐姿,优雅的姿态,这些都让人们在听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演奏者的面部表情,如偶尔闭上眼,或沉思状或微笑状,这些都能激发听着的幻想,如天马行空,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空中。
此外,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还包括其展现的韵律和音乐演奏技巧。古筝音乐由各种音乐元素组成,演奏者在演奏之中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演奏技巧将各种节奏的韵率表现出来,同时配合各种舞台的效果形成动感之美、听觉之美,满足人们对古筝音乐的审美需求。学者汉斯立克指出:“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飞跃与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例如古曲《将军令》通过一串串密集的重复音和指法上的变化描绘出古代沙场点兵和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渔舟唱晚》从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对比中呈现热闹与平静的场景、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给人以动静结合的音乐美感。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表现出来,但这种视觉、听觉美除直观的感受之外,同时也需要听者心理和生理气质的积淀,如此古筝音乐的美感才可体现其充分的价值,即真正美感的体现。
二、古筝音乐的情态美
古筝音乐的情态美,是指古筝音乐其中包含的各种感情和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引起听者的共鸣所展现出的情态美。古筝音乐的情态一般有典雅、悲情、壮美三类,这三种不同的风格往往有着不同的旋律美。
美学中的“典雅主义”英文为“Formalism”,又被称为“形式主义”,在艺术效果上是与“粗野主义”相反的一种倾向,“典雅主义”讲求精美。古筝中典雅美类型的音乐旋律多轻柔缓和,呈现娓娓道来的曲风,像小桥流水一般静静流过,以一种静态的旋律美去感染人。如古筝名曲《梅花三弄》,它的音色朴素、纯净,厚重而不拙,强音明朗而不脆亮,每段在结尾处有一段称为“送”的尾声,表现出了梅花凌霜傲雪,高洁不屈的高贵品质,正是古筝旋律中典雅美的体现。
宁静美是通过古筝乐曲演奏表达出的一种令人宁静惬意的感觉之美。例如古筝曲《雪山春晓》通过完整的乐曲结构曲宛流转之中,描绘了青藏高原的自然之美,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通过明快的节奏,以景寄情在勾勒美丽自然之景中散发出纯净、惬意之美。
悲情美主要指通过刻画主体所面临的摧残、毁灭、不幸来表达一种振奋人心的艺术效果。悲情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时并不仅仅是指情感情感意义上的悲伤之情,也指新生源于痛却止于崇高,不可避免却具有超越精神的一种美学体验。悲情美风格的古筝乐在旋律上比较大起大落,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爆发力。例如古筝名曲《汉宫秋月》,就是悲情旋律的代表。它的节奏有快慢起伏,情感跌宕,抒发满腔的哀怨和不满,不同于典雅型的娓娓道来。
壮美型的古筝音乐作品多具有史诗的气质,采用叙事的方式,情感张力很强。壮美型古筝曲旋律宽广,充满激昂恢弘的气势。比如古筝名曲《战台风》就是壮美型旋律的典型,这首曲子表现了码头工人为了拯救国家,与暴风雨抗争的精神。通过饱满的和弦,急速的旋律,给观众以强烈的听觉刺激,以恢弘的气质感染人。
三、古筝音乐的意境美
我国的古筝曲目都不仅仅只是一串音符,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意境美。有的包含着自然美景,有的包含着深厚的人文风情,有的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古筝音乐时一定要注意到其中包含的意境美,只有感受到了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意境,才能真正领会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塑造的场景,体会到音乐真正的美感。
古筝音乐的意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然风情为意向,音乐内容主要通过自然景色的塑造来打造某种意境;一类是以人文风情为意向,音乐内容主要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通过主人翁命运的欺负来演奏出跌宕起伏的乐曲。展现自然风情意境美的古筝音乐有《梅花三弄》 、《月儿高》 、《平沙落雁》 、《出水莲》 、《高山流水》等,展现人文风情意境美的古筝音乐有《闺中怨》 、《昭君怨》 、《嫦娥奔月》 、《姜女泪》 、《长相思》 、《战台风》等。以自然风情为意向的乐曲重在塑造一种唯美的自然风情,在欣赏这类曲子时应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随着音乐的变化身临其境,例如在欣赏《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时,脑海里就可以营造出这样一幅场景“秋冬季节,江水消退,江面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某一天,大雁们在天空飞过,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一会儿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沙滩上歇息,一幅多么美的平沙落雁的奇观。”这便是古筝音乐的意境美。再如欣赏人文意向为主的《昭君怨》时,我们可以发挥同理之心,想象自己若是个奇世的美女子,但自己的夫君却从未认真看过自己一眼,却因为政治的需要让自己远嫁边陲,那其中的哀怨,那其中的意境美便立刻就出来。 古筝的意境虽然是是有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之分,但是通常来说都是二者都包含有之的,只是赏析的需要,所以对其进行了哪种类型为主的划分。比如《平沙落雁》这首曲目,虽然是塑造平沙落雁的自然景观,但是也表达了一种“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的情怀。
四、古筝音乐的文化美
我国的古筝音乐不仅具有旋律美,意境美,还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古筝曲子几乎都有同名的诗词,或者是有人文典故。它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体现着深厚的文化美感。例如家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故事,就蕴含在《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目中。“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古筝曲《高山流水》同样用其清丽脱俗的曲风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友情及承诺的坚守的精神。
中国古典诗词赋予古筝创作以灵感和想象的空间,许多古筝乐曲取材于诗歌,戏曲,对古筝乐曲的欣赏不可忽视其背后深厚的音乐文化因素。例如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取材于岳飞词《满江红》,讲述了岳飞感天地,泣鬼神,豪气冲天的悲剧。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则来源与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涉及落月、啼乌、霜、江枫、渔火、人、城、寺庙、船和钟十四个意象,不仅构成一幅中国水墨画,而且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取材。《枫桥夜泊》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哲学和美学精神。
总之,我们可以说,对古筝音乐的美学欣赏,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欣赏音乐的外在形态之美、韵律之美,更重要的是感受人类优秀古筝文化的美感的一个过程。在对古筝音乐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心理的陶醉,身心的舒畅,更是享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体会其中的内在之美。
参考文献:
[1]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
[2]汪莎. 传统古筝演奏特点分析[J]. 艺海,2011(05).
[3]周璟. 浅议古筝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 甘肃科技,2011(20).
[4]曲明明.从《枫桥夜泊》看古筝艺术的文化内涵[J].音乐天地,2009(08).
[5]郭瑞玫.论古筝艺术中的审美体现[J].大舞台,2011(08).
.
(作者简介:佘 艳(1972-),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古筝音乐;美学;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未来社会的畅想中指出未来社会应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就要求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秦朝时就成为了宫廷演奏的主要乐器,几千年来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本文主要从古筝音乐的形态美、情态美、意境美以及文化内涵四个方面来谈谈古筝音乐中的审美情趣。
一、古筝音乐的形态美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表现为演奏的动态之中,相比其他美而言可谓是动态层面之美。欣赏古筝音乐时,人们不仅仅是耳朵在听,同时眼睛也在看。所以演奏者的举手投足、坐姿表情都是音乐欣赏的一部分。古筝音乐的形态美就包含了演奏者的肢体语言,端正的坐姿,优雅的姿态,这些都让人们在听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演奏者的面部表情,如偶尔闭上眼,或沉思状或微笑状,这些都能激发听着的幻想,如天马行空,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空中。
此外,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还包括其展现的韵律和音乐演奏技巧。古筝音乐由各种音乐元素组成,演奏者在演奏之中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演奏技巧将各种节奏的韵率表现出来,同时配合各种舞台的效果形成动感之美、听觉之美,满足人们对古筝音乐的审美需求。学者汉斯立克指出:“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飞跃与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例如古曲《将军令》通过一串串密集的重复音和指法上的变化描绘出古代沙场点兵和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渔舟唱晚》从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对比中呈现热闹与平静的场景、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给人以动静结合的音乐美感。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表现出来,但这种视觉、听觉美除直观的感受之外,同时也需要听者心理和生理气质的积淀,如此古筝音乐的美感才可体现其充分的价值,即真正美感的体现。
二、古筝音乐的情态美
古筝音乐的情态美,是指古筝音乐其中包含的各种感情和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引起听者的共鸣所展现出的情态美。古筝音乐的情态一般有典雅、悲情、壮美三类,这三种不同的风格往往有着不同的旋律美。
美学中的“典雅主义”英文为“Formalism”,又被称为“形式主义”,在艺术效果上是与“粗野主义”相反的一种倾向,“典雅主义”讲求精美。古筝中典雅美类型的音乐旋律多轻柔缓和,呈现娓娓道来的曲风,像小桥流水一般静静流过,以一种静态的旋律美去感染人。如古筝名曲《梅花三弄》,它的音色朴素、纯净,厚重而不拙,强音明朗而不脆亮,每段在结尾处有一段称为“送”的尾声,表现出了梅花凌霜傲雪,高洁不屈的高贵品质,正是古筝旋律中典雅美的体现。
宁静美是通过古筝乐曲演奏表达出的一种令人宁静惬意的感觉之美。例如古筝曲《雪山春晓》通过完整的乐曲结构曲宛流转之中,描绘了青藏高原的自然之美,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通过明快的节奏,以景寄情在勾勒美丽自然之景中散发出纯净、惬意之美。
悲情美主要指通过刻画主体所面临的摧残、毁灭、不幸来表达一种振奋人心的艺术效果。悲情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时并不仅仅是指情感情感意义上的悲伤之情,也指新生源于痛却止于崇高,不可避免却具有超越精神的一种美学体验。悲情美风格的古筝乐在旋律上比较大起大落,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爆发力。例如古筝名曲《汉宫秋月》,就是悲情旋律的代表。它的节奏有快慢起伏,情感跌宕,抒发满腔的哀怨和不满,不同于典雅型的娓娓道来。
壮美型的古筝音乐作品多具有史诗的气质,采用叙事的方式,情感张力很强。壮美型古筝曲旋律宽广,充满激昂恢弘的气势。比如古筝名曲《战台风》就是壮美型旋律的典型,这首曲子表现了码头工人为了拯救国家,与暴风雨抗争的精神。通过饱满的和弦,急速的旋律,给观众以强烈的听觉刺激,以恢弘的气质感染人。
三、古筝音乐的意境美
我国的古筝曲目都不仅仅只是一串音符,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意境美。有的包含着自然美景,有的包含着深厚的人文风情,有的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古筝音乐时一定要注意到其中包含的意境美,只有感受到了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意境,才能真正领会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塑造的场景,体会到音乐真正的美感。
古筝音乐的意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然风情为意向,音乐内容主要通过自然景色的塑造来打造某种意境;一类是以人文风情为意向,音乐内容主要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通过主人翁命运的欺负来演奏出跌宕起伏的乐曲。展现自然风情意境美的古筝音乐有《梅花三弄》 、《月儿高》 、《平沙落雁》 、《出水莲》 、《高山流水》等,展现人文风情意境美的古筝音乐有《闺中怨》 、《昭君怨》 、《嫦娥奔月》 、《姜女泪》 、《长相思》 、《战台风》等。以自然风情为意向的乐曲重在塑造一种唯美的自然风情,在欣赏这类曲子时应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随着音乐的变化身临其境,例如在欣赏《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时,脑海里就可以营造出这样一幅场景“秋冬季节,江水消退,江面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某一天,大雁们在天空飞过,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一会儿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沙滩上歇息,一幅多么美的平沙落雁的奇观。”这便是古筝音乐的意境美。再如欣赏人文意向为主的《昭君怨》时,我们可以发挥同理之心,想象自己若是个奇世的美女子,但自己的夫君却从未认真看过自己一眼,却因为政治的需要让自己远嫁边陲,那其中的哀怨,那其中的意境美便立刻就出来。 古筝的意境虽然是是有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之分,但是通常来说都是二者都包含有之的,只是赏析的需要,所以对其进行了哪种类型为主的划分。比如《平沙落雁》这首曲目,虽然是塑造平沙落雁的自然景观,但是也表达了一种“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的情怀。
四、古筝音乐的文化美
我国的古筝音乐不仅具有旋律美,意境美,还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古筝曲子几乎都有同名的诗词,或者是有人文典故。它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体现着深厚的文化美感。例如家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故事,就蕴含在《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目中。“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古筝曲《高山流水》同样用其清丽脱俗的曲风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友情及承诺的坚守的精神。
中国古典诗词赋予古筝创作以灵感和想象的空间,许多古筝乐曲取材于诗歌,戏曲,对古筝乐曲的欣赏不可忽视其背后深厚的音乐文化因素。例如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取材于岳飞词《满江红》,讲述了岳飞感天地,泣鬼神,豪气冲天的悲剧。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则来源与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涉及落月、啼乌、霜、江枫、渔火、人、城、寺庙、船和钟十四个意象,不仅构成一幅中国水墨画,而且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取材。《枫桥夜泊》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哲学和美学精神。
总之,我们可以说,对古筝音乐的美学欣赏,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欣赏音乐的外在形态之美、韵律之美,更重要的是感受人类优秀古筝文化的美感的一个过程。在对古筝音乐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心理的陶醉,身心的舒畅,更是享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体会其中的内在之美。
参考文献:
[1]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
[2]汪莎. 传统古筝演奏特点分析[J]. 艺海,2011(05).
[3]周璟. 浅议古筝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 甘肃科技,2011(20).
[4]曲明明.从《枫桥夜泊》看古筝艺术的文化内涵[J].音乐天地,2009(08).
[5]郭瑞玫.论古筝艺术中的审美体现[J].大舞台,2011(08).
.
(作者简介:佘 艳(1972-),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