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贵有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质疑问难; 兴趣; 方法; 问题; 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质疑问难,是探究的一种,是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过去,疑难问题多由教师提出。我们总是以为学生限于知识和经验,不善于发现问题,于是总是由老师包办代替。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很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以便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或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兴趣,或教给学生质疑问难、关心的问题、疑难的问题。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各假设,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思考、推断。
1.目的激发
老师激问:“你听话过这些的人(事、物)吗?学习这一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你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这些字(词)的意思你都懂了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学生因为课文的内容是第一次知道的,他们感到新鲜,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问难,成功的喜悦鼓舞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和兴趣。
2.感情激发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问:读课文,你认为哪一句(段)话写得最美?”让学生产生激动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兴奋地提出假设或疑问。
3.悬念激发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原因。教师激问:“为什么事情会如此地发生?”你能推测、预见到下一个情节吗?”“这种说法是不是真有道理?”“是不是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这样说道理是不是很充分?是不是有例外?”让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多方猜想。
4.对比激发
或对比句子,问:“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或对比人物(景物),问:“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哪种景物)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中提出问题。
二、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
学生懂得了一些方法,会更自信、更有兴趣质疑问难。
1.教学生从课题质疑问难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狼和小羊》:“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雪地里的小家》:“为什么讲这些小动物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大海之歌》:“大海会唱歌吗?它唱什么歌?”《坐井观天》:“你听说过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吗?”
2.学生从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讲月亮还是讲船?”“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小船?”“小女孩真的坐在月亮上吗?”又如《小公鸡和小鸭子》:“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生活习性相同?”“它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3.教学生从含义深刻的词句质疑问难
如第三册《小马过河》有一句话“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有一句话:“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可以启发学生从这些话语中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教学生从课后思考题中质疑问难
如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课后思考题中“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小鱼?”。如第三册《美丽的小公鸡》:“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和小公鸡比美?”又如不少音标后思考题中有要求:“朗读课文”,教师或学生读后,问:“是不是有更好的读法?”
5.教学生从课文插图中质疑问难
如看第一册《小山羊》第一幅图邻居劝那个人赶快治牙虫,那个人的表情为什么是笑的样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内容。我愿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质疑总的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达到懂,这是对理解的加深。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提出“人们还是向着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的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句话是含着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个问题问得深刻,让孩子们能透过这句话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怀疑性是对课文内容的怀疑或否定,如学《青蛙的眼睛》一文时,学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得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中的迟钝用词不当。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是“看不见”而不应是很迟钝,这是课文内容的否定。这种问题更进了一层。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哪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只要我们不断的给与鼓励,并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不但乐于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发现问题。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你会看到他们在思维中闪耀的灿烂火花。
综上,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2
【关键词】质疑问难; 兴趣; 方法; 问题; 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质疑问难,是探究的一种,是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过去,疑难问题多由教师提出。我们总是以为学生限于知识和经验,不善于发现问题,于是总是由老师包办代替。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很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以便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或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兴趣,或教给学生质疑问难、关心的问题、疑难的问题。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各假设,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思考、推断。
1.目的激发
老师激问:“你听话过这些的人(事、物)吗?学习这一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你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这些字(词)的意思你都懂了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学生因为课文的内容是第一次知道的,他们感到新鲜,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问难,成功的喜悦鼓舞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和兴趣。
2.感情激发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问:读课文,你认为哪一句(段)话写得最美?”让学生产生激动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兴奋地提出假设或疑问。
3.悬念激发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原因。教师激问:“为什么事情会如此地发生?”你能推测、预见到下一个情节吗?”“这种说法是不是真有道理?”“是不是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这样说道理是不是很充分?是不是有例外?”让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多方猜想。
4.对比激发
或对比句子,问:“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或对比人物(景物),问:“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哪种景物)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中提出问题。
二、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
学生懂得了一些方法,会更自信、更有兴趣质疑问难。
1.教学生从课题质疑问难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狼和小羊》:“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雪地里的小家》:“为什么讲这些小动物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大海之歌》:“大海会唱歌吗?它唱什么歌?”《坐井观天》:“你听说过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吗?”
2.学生从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讲月亮还是讲船?”“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小船?”“小女孩真的坐在月亮上吗?”又如《小公鸡和小鸭子》:“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生活习性相同?”“它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3.教学生从含义深刻的词句质疑问难
如第三册《小马过河》有一句话“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有一句话:“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可以启发学生从这些话语中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教学生从课后思考题中质疑问难
如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课后思考题中“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小鱼?”。如第三册《美丽的小公鸡》:“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和小公鸡比美?”又如不少音标后思考题中有要求:“朗读课文”,教师或学生读后,问:“是不是有更好的读法?”
5.教学生从课文插图中质疑问难
如看第一册《小山羊》第一幅图邻居劝那个人赶快治牙虫,那个人的表情为什么是笑的样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内容。我愿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质疑总的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达到懂,这是对理解的加深。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提出“人们还是向着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的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句话是含着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个问题问得深刻,让孩子们能透过这句话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怀疑性是对课文内容的怀疑或否定,如学《青蛙的眼睛》一文时,学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得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中的迟钝用词不当。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是“看不见”而不应是很迟钝,这是课文内容的否定。这种问题更进了一层。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哪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只要我们不断的给与鼓励,并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不但乐于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发现问题。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你会看到他们在思维中闪耀的灿烂火花。
综上,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