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心理健康课已经在很多小学出现,成为小学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门专门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上,自然要将积极向上,引导学生变得更加乐观健康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从人的长期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更对预防各种心理障碍有着巨大的作用,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以下就将对小学生的抗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作为例子,从积极心理学概述及其应用两个主要调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加以讨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抗逆抗挫折
在现有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德育的痕迹较多,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行为的矫正上。这样的过程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太多的德育总会掺杂过多的道理,而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所以时常会让学生感到不真实或者不切实际,无法真正打动学生,对学生抗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得以突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考,感受积极的思维,从困难、逆境和挫折中体会到积极的以免,进而改善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巨大的改革。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分析一般社会群体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断调整目标群体心理状态的心理教育理论,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目标群体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学校和教师应该依托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工作,包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从更加实际和健康积极的角度调整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鉴于在过去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不是特别充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它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抗逆抗挫折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积极接纳自己,正视挫折
学生在抗逆抗挫折能力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积极正确地看待挫折,不能接受自己会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现在的小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变得特别沮丧,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了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还不知足。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生没有体验过以往同龄人更加“艰苦”的生活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有必要为了让学生吃苦而吃苦。不同时代的人,面对着不同的困难与挫折,都会产生挫折感,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是内心深处的认识。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不应去强调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失败感。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当下的快乐,即使遇到困难和失败,也能从中感受到成就感等积极的心理情绪状态,教会他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愿意去努力成长进步,实现自我成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差异性,保证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比如年龄较大的小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不完美有比较模糊的认识,此时就要让他们的这种感觉更加清晰,然后再去进行引导。
2、积极面对责任,解决挫折
挫折在本质上属于学生自我成长所必须承担起的责任。这个道理其实比较容易明白。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经常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学生要实现这一点,必然需要跨过一道道的难关,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挫折感等负面情绪。一件事情失败了,要反复的尝试,直到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解决挫折的关键是学生自己,是坚强的意志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向学生进行责任的渗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挫折。
为此,教师可以先从理论的角度为学生阐述相应的道理。比如为什么挫折代表着学生的某种责任,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想要实现成长进步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当学生鼓起勇气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面临的困难,然后与学生一起想办法,推动学生去克服困难。要注意的是,师生最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学生要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等代价,但难度不宜过高,不要让学生因为最后无法达到目标反而产生更加严重的受挫感。
3、积极参与互动,不惧挫折
通过上文论述,已经可以充分说明小学生的成长,包括心理上的成长是需要外界提供巨大的帮助的。即使要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让他们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这种情况也不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在国家频繁强调给小学生减负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需要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相比过去的同龄人更多地参与进社会生活,积攒心理压力。为此,教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增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缺乏认识,而不只是被动地应付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想办法从根本上加强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如果我产生了不太好的感受,怎样让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知道,想办法争取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学生逐渐学会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思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制定计划,督促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观察、思考并不断改善个人与生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处理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对于传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但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如何看待挫折的问题,而不是徒劳无功地想办法帮助学生避免挫折。
参考文献:
[1]成芳.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6(07):126.
[2]王代芬,陈科良.试论小学生挫折的成因与教育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5):61-6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抗逆抗挫折
在现有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德育的痕迹较多,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行为的矫正上。这样的过程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太多的德育总会掺杂过多的道理,而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所以时常会让学生感到不真实或者不切实际,无法真正打动学生,对学生抗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得以突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考,感受积极的思维,从困难、逆境和挫折中体会到积极的以免,进而改善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巨大的改革。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分析一般社会群体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断调整目标群体心理状态的心理教育理论,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目标群体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学校和教师应该依托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工作,包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从更加实际和健康积极的角度调整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鉴于在过去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不是特别充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它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抗逆抗挫折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积极接纳自己,正视挫折
学生在抗逆抗挫折能力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积极正确地看待挫折,不能接受自己会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现在的小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变得特别沮丧,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了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还不知足。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生没有体验过以往同龄人更加“艰苦”的生活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有必要为了让学生吃苦而吃苦。不同时代的人,面对着不同的困难与挫折,都会产生挫折感,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是内心深处的认识。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不应去强调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失败感。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当下的快乐,即使遇到困难和失败,也能从中感受到成就感等积极的心理情绪状态,教会他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愿意去努力成长进步,实现自我成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差异性,保证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比如年龄较大的小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不完美有比较模糊的认识,此时就要让他们的这种感觉更加清晰,然后再去进行引导。
2、积极面对责任,解决挫折
挫折在本质上属于学生自我成长所必须承担起的责任。这个道理其实比较容易明白。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经常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学生要实现这一点,必然需要跨过一道道的难关,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挫折感等负面情绪。一件事情失败了,要反复的尝试,直到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解决挫折的关键是学生自己,是坚强的意志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向学生进行责任的渗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挫折。
为此,教师可以先从理论的角度为学生阐述相应的道理。比如为什么挫折代表着学生的某种责任,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想要实现成长进步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当学生鼓起勇气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面临的困难,然后与学生一起想办法,推动学生去克服困难。要注意的是,师生最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学生要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等代价,但难度不宜过高,不要让学生因为最后无法达到目标反而产生更加严重的受挫感。
3、积极参与互动,不惧挫折
通过上文论述,已经可以充分说明小学生的成长,包括心理上的成长是需要外界提供巨大的帮助的。即使要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让他们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这种情况也不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在国家频繁强调给小学生减负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需要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相比过去的同龄人更多地参与进社会生活,积攒心理压力。为此,教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增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缺乏认识,而不只是被动地应付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想办法从根本上加强学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如果我产生了不太好的感受,怎样让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知道,想办法争取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学生逐渐学会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思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制定计划,督促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观察、思考并不断改善个人与生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处理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对于传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但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如何看待挫折的问题,而不是徒劳无功地想办法帮助学生避免挫折。
参考文献:
[1]成芳.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6(07):126.
[2]王代芬,陈科良.试论小学生挫折的成因与教育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5):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