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无统一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存在差异,对“双师型”教师的层次界定不清晰,待遇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还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能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占的比例偏低,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受到环境限制。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顺应潮流,与各高新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旨在改善教学质量,但是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无太多关联。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合作内容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与方法,大部分企业侧重于获取劳动力,通过学校定向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却忽视专业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師对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影响,不能给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实质性帮助,导致教师只能自己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实践技能的提升,但是因为条件受限,效果并不理想。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1.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细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内容
校企合作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部分资源共享,利用学校优越的教学资源为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也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会在校学习,专业教师是一笔最可贵的资源,起着主导作用。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只有把“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细化到合作内容中,才能使两者有机结合。如学校聘请合作企业工程师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企业也应聘请合作学校专任教师担任兼职技术人员,定期为专任教师提供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信息,同时邀请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难题,加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使教师能了解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参与具体项目的研发与实施。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总结,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更贴近于具体工作,服务于岗位需求。
2.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专业课程的开设通常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前提,而教师实践经验有限,特别是部分刚进入社会工作的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存在知识过时或者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问题,而学校教师资源有限,特别是民办职业院校教师有时需要独立承担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缺乏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另外,学校里设备与材料条件有限,容易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实践应用而产生厌学心理。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校中厂”并不少见,一些实验条件稍差的课程,可推行“双师教学制”,即课程中的理论课学时由专任教师在学校教室讲授,另一部分实训课学时安排在“校中厂”里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完成。教师在与“校中厂”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能验证理论知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与实际存在的差异,得到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与纠正,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过程中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成效。
3.加强经费保障措施,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而合作企业侧重于定向培养需要的学生,也不愿花费太多经费在教师的培养上,所以学校应加强经费保障措施,利用合作中的便利,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条件。如“订单班”的合作模式,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而专任教师却未曾参与。学校可减少实践能力不足的专任教师学期课时量,支持教师参与其中,提供经费保障,使教师的综合质素得以全面发展,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宏志,王珺楠,张丽娟,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牛自成,李晓杨,朱其静.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1):112-116.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无统一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存在差异,对“双师型”教师的层次界定不清晰,待遇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还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能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占的比例偏低,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受到环境限制。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顺应潮流,与各高新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旨在改善教学质量,但是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无太多关联。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合作内容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与方法,大部分企业侧重于获取劳动力,通过学校定向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却忽视专业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師对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影响,不能给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实质性帮助,导致教师只能自己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实践技能的提升,但是因为条件受限,效果并不理想。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1.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细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内容
校企合作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部分资源共享,利用学校优越的教学资源为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也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会在校学习,专业教师是一笔最可贵的资源,起着主导作用。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只有把“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细化到合作内容中,才能使两者有机结合。如学校聘请合作企业工程师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企业也应聘请合作学校专任教师担任兼职技术人员,定期为专任教师提供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信息,同时邀请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难题,加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使教师能了解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参与具体项目的研发与实施。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总结,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更贴近于具体工作,服务于岗位需求。
2.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专业课程的开设通常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前提,而教师实践经验有限,特别是部分刚进入社会工作的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存在知识过时或者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问题,而学校教师资源有限,特别是民办职业院校教师有时需要独立承担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缺乏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另外,学校里设备与材料条件有限,容易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实践应用而产生厌学心理。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校中厂”并不少见,一些实验条件稍差的课程,可推行“双师教学制”,即课程中的理论课学时由专任教师在学校教室讲授,另一部分实训课学时安排在“校中厂”里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完成。教师在与“校中厂”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能验证理论知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与实际存在的差异,得到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与纠正,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过程中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成效。
3.加强经费保障措施,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而合作企业侧重于定向培养需要的学生,也不愿花费太多经费在教师的培养上,所以学校应加强经费保障措施,利用合作中的便利,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条件。如“订单班”的合作模式,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而专任教师却未曾参与。学校可减少实践能力不足的专任教师学期课时量,支持教师参与其中,提供经费保障,使教师的综合质素得以全面发展,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宏志,王珺楠,张丽娟,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牛自成,李晓杨,朱其静.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