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了,但教师只是依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去建构评价标准并去评价学生,教师设定的评价项目和课程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或遗漏课标某些内容,或超出课标要求,导致教师无法得到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信息,进而影响下一步教学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新课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它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综合性学习的实质是要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而适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动力。为了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能够导引评价目标实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保证评价活动指向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标准建构应当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的学习目标标准
诺曼•韦伯主张,建构“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标准,需要对课程内容目标加以具体化的目标描述,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系[1]据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目标层级体系顶部就是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中部为综合性学习单元目标,底部为每次综合性学习具体目标。评价项目的设置要尽量既体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又体现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具体学习目标的最优化综合。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大致上应与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2]相一致。
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因为新课程允许有自我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思维,基于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就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不是圣经。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综合的学习目标标准建构评价工具可以是这样的:以第四学段(7-9年级)为例。
上表中的各个项目每具有一项得一分,用于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与下表结合共同对学生的发展做出鉴。
二、综合的学习方式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要将综合的学习方式作为评价内容之一,由此我们确定的评价标准是三维的: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而言,就要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责任、参与、发现问题等几个方面建构标准。
此表一般用于一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学习作总结性评价。从列2开始依次计分,统计出每位学生相应得分,作为评价和帮助学生改进的依据。
三、学习过程与结果综合的标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并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这种评价,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与成果。既要对突出表现者予以充分肯定,也要对存在问题者实事求是地指出,但整体上仍然以鼓励为主。
下面就以一次“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为例,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操作:一般将这次活动大致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展示、课中作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即在开学初将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然后再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广泛收集材料,这一阶段要让学生记搜集材料日记或搜集材料清单。日记要以搜集材料的过程、感悟、体验、想法等为主题,清单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每天查阅资料的情况,如记录一本书的作者、版本、主要内容、所找材料有无情况等,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并且不会在综合性学习展示阶段临时抱佛脚或敷衍了事,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导致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还能帮助学生锻炼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这一阶段以质性评价为主,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等,当然,难度要控制,不能像搞科学研究那样要求学生,更不能对学生一刀切,始终把方向引导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不能违背综合性学习倡导的初衷。
第二阶段是课中展示。即以口语表达为主,展示自己的成果。由于只有一节课时间,可以把不同类型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先进行组内汇报,再推选代表全班展示。组内汇报时,现每组安排一名主持人,负责组内事务,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份评分表(表3),让给除自己以外的同组同学评分,由主持人统计公布后交给老师。教师在下次课前对得分高的同学给予奖励,对于活动中有待解决或新产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做下去。
第三个阶段是课中作文。这也是本次综合性学习为例的目标实现阶段,即经过材料收集和成果展示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积蓄了饱满的情感储备,此时就要趁热打铁让他们一吐为快。重在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写一篇抒情文章。这部分也可采用量化评价方法,设计量表。
总之,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这种探索,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本次综合性学习我采用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对同学的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要考虑到家长的文化水平。二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也就是他希望自己作品的公开程度,不必要一刀切,可采取学生自愿的方式。教师评价作文一般采用打分和写评语两种形式,并根据合作小组各个同学的表现、交流的成果情况,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秀者,优秀者比重可设定为十分之一。教师把每次活动每个小组的优秀者及时通报给全班同学,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做,不仅鼓励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优秀者,还激励了一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力求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参加活动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同时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学智:《论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构:美国的经验》,刊于《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3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8页。
一、综合的学习目标标准
诺曼•韦伯主张,建构“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标准,需要对课程内容目标加以具体化的目标描述,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系[1]据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目标层级体系顶部就是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中部为综合性学习单元目标,底部为每次综合性学习具体目标。评价项目的设置要尽量既体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又体现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具体学习目标的最优化综合。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大致上应与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2]相一致。
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对产生这一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又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因为新课程允许有自我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思维,基于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就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不是圣经。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综合的学习目标标准建构评价工具可以是这样的:以第四学段(7-9年级)为例。
上表中的各个项目每具有一项得一分,用于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与下表结合共同对学生的发展做出鉴。
二、综合的学习方式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要将综合的学习方式作为评价内容之一,由此我们确定的评价标准是三维的: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而言,就要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责任、参与、发现问题等几个方面建构标准。
此表一般用于一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学习作总结性评价。从列2开始依次计分,统计出每位学生相应得分,作为评价和帮助学生改进的依据。
三、学习过程与结果综合的标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并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这种评价,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与成果。既要对突出表现者予以充分肯定,也要对存在问题者实事求是地指出,但整体上仍然以鼓励为主。
下面就以一次“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为例,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操作:一般将这次活动大致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展示、课中作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即在开学初将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然后再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广泛收集材料,这一阶段要让学生记搜集材料日记或搜集材料清单。日记要以搜集材料的过程、感悟、体验、想法等为主题,清单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每天查阅资料的情况,如记录一本书的作者、版本、主要内容、所找材料有无情况等,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并且不会在综合性学习展示阶段临时抱佛脚或敷衍了事,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导致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还能帮助学生锻炼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这一阶段以质性评价为主,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等,当然,难度要控制,不能像搞科学研究那样要求学生,更不能对学生一刀切,始终把方向引导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不能违背综合性学习倡导的初衷。
第二阶段是课中展示。即以口语表达为主,展示自己的成果。由于只有一节课时间,可以把不同类型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先进行组内汇报,再推选代表全班展示。组内汇报时,现每组安排一名主持人,负责组内事务,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份评分表(表3),让给除自己以外的同组同学评分,由主持人统计公布后交给老师。教师在下次课前对得分高的同学给予奖励,对于活动中有待解决或新产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做下去。
第三个阶段是课中作文。这也是本次综合性学习为例的目标实现阶段,即经过材料收集和成果展示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积蓄了饱满的情感储备,此时就要趁热打铁让他们一吐为快。重在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写一篇抒情文章。这部分也可采用量化评价方法,设计量表。
总之,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这种探索,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本次综合性学习我采用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对同学的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要考虑到家长的文化水平。二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也就是他希望自己作品的公开程度,不必要一刀切,可采取学生自愿的方式。教师评价作文一般采用打分和写评语两种形式,并根据合作小组各个同学的表现、交流的成果情况,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秀者,优秀者比重可设定为十分之一。教师把每次活动每个小组的优秀者及时通报给全班同学,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做,不仅鼓励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优秀者,还激励了一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力求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参加活动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同时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学智:《论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构:美国的经验》,刊于《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3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