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Emily小姐爱情悲剧的三大根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7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说 A Rose for Emily中,作者William Faulkner以冷静平淡的手法叙述了南方没落贵族Emily小姐的悲剧爱情故事,当然,导致其悲剧人生和悲剧爱情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本文主要从父亲的封建贵族意识、小镇人的矛盾心理、以及她本人的孤傲软弱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她最后悲剧爱情的原因。
  关键词:Emily;父亲;小镇人
  
  A Rose for Emily一文的作者William Faulkner出身于南方一个庄园主家庭,虽说他羞怯地自称是来自南方的乡巴佬,但面对南方贵族的颓败没落,他内心显然还是有着淡淡的惆怅的。Faulkner本人对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及其重视,这部作品里,他并没有大量使用意识流的技巧,可却像个精妙的工匠一般,造了个小巧的迷宫,将所有的痛苦、挣扎、矛盾、冲突,都隐藏在了不动声色的平淡叙述里,甚至情节也是简略到可有可无的境地;他又像个狡猾的推理小说家,在看似零乱琐碎的描述中,处处暗藏玄机。所以,在谜底揭晓的瞬间,人们既会感觉意外,又会觉得早已了然于胸。
  文章主人公Emily小姐大多数时候都被隐藏在情节里。如年轻时代:“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她站在父亲威严身影的阴影里,是人们眼中的画中人;年近中年的她,昂着头坐在与她门第不符的心上人的轻便马车上招摇过市,任由人们对她的窃窃评论“poor Emily”淹没在绸缎的窸窣声中;中年以后,她渐渐足不出户,藏身于她家那栋“once been white, with heavily lightsome style of seventies, in the once been most select street, but now stubborn ad coquettish ”的白色木屋里,偶尔从窗子里露出她那神龛里的偶像般的身影。Emily小姐基本上藏匿在Faulkner对她的细碎零散的描述中,是一个画中人,一个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话题,一个窗棂里的剪影,一个没落贵族的象征: dear, inescapable, impervious, tranquil, and perverse.
  这篇以爱情为线索的小说虽说是感人的,发人深省的,却缺乏浪漫也缺乏激情,整篇小说以女主角的葬礼为开端,以男主角的尸体为结束,中间以一种缓慢压抑的笔调叙述了一段变态的、悲惨的、耸人听闻的爱情故事。使人们不由自主地要去思考导致这个悲剧爱情的根源在哪里,下面将从父亲、乡亲和艾米丽本人三个角度加以剖析:
  首先是代表南方封建贵族传统势力的父亲。
  Emily的父亲是文中最明显的把Emily和外界隔绝的人。文中虽没有提及Emily的父亲生前的行为作风,但当他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文中——“her father a spraddled silhouette in the foreground, his back to her and clutching a horsewhip, the two of them framed by the back-flung front door.”,这幅画面就给人留下了顽固、守旧、不通情理的印象。他以自视过高的心态在保护着Emily,用“horsewhip”来驱走所有试图接近Emily的人,同时也恐吓着Emily,让她不敢反抗。Emily的父亲一心想保护Grierson家族的高贵尊严,他坚信把女儿与庸俗的卑下的外界隔离才是对她最好的宠爱。正是这种执念在Emily的周围渐渐树起一道无形的高高的围墙,让她远离了人群,也远离了五彩缤纷的生活,使她的心扉紧闭。经年累月下,这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心灵的桎梏已经无法破除,即使在Emily的父亲去世后,这道围墙已没有随之倒塌。
  其次是对艾米丽家族有着复杂情感的小镇里的人们。
  小镇里的人对Emily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既厌恶着她也惧怕着她。他们把Emily进一步隔离在小镇的生活之外,他们是围绕着Emily的围墙的铸造者的中坚力量。他们对Emily倾注了过多地关注的同时又是冷漠残忍的。当Emily和Barron开始谈恋爱的时候,那些人每天都躲在百叶窗后交头接耳。她们不停的重复“Poor Emily”,她们根本不希望Emily得到幸福,而是期望她能保持着正在逝去的高贵。她的恋爱对她们来说意味着堕落,“it was a disgrace to the town and a bad example to the young people”。那些妇女们甚至请出了牧师去干涉人家的恋爱,在未果之后,更是不辞辛苦“wrote to Miss Emily's relations in Alabama”,她们妄想用家族内部的压力使Emily屈服,彻底放弃幸福。她们在关注Emily的同时也是残忍冷酷的,镇中的官员除了讨要税款,从来不愿登门拜访,而年轻人也不再让孩子去Emily那学习画画,她们一点不顾念Emily曾经教她们画画的情谊,断绝了Emily于世人的唯一接触,漠视了Emily向外界伸出的求助的手。Emily开授瓷器彩绘课应该是她真得很渴望与外界的交流,她为此特意布置了一个画室。所以当她被伤害被拒绝后,“The front door closed upon the last one and remained closed for good”,她的心门也随之关闭。此外,“So the next day we all said, ‘She will kill herself’; and we said it would be the best thing”当Emily不按她们的希望生活而去奢求幸福时,她们甚至希望Emily去死。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说她们在Emily的围墙外清出了一片无人区,这种力量加高加厚了Emily的围墙,她们亲手把Emily塑造成了“a tradition, a duty and a care; a sort of hereditary obligation upon the town” “a monument”。
  最后是有着孤傲软弱性格的艾米丽小姐本人。
  当然,Emily的悲剧的最直接原因还是她自己的懦弱与偏执,她心甘情愿地固守在这道高高的围墙之内,围墙在困住她的同时也给予了她安全感。她曾经也做出过努力,但总是在中途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在她父亲刚刚去世的那个夏天,她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恋爱,她是如此的专注用心,以至于她好像完全不在乎小镇的人说三道四,但是她的行为“She carried her head high enough” “It was as if she demanded more than ever the recognition of her dignity as the last Grierson; as if it had wanted that touch of earthiness to reaffirm her imperviousness.”却暴露了其内心非常在意人们的看法。过分的在乎他人评价的心态在牧师的来访尤其是堂姐妹的劝阻之后被转化成一种犹豫——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挣脱已经习以为常的束缚,一种仇视——仇视爱情的到来也仇视自己的堕落。在这时她显得不那么自信,不十分坚强,她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她后来去买砒霜时的坚决。她开始怀疑这份爱情的真实,Barron到底爱不爱她?他是那么热爱自由的男人。这些犹豫和挣扎使她恐惧、疯狂、变态,她选择在Barron还没有离开她之前杀死了他。这样既保证了Barron永远不会离开她,也可以杜绝人们窥视这段爱情。Emily亲手毁灭了希望,她本来有机会跟随Barron离开这里。Barron对她还是存有爱意的,要不他不会在外出躲避Emily堂姐妹之后又再次回到她的身边。其实Emily拥有很多宝贵的事物,如果她能敞开心扉,她的人生就会像玫瑰一样鲜艳魅力。也许Emily是知道别人对她的关心的,但是在她封闭的情感中又意图拒绝这种关怀,哪怕这是她最需要的。Emily自己正是这面无形的封闭之墙的最忠实加固者。她已经化为了一座雕像,一个旧时代的墓铭——“dear, inescapable, impervious, tranquil, and perverse”
  当然,Emily的悲剧根源是复杂得多重的,是时代加之的,是两个世代交替并行的必然产物,它既具有特时代的特殊性又具有时代的普遍性。压在Emily身上的三座大山——父亲的无情约束、小镇人的孤立刻薄、她自身的软弱孤傲都是导致其最终悲剧爱情的重要根源。
  
  [参考文献]
  [1].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美)罗伯特•潘•沃伦 编著,主万冯亦代 等译,《小说鉴赏》(中英对照-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12第1版
  [2]曾传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话语策略 [J].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3).
  [3]胡全生,胡开宝等. 20世纪英美文学选读—现代主义卷 [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叶琛, 简评《艾米莉的玫瑰》(英文) [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15期; 121-122
  [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育出版社, 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在高等院校应用文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改革应用文写作教学。本文试图对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行动导向教学法    应用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因其文种繁多、结构单一等特点,历来是基础学科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研究中国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演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社会主义中国伦理观念的演变的历程,从中总结出道德建设的经验,以籍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伦理;嬗变;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建构主义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极大冲击,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启发、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进行分析,阐述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观;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之间的剧烈冲突,导致存在于现行教育中的传统知识观和教学观面临着严峻
期刊
摘 要:标枪的初速度,即标枪离手时的瞬间速度。影响标枪初速度的原因主要是运动员的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两大方面。  关键词: 标枪;初速度;主要因素;影响    1、研究目的    在众多的田径运动项目中,标枪运动属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项运动项目。因此只有把影响标枪成绩的重要因素分析出来,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期刊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贵在得当。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培养的第一场所,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呢? 我从一下几个方面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把知识作
期刊
摘 要: 《外贸函电》是一门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为一体的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师应摈弃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拟公司”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创造多种培养实践能力的途径,对学生外贸业务能力和使用英文两方面的实践能力加强培养,以提高将来在职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外贸函电;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外贸函电是一门将英语外贸知识应用于专业写作的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内容的理解具有不同角度认知的层面性,大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也有着雅俗之分,为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层对应,内外融合”实践模式,需要遵循大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多层次性需要现状,确立从外部融合到主体内化的开放式融合实践模式,以期在高校形成内外统一、整体划一、兼容并蓄的合力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
期刊
基本情况:小娜,女,15岁,河北省某重点高一普通班学生,走读。看起来身体较弱,性格文静内向,不善言谈,在班里没有知心朋友。上课有时走神,喜欢写日记,同学反映她经常上网。农村家庭,和父母一起生活,经济条件中等。父母都是初中文化,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她。这是入班两周来她留给我的初步印象。  事件起因:“叮咚”早晨5点半,一条短信引起我的注意:“老师,我是小娜,您在吗,我不想上学了,也不想活了
期刊
摘 要:体育产业是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对国民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抓住契机大力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
期刊
摘 要: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必将对该民族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俄罗斯民族独特个性的影响,俄罗斯情报工作也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本文仅试图从俄罗斯人心中民族个性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来探究它对情报工作的影响,理解俄罗斯情报工作的历史渊源,把握其情报工作的特点。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性;消极因素;情报工作;影响    民族个性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