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译这一项基本语言技能在以培养“听、说、读、写”为主的德语基础课堂中由于课时压力、专业四级考试题型等各种原因通常受到忽视,翻译能力不会被系统化训练。但是翻译能力是综合语言水平的体现,应用广泛,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基础德语课堂中的翻译能力的基本情况以及翻译能力培养的手段和建议。
关键词:基础德语,翻译能力,《当代大学德语》
一、 基础德语课堂中的翻译能力培养概况和目标
“听、说、读、写、译”作为语言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基础语言教学中通常不会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在德语基础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其他能力的培养往往受到一定的忽视。然而翻译能力却尤为重要。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融入了译者自我意识的创新,而不单纯的是一种仅仅为了重述原作的技能(李双娟,2012)。翻译能力体现了语言的综合应用水平,翻译能力使用范围广,是语言运用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技能。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学习内容强度大,翻译经常被作为回家作业的一项,而在课堂中则很少系统地加入翻译环节。以国内德语专业基础课程常用教材《当代大学德语》为例,在课本中较少出现翻译题或者以翻译为目的教学环节。其配套教师手册《当代大学德语教学手册》中关于课程安排的说明中,也较少提及翻译相关内容。此教材的学生练习手册《当代大学德语联系手册》中,每个单元配有一个翻译大题,通常为三至四道题,每道题含一至两句话,相较于单元所学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综合翻译能力。若完全根据教材以及推荐的教学安排,学生每周仅仅只有一次机会进行系统的翻译能力的操练——完成练习册中的三至四题翻译题,且练习独立完成的效果一般。在教师讲解后,学生能进行正确的翻译,但是并不一定能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多个学期的大一学生在基础课教学阶段的初期,认为《当代大学德语》配套练习册中以及考试中的翻译题难度过大,无从下手。一些学生表示,某些翻译题中的句子的每个单词他们都已掌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单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些单词的使用也并不符合翻译句子中的语境。这也说明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部分学生无法完整地完成翻译练习,是因为翻译题中大量拼凑了单元的新单词和新概念,而一定程度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性,“翻译是作为增强学生外语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而不是训练目标”(何其莘,2007),练习册中部分翻譯题忽略了翻译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式,过度强调了生单词的练习。
作为德语专业学生,其毕业后就业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在企业中担任当翻译岗位,或者从事与翻译相关的工作,如文化交流机构的工作或者是旅行社的工作。翻译能力必须在基础德语教学过程中就开始培养。若在基础教学阶段忽视这一点,在以后翻译课中再从头抓起翻译,可能为时已晚。因此,基础德语课中翻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将翻译能力、翻译意识的与基础教学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将翻译能力培养与基础课堂结合起来,且高效地开展,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 基础德语课堂中的翻译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笔者四年基础德语课中的试验经验下,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落实:
(一)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
基础德语教学过程中,含有大量课文。在大二的教材中,课文内容难道较大,课文结构复杂、文字优美,是非常好的锻炼学生翻译能力的素材。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请同学口头翻译课文,并要求其语言的优美性,尽量达到“信、达、雅”。此外,部分优美的文章、段落,请学生在课后笔头翻译成中文。
此外,使用教材中的部分练习题的德语句子和段落会出现大量的语言知识,如新词汇、新用法等,布置学生翻译部分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翻译能力,更巩固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除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加入翻译环节外,在新单词讲解的时候加入大量翻译元素。通常基础语言课教学时,新单词的讲解只会加入造句环节。建议在新单词、新词组教授的同时,大量加入中翻德、德翻中环节,口译和笔译相结合。这样的教学可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训练翻译能力,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新学内容,并且可以进行实际的应用。
(二)在做听力练习时,加强学生口译能力的锻炼。
翻译不仅仅包括笔译,也包含口译。在语言平时的使用中,学生会大量接触到口译的机会。口译的能力锻炼尤为重要。在听力训练时,加入口译环节,一方面对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有效鼓励学生加强听力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显著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在听力训练环节加入口译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并正确的将所听内容翻译。在要求学生翻译的正确性之余,也要求学生尽可能流畅、优美地说出整个句子。
(三)学习小组翻译训练,自我学习
在课下,仅有的翻译作业远远不能让学生掌握很好的翻译能力,也不能让学生做到可以灵活应用新学的知识。因此,希望学生在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自发学习。开展形式:学生与一位或者多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位同学将课本中学过的课文的德语句子翻译成中文句子后,将中文句子告知其他组员,其他组员在不参考课本的情况下翻译句子。这样的活动需要定期开展,每周开展两次效果较佳,一次为笔头、一次为口头,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样的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所学知识,其形式不单调,且能加强学生的口译与笔译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蔡基刚教授指出,这几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但是在德语基础学习阶段,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语翻译课,翻译能力仅仅是在基础德语课堂中培养。相应的德语基础阶段翻译教材或者练习手册缺乏,翻译仅在综合课本或者练习册中可见。
在基础德语阶段教学结束后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并没有翻译能力的专项翻译考题。这也要求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自主培养翻译意识。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意识。在培养翻译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了解到,从中文翻译成德语或者德语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词转换成词、句转换成句的过程,而更是思想内容的传达过程。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囿于字典上的意义,而应联系其生成的语境,这就是语言的语用意义。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价值,价值观娘,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胡文仲,1994,吴琼,2007)。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学会单词的用法和转换方法,更应该是不用凝固的思维,深入体会中文和德语、相关的文化,理解语言以及背后的思想。这样的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好德语、德国文化的同时,提高中文知识水平、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要有更好的观察力、识别力、跨文化能力。在基础德语培养阶段,如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以上四可行性高,前两点教师可以完全监督,第三点需要学生自律地开展活动,教师将定期去学生开展活动的地方检查以及检查笔头材料。教师应该定期记录改革开展的进度、内容、学生反馈、学生进步情况等事项,并定期做一次总结。第四点则需要教师在课程中以及整个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循序渐进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李双娟.论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2(4).
[5]吴琼.翻译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G].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2007.
作者简介:
瞿贞,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基础德语,翻译能力,《当代大学德语》
一、 基础德语课堂中的翻译能力培养概况和目标
“听、说、读、写、译”作为语言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基础语言教学中通常不会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在德语基础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其他能力的培养往往受到一定的忽视。然而翻译能力却尤为重要。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融入了译者自我意识的创新,而不单纯的是一种仅仅为了重述原作的技能(李双娟,2012)。翻译能力体现了语言的综合应用水平,翻译能力使用范围广,是语言运用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技能。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学习内容强度大,翻译经常被作为回家作业的一项,而在课堂中则很少系统地加入翻译环节。以国内德语专业基础课程常用教材《当代大学德语》为例,在课本中较少出现翻译题或者以翻译为目的教学环节。其配套教师手册《当代大学德语教学手册》中关于课程安排的说明中,也较少提及翻译相关内容。此教材的学生练习手册《当代大学德语联系手册》中,每个单元配有一个翻译大题,通常为三至四道题,每道题含一至两句话,相较于单元所学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综合翻译能力。若完全根据教材以及推荐的教学安排,学生每周仅仅只有一次机会进行系统的翻译能力的操练——完成练习册中的三至四题翻译题,且练习独立完成的效果一般。在教师讲解后,学生能进行正确的翻译,但是并不一定能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多个学期的大一学生在基础课教学阶段的初期,认为《当代大学德语》配套练习册中以及考试中的翻译题难度过大,无从下手。一些学生表示,某些翻译题中的句子的每个单词他们都已掌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单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些单词的使用也并不符合翻译句子中的语境。这也说明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部分学生无法完整地完成翻译练习,是因为翻译题中大量拼凑了单元的新单词和新概念,而一定程度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性,“翻译是作为增强学生外语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而不是训练目标”(何其莘,2007),练习册中部分翻譯题忽略了翻译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式,过度强调了生单词的练习。
作为德语专业学生,其毕业后就业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在企业中担任当翻译岗位,或者从事与翻译相关的工作,如文化交流机构的工作或者是旅行社的工作。翻译能力必须在基础德语教学过程中就开始培养。若在基础教学阶段忽视这一点,在以后翻译课中再从头抓起翻译,可能为时已晚。因此,基础德语课中翻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将翻译能力、翻译意识的与基础教学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将翻译能力培养与基础课堂结合起来,且高效地开展,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 基础德语课堂中的翻译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笔者四年基础德语课中的试验经验下,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落实:
(一)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
基础德语教学过程中,含有大量课文。在大二的教材中,课文内容难道较大,课文结构复杂、文字优美,是非常好的锻炼学生翻译能力的素材。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请同学口头翻译课文,并要求其语言的优美性,尽量达到“信、达、雅”。此外,部分优美的文章、段落,请学生在课后笔头翻译成中文。
此外,使用教材中的部分练习题的德语句子和段落会出现大量的语言知识,如新词汇、新用法等,布置学生翻译部分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翻译能力,更巩固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除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加入翻译环节外,在新单词讲解的时候加入大量翻译元素。通常基础语言课教学时,新单词的讲解只会加入造句环节。建议在新单词、新词组教授的同时,大量加入中翻德、德翻中环节,口译和笔译相结合。这样的教学可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训练翻译能力,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新学内容,并且可以进行实际的应用。
(二)在做听力练习时,加强学生口译能力的锻炼。
翻译不仅仅包括笔译,也包含口译。在语言平时的使用中,学生会大量接触到口译的机会。口译的能力锻炼尤为重要。在听力训练时,加入口译环节,一方面对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有效鼓励学生加强听力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显著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在听力训练环节加入口译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并正确的将所听内容翻译。在要求学生翻译的正确性之余,也要求学生尽可能流畅、优美地说出整个句子。
(三)学习小组翻译训练,自我学习
在课下,仅有的翻译作业远远不能让学生掌握很好的翻译能力,也不能让学生做到可以灵活应用新学的知识。因此,希望学生在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自发学习。开展形式:学生与一位或者多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位同学将课本中学过的课文的德语句子翻译成中文句子后,将中文句子告知其他组员,其他组员在不参考课本的情况下翻译句子。这样的活动需要定期开展,每周开展两次效果较佳,一次为笔头、一次为口头,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样的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所学知识,其形式不单调,且能加强学生的口译与笔译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蔡基刚教授指出,这几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但是在德语基础学习阶段,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语翻译课,翻译能力仅仅是在基础德语课堂中培养。相应的德语基础阶段翻译教材或者练习手册缺乏,翻译仅在综合课本或者练习册中可见。
在基础德语阶段教学结束后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并没有翻译能力的专项翻译考题。这也要求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自主培养翻译意识。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意识。在培养翻译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了解到,从中文翻译成德语或者德语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词转换成词、句转换成句的过程,而更是思想内容的传达过程。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囿于字典上的意义,而应联系其生成的语境,这就是语言的语用意义。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价值,价值观娘,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胡文仲,1994,吴琼,2007)。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学会单词的用法和转换方法,更应该是不用凝固的思维,深入体会中文和德语、相关的文化,理解语言以及背后的思想。这样的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好德语、德国文化的同时,提高中文知识水平、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要有更好的观察力、识别力、跨文化能力。在基础德语培养阶段,如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以上四可行性高,前两点教师可以完全监督,第三点需要学生自律地开展活动,教师将定期去学生开展活动的地方检查以及检查笔头材料。教师应该定期记录改革开展的进度、内容、学生反馈、学生进步情况等事项,并定期做一次总结。第四点则需要教师在课程中以及整个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循序渐进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李双娟.论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2(4).
[5]吴琼.翻译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G].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2007.
作者简介:
瞿贞,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