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富足好福气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自古就有“竹的海洋”的美誉。在竹岭上,从山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青翠,微风吹过,绿浪起伏,景色秀丽壮观。漫步竹林,婆娑舞动的翠竹,生机盎然的景观,叫人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偏爱竹,留下无数诗文画作,自己也把这一腔情意用紫砂壶来展示出来。在创作作品时,常常选择以“竹”为题材。身处江南陶都,竹的身影随处可见,青翠挺拔,姿态出众。自己也有着文人雅士的“竹子情结”,对于飘逸幽静的竹,更是示人以新。“三角竹壶”(见图1)注重感性和主观的自我表现,深入地表现出竹的各种内涵和品格。
  “三角竹壶”以“竹”入壶,把我心中对于竹的喜爱和中国传统的“竹文化相结合。壶身整体左小右大,透露出些许活泼;壶肩与壶底相呼应,具有整体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感;壶盖中间部位略微凸起,增加了整体的气势;壶嘴简约舒展,竭力生长;壶把由竹枝弯成,枝条上竹节清晰有力,壶把的上端从节处横出一条细枝,长出俊逸的竹叶贴在壶身,竹叶轻灵秀雅、姿态曼妙。品赏此壶,你能感觉到美好祝福,愿君节节高升、平安富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艺术创新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时刻激励着紫砂艺人,他们不断摸索与创新,使“独步千秋”的紫砂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自己对传统紫砂壶艺进行了结构与重组,采用“异形法”拓展了信息容量,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欣赏习惯,将传统的紫砂壶韵与现代的设计理念浑然一体,可以说在制壶的同时又在改变艺术审美。“三角竹壶”壶身椭圆,极好地运用了曲线的手法,在各种线条中,曲线是感情最丰富的一种,包含着无限的审美可能,在上下贯通、旋转流动的立体轨迹中,进行动态多维的重构,既有静态的和谐美,又有动感的强节奏,在空间与实体的强烈对比中,表达出无数的现代审美信息。
  细细品“三角竹壶”,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竹海。壶身是两截笔直粗壮的竹段,清晰分明,给人稳重之感。在这壶中,我们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充满朝气,壶盖上有大小两段竹枝相倚,大的粗壮有力,小的纤细修长,连着飘逸的竹叶贴着壶盖作为装饰。粗壮的壶身中秀出一截竹段作为壶嘴,随着向上伸展的趋势,竹节愈发纤细。壶把竹段长出了一条颀长的细枝,纠缠着延伸到壶面,既展示了竹的坚韧与张力,又在视觉上给人富于变化的动感,气势雄伟。壶面的竹叶更是雕琢细腻,富有清新自然的生动气韵。
  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与和谐,体现在作品中是“创造而忘其为创造”、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从容境界。“三角竹壶”折射出对大自然灵性的静穆观照,以概括与抽象的艺术手法,充分诠释了何谓“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诗情的意会和灵感的迸现达到了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扁圆的壶身敦厚大方,乍一看和传统的壶型没有區别,然而其中的曲线却走出一条不规整的道路来,与传统相比是同中求异。壶身的线条各自为阵,出于意外才偶然邂逅于此壶之中,曲线的流转如同天上的云朵,被风吹过此起彼伏。“三角竹壶”充分利用了紫砂泥料的可塑性,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个性审美,营造出活泼而不失古典魅力的紫砂陶艺作品。
  “三角竹壶”壶面凹凸相间,重心偏右,视觉感极强。圆形壶盖上,小小的竹段立在上头,竹节下伸出的细枝连着轻薄飘逸的竹叶铺在壶盖上。壶嘴修长舒展,壶把与壶嘴相呼应,粗细立显、潇洒秀丽。整个壶的设计,大局上注重沉稳质朴,细节方面又精致细腻,完全展现了竹的神采和风韵,追求刚柔相济的境地,营造了外刚内柔的意境。在继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做出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真让人拍案叫绝。
  紫砂艺术的创新之路是没有尽头的,除了紫砂前辈们形成的风格以外,紫砂器具的造型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审美特征进行改良,遵循守旧的结果只会埋葬艺术。作为一位紫砂陶艺的继承人,应当明白自己的责任,只有大家都以发扬紫砂为己任,才能真正树立好这个民族的品牌。“三角竹壶”整体造型跳出一贯以来的方形、圆形壶体,设计为不规则的壶体造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紫砂壶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技巧。文化是紫砂艺术中不朽的话题,“竹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虚空、有节的高贵气质,带给人们美好的祝愿,壶中所表现出的自然清雅的意境,叫人心生向往。
  参 考 文 献
  [1]叶连梅英.古今名壶集[M].友谊出版社.1985.
  [2]赵锦.壶锦[M].宜兴陶艺文化中心.1985.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关键词 紫砂;方圆壶;哲学  保持自身的多样性是一种艺术能够延续留存,不走入死胡同的最佳手段,紫砂壶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固定的形制上,更体现在众多可以选择的题材上。艺术创作并不是选题作文,真正的创作是没有参考范围的。过溪亭、涤必沼、一片云、凤篁岭、方圆庵、龙泓涧
期刊
紫砂壶艺繁荣至今,深受大众的喜爱。它除了作为实用茗具之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也使紫砂壶最终脱胎器皿范畴而上升为艺术品行列的重要原因所在。对于紫砂壶的创作而言,“文化”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也是区分其为“器”或“艺术品”的重要因素。  竹子,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偏爱,也因此成为各类艺术形式的常见题材。紫砂壶中以“竹子”为题材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在于“竹子”身上所携带的丰
期刊
宜均本与紫砂壶齐名,但当代堆花艺术却几近式微,影响力早已经不能与紫砂壶同日而语。从业人数减少,人才凋零,能熟练掌握堆花技艺的艺人越来越少,与同时代紫砂行业的从业人数相比堪称稀少,这些都是宜均走下坡路的原因。同紫砂壶一样,均陶艺术的大发展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十七世纪初,均陶器进入皇宫成为御用器,及至清代中晚期走向成熟,但同紫砂壶于近现代的再次兴盛不同,均陶堆花却并没能重现清代时的艺术辉煌,工艺虽有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不仅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器皿存在着,还具有独特的寓意。这款紫砂“永结同心壶”的造型营造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景象,是紫砂壶艺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永结同心壶;紫砂;寓意  紫砂壶始于北宋,是江苏宜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使用这种壶具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在盛暑时节,紫砂壶所泡的茶仍不易变馊。由于泡茶日久,茶渍慢慢渗入紫砂陶质中,如果以清水泡紫砂壶,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飘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艺历经数百年的演绎,薪火相传,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格局。紫砂壶不但形美、质优、韵深、实用,还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带给人们极佳的视觉享受,并提升了饮茶活动的品味。紫砂壶的创作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既通过壶器造型、装饰的搭配,将特定的意象烘托而出,还提升了制壶艺人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  关键词 竹影清风壶组;紫砂;意象  紫砂“竹影清风套壶”(见图1)是大自然与人文精神融合的
期刊
摘 要 如意纹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紫砂艺人们巧妙地借用如意纹来设计壶型,这也正是古人所倡导的“器以载道”的造物精神的写照。将如意融入紫砂“仿古如意壶”的设计中,使得这把壶不仅美观实用,而且还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关键词 紫砂;仿古如意壶;祝愿;寓意  在众多的紫砂壶概念中,具有祝福寓意的紫砂产品经久不衰,深受广大消费者及收藏家的喜爱,这与中国人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息息相关。比如以竹入题的“竹报平安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以独特的紫砂泥原料,巧夺天工的制壶技艺,成为了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民间工艺。紫砂壶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使其具有不菲的欣赏价值,享誉中外。千百年来,宜兴的壶艺人在继承传统壶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了紫砂艺术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紫砂;丸珠壶;创意  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设计,虽然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十分经典,但毕竟不是当代艺术家的创意,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但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紫砂壶的创始与兴盛,对茶艺形式、品位,乃至意趣的提高,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鹧鸪提梁壶;紫砂;造型  鉴赏紫砂陶艺的形、神、气、态,也即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通常是评价壶器的实用性、泥料、做工、造型等方面。现以顾景舟的紫砂“鹧鸪提梁壶”(见图1)为例,探索紫砂壶的审美特征。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浪潮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紫砂壶作为手工制品成为信息时代的一朵奇葩,由传统的粗陶实用器变为实用、收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流传海外,并受到重视和喜爱。紫砂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广受关注,更应引起紫砂爱好者的足够重视。  1 造型设计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此把“禅意提梁壶”(见图1)是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艺术品位都是一流水准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紫砂作品内在的精、气、神、韵诉说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鲜明的人格个性。这款紫砂“紫玉缘壶”外表朴素而自然,却寓意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境。  关键词 紫砂;紫玉缘壶;造型;寓意  紫砂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祖先的深刻哲思,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更是新世纪陶艺家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紫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