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材。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为教师上好及学生学好一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好一堂课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笔者认为关键在老师是否备好课及充分利用课本和合理地创设了教学情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从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分类和方法以及对化学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肤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无论情境的外在形式还是情境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情境创设运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另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此情境与彼情境有交叉与重叠。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境,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二、教学情境的分类和创设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1、教学情境的分类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2)真实情境。即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真实情境。用来在教学中实现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
(4)合作性教学情境。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进行情境创设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境。例如:在探索型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宜用质疑问难法;在课堂讲授教学中用观察演示法、生动讲述法;组织讨论,可以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气氛,这样就创设了合作性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可以创设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
如教晶体结构时,首先展示冰、沙子、食盐性质的差异,这样拉开序幕,学生充满了好奇,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微观领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明确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学得生动活泼,学以致用,从而从情感上容易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又如播放一段关于门捷列夫生平及其对科学杰出贡献的介绍,对学生研究元素周期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原电池概念建立初期,粗锌和纯锌分别与盐酸反应对比实验,对诱发学生深化概念、积极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二化学教材第168页[实验6—10]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设问。如:为什么要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和冰醋酸?为什么要用小火小心加热试管里的混和物?为什么要使用浓H2SO4,其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为什么油状液会出现在饱和Na2CO3 溶液的上层?怎样分离?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设置疑问,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探讨原因,最后解答疑问。
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71页[实验4—8],将碘在密封试管中加热进行碘升华实验。在演示实验完成后,提问学生:该实验符不符合升华的原理?因为升华是指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固态物质不通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理过程,但给密封试管加热时,试管里的气体温度升高,内部压强增大,此时碘固体会逐渐融化成液态后再成为气体,最后分散在封闭试管的另一端冷凝成晶体,显然不符合升华的要求。进而可让学生设计一个与大气相通的装置简单、操作易行、效果明显的碘升华实验装置。
高二化学教材第89页[实验4—10]在试管中进行FeSO4 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如果按教材上的装置和方法去做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理想,因为Fe(OH)2很易被空气氧化。为此在学生学习了高三教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以后,特意地向学生提出用电解的原理来制取Fe(OH)2的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指出要注意的问题。经过师生的讨论,评出了最佳方案(用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在饱和食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所以不要每天板着脸。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其认真解答;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承认,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很伟大,都能把老师难倒,那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就有了。
其次,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问题的设置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与旧有知识的冲突……但难就难在是否一个问题对每个个体都合适呢?尤其是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师不能把学生想象成什么样的,而需深入学生群体中,只有真正了解了现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己也才能教得轻松。创设情境要自然,而不是精心地设计套子。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套子让学生钻,貌似研究性学习,但这样过度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比较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要看所教的学生是什么特点。有些班级学生上课不清楚老师的良苦用心,学习知识求快,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最好不用动脑子。新课时学生很积极,习题课却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愿意接受一些表面的化学现象,但掌握实际知识并运用却很困难!通俗化,从生活中引入而又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学生的极积性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创设情境很难,别人做得好的到自己这里也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定要自己琢磨总结出适合自己用的东西来。
不管新老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都有自己的个性,肯定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一堂好课,关键在于好的导入,一个好的开端便成功了一半。有的课用故事形式讲述,有的课用趣味实验导入,有的课适合问题式引入——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情境效果可能会好些,对学生来说有新意,因而要不断学习现实生活中有关学科的知识、典故、史料,懂得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为课堂引入增加新的内容。创设情境是为了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可行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把握课堂的松紧程度,过于宽松或过于沉闷都不行。尺度的把握是关键,这才是各个老师教学的水平体现!
第四,要求教师在知识上大量积累、总结,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
课堂创设情境,不管有几种花样,只要能为教学新概念新知识开路,学生能按你的设想去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切活动都是创设情景的好方法。创设情境是天生的、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比如你要教化学平衡,总不会讲一下或抄一下概念就完事了,你总会举例,这也是创设情境。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化学教师应不断充电,补充新鲜的血液,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不断升华、积沉,然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者,更多的是学习者。个人素质高,知识丰富,就有可能创设高层次的情境。
我们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及能力的锻炼,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这样的学生完全能适应各种挑战。总之,情境的创设要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有必要就创设;情境的创设应为学生服务,我们要用化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的创设,让情境的创设为化学知识服务,为化学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让情境的创设为化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无论情境的外在形式还是情境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情境创设运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另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此情境与彼情境有交叉与重叠。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境,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二、教学情境的分类和创设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1、教学情境的分类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2)真实情境。即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真实情境。用来在教学中实现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
(4)合作性教学情境。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进行情境创设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境。例如:在探索型教学中应以问题为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宜用质疑问难法;在课堂讲授教学中用观察演示法、生动讲述法;组织讨论,可以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气氛,这样就创设了合作性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可以创设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
如教晶体结构时,首先展示冰、沙子、食盐性质的差异,这样拉开序幕,学生充满了好奇,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微观领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明确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学得生动活泼,学以致用,从而从情感上容易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又如播放一段关于门捷列夫生平及其对科学杰出贡献的介绍,对学生研究元素周期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原电池概念建立初期,粗锌和纯锌分别与盐酸反应对比实验,对诱发学生深化概念、积极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二化学教材第168页[实验6—10]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设问。如:为什么要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和冰醋酸?为什么要用小火小心加热试管里的混和物?为什么要使用浓H2SO4,其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为什么油状液会出现在饱和Na2CO3 溶液的上层?怎样分离?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设置疑问,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探讨原因,最后解答疑问。
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71页[实验4—8],将碘在密封试管中加热进行碘升华实验。在演示实验完成后,提问学生:该实验符不符合升华的原理?因为升华是指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固态物质不通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理过程,但给密封试管加热时,试管里的气体温度升高,内部压强增大,此时碘固体会逐渐融化成液态后再成为气体,最后分散在封闭试管的另一端冷凝成晶体,显然不符合升华的要求。进而可让学生设计一个与大气相通的装置简单、操作易行、效果明显的碘升华实验装置。
高二化学教材第89页[实验4—10]在试管中进行FeSO4 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如果按教材上的装置和方法去做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理想,因为Fe(OH)2很易被空气氧化。为此在学生学习了高三教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以后,特意地向学生提出用电解的原理来制取Fe(OH)2的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指出要注意的问题。经过师生的讨论,评出了最佳方案(用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在饱和食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所以不要每天板着脸。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其认真解答;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承认,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很伟大,都能把老师难倒,那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就有了。
其次,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问题的设置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与旧有知识的冲突……但难就难在是否一个问题对每个个体都合适呢?尤其是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师不能把学生想象成什么样的,而需深入学生群体中,只有真正了解了现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己也才能教得轻松。创设情境要自然,而不是精心地设计套子。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套子让学生钻,貌似研究性学习,但这样过度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比较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要看所教的学生是什么特点。有些班级学生上课不清楚老师的良苦用心,学习知识求快,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最好不用动脑子。新课时学生很积极,习题课却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愿意接受一些表面的化学现象,但掌握实际知识并运用却很困难!通俗化,从生活中引入而又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学生的极积性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创设情境很难,别人做得好的到自己这里也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定要自己琢磨总结出适合自己用的东西来。
不管新老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都有自己的个性,肯定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一堂好课,关键在于好的导入,一个好的开端便成功了一半。有的课用故事形式讲述,有的课用趣味实验导入,有的课适合问题式引入——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情境效果可能会好些,对学生来说有新意,因而要不断学习现实生活中有关学科的知识、典故、史料,懂得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为课堂引入增加新的内容。创设情境是为了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可行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把握课堂的松紧程度,过于宽松或过于沉闷都不行。尺度的把握是关键,这才是各个老师教学的水平体现!
第四,要求教师在知识上大量积累、总结,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
课堂创设情境,不管有几种花样,只要能为教学新概念新知识开路,学生能按你的设想去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切活动都是创设情景的好方法。创设情境是天生的、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比如你要教化学平衡,总不会讲一下或抄一下概念就完事了,你总会举例,这也是创设情境。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化学教师应不断充电,补充新鲜的血液,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不断升华、积沉,然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者,更多的是学习者。个人素质高,知识丰富,就有可能创设高层次的情境。
我们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及能力的锻炼,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这样的学生完全能适应各种挑战。总之,情境的创设要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有必要就创设;情境的创设应为学生服务,我们要用化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的创设,让情境的创设为化学知识服务,为化学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让情境的创设为化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