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常识,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还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表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三首》,前面两首就是边塞诗。一首是——《出塞》,还有一首是——《凉州词》。
2.简介《出塞》《凉州词》这两首诗题目的含义。
出示:塞,指边塞、关塞。从广义上说,并不都在边疆,也泛指某些军事重地。唐代诗人用《塞上》《塞下》《出塞》《入塞》等乐府旧题为诗者甚多,内容大多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战斗、生活。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州词(曲)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描写战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表达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的,有描述奇丽的边地自然风光的,有展现凉州独特的异域文化的……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简介两首诗的作者。
二、诵读古诗,把握节奏
1.请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自由诵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生自由练习诵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相机评议。如有必要,则老师示范。
4.师生合作诵读。
形式一: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以此类推。或交换。
形式二:师读每句前四字,生读后三字,以此类推。或交换。
5.全班齐读。
三、诵读古诗,举象联想
1.同学们,读古诗最重要的是根据古诗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将古诗还原成真切的画面。请大家在心里默默诵读这两首诗,然后说一说:(出示)
在《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里,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
3.师小结。全班再次齐读。
在《出塞》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照耀着边关。高高的边关城楼上,战士们身披铁甲、手握长矛,凝视着远方。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羌笛的声音。
秦时明月,预备,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凉州词》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军营里战士们举杯痛饮的情景,他们手持精美的酒杯,大声喧哗,互相劝酒,个个喝得东倒西歪。帐外响起了琵琶声,催促大家赶紧集合出发呢!
葡萄美酒,预备,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四、诵读古诗,入情共振
1.起。
(1)聚焦意象。
同学们,这关,是怎样的关?这月,是怎样的月?
——这关,是高高的关!这关,是城门紧闭的关!这关,是把守严密的关!这关,是随时面临敌人侵扰的关!这关,是守护着城内无数百姓的关!
——这月,是圆圆的月!这月,是皎洁的月!这月,是明亮的月!这月,是清冷的月!这月,是亘古不变的月!
(2)打通时间。
这明亮的月,照着这高高的城墙。这个月是这样,
上个月——(是这样。)
上上个月——(也是这样。)
进而,诗人想到,唐朝是这样,
隋朝——(是这样。)
汉朝——(是这样。)
秦朝——(也是这样。)
所以,诗人面对这样的关,这样的月,提笔就写——(秦时明月汉时关)。
2.承。
(1)激活情感。
同学们,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望着天上的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想念自己的家乡。
(引入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思念自己的亲人。
(引入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牵挂自己的妻子。
(引入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
——惦记自己的儿女。
(引入诗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
(2)推进体验。
同学们,在将士们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之时,你们可知道,家里的亲人们——(也一定在思念着他们。)
家里年迈的父母——(一定在思念自己的儿子。)
家里懂事的孩子——(一定在思念自己的父亲。)
家里勤劳的妻子——(一定在思念自己的丈夫。)
战士们因为思乡心切,流下一行行冰凉的泪。你们可知道,家里的亲人们——(因思念远方的将士而流泪)。
亲人们一定在想——(请学生回答)
一定在擔心——(请学生回答)
来,我们一起读——
(引入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
亲人一定在盼——(请学生回答)
一定在等待——(请学生回答)
来,我们一起读——
(引入诗句: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卢汝弼) 这样的思念,这样的惦记,这样的牵挂,发生在今天,
也一定发生在——(昨天)
也一定发生在——(前天)
这样的思念,这样的惦记,这样的牵挂,发生在唐朝,
也一定发生在——(汉朝)
也一定发生在——(秦朝)
所以,诗人开篇就写到——
(秦时明月汉时关)。
(3)升华情感。
同学们,家里的亲人们就这样等啊,盼啊,望啊,哪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什么?
人呢?驻守边关的人呢?(战死疆场、为国捐躯。)
(齐读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些将士们的命运,跟历史上无数守边将士的命运一样——
(齐读诗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
可悲的是,他们早已战死沙场,可家里的妻子还以为他们活着——
(齐读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
更可叹的是,他们早已化作累累白骨,家里的妈妈还担心他们冷着冻着——
(齐读诗句: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沈彬)
这样的人间悲剧,不断上演、不断重复!从秦朝到汉朝,从隋朝到唐朝,从未停止!
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3.转。
(1)追问原因。
在诗人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怎样才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
指名回答。
诗人发出了这样的呐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感受豪迈。
我们讨厌战争,我们渴望和平,可是,当外敌入侵时,我们怎么办?当我们的家园受到威胁时,我们怎么办?当我们的同胞被敌人蹂躏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预设:奋起反抗、英勇杀敌!
来,我们到军营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齐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群
1.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常识,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还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表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三首》,前面两首就是边塞诗。一首是——《出塞》,还有一首是——《凉州词》。
2.简介《出塞》《凉州词》这两首诗题目的含义。
出示:塞,指边塞、关塞。从广义上说,并不都在边疆,也泛指某些军事重地。唐代诗人用《塞上》《塞下》《出塞》《入塞》等乐府旧题为诗者甚多,内容大多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战斗、生活。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州词(曲)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描写战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表达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的,有描述奇丽的边地自然风光的,有展现凉州独特的异域文化的……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简介两首诗的作者。
二、诵读古诗,把握节奏
1.请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自由诵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生自由练习诵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相机评议。如有必要,则老师示范。
4.师生合作诵读。
形式一: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以此类推。或交换。
形式二:师读每句前四字,生读后三字,以此类推。或交换。
5.全班齐读。
三、诵读古诗,举象联想
1.同学们,读古诗最重要的是根据古诗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将古诗还原成真切的画面。请大家在心里默默诵读这两首诗,然后说一说:(出示)
在《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里,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
3.师小结。全班再次齐读。
在《出塞》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照耀着边关。高高的边关城楼上,战士们身披铁甲、手握长矛,凝视着远方。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羌笛的声音。
秦时明月,预备,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凉州词》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军营里战士们举杯痛饮的情景,他们手持精美的酒杯,大声喧哗,互相劝酒,个个喝得东倒西歪。帐外响起了琵琶声,催促大家赶紧集合出发呢!
葡萄美酒,预备,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四、诵读古诗,入情共振
1.起。
(1)聚焦意象。
同学们,这关,是怎样的关?这月,是怎样的月?
——这关,是高高的关!这关,是城门紧闭的关!这关,是把守严密的关!这关,是随时面临敌人侵扰的关!这关,是守护着城内无数百姓的关!
——这月,是圆圆的月!这月,是皎洁的月!这月,是明亮的月!这月,是清冷的月!这月,是亘古不变的月!
(2)打通时间。
这明亮的月,照着这高高的城墙。这个月是这样,
上个月——(是这样。)
上上个月——(也是这样。)
进而,诗人想到,唐朝是这样,
隋朝——(是这样。)
汉朝——(是这样。)
秦朝——(也是这样。)
所以,诗人面对这样的关,这样的月,提笔就写——(秦时明月汉时关)。
2.承。
(1)激活情感。
同学们,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望着天上的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想念自己的家乡。
(引入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思念自己的亲人。
(引入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牵挂自己的妻子。
(引入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
——惦记自己的儿女。
(引入诗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
(2)推进体验。
同学们,在将士们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之时,你们可知道,家里的亲人们——(也一定在思念着他们。)
家里年迈的父母——(一定在思念自己的儿子。)
家里懂事的孩子——(一定在思念自己的父亲。)
家里勤劳的妻子——(一定在思念自己的丈夫。)
战士们因为思乡心切,流下一行行冰凉的泪。你们可知道,家里的亲人们——(因思念远方的将士而流泪)。
亲人们一定在想——(请学生回答)
一定在擔心——(请学生回答)
来,我们一起读——
(引入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
亲人一定在盼——(请学生回答)
一定在等待——(请学生回答)
来,我们一起读——
(引入诗句: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卢汝弼) 这样的思念,这样的惦记,这样的牵挂,发生在今天,
也一定发生在——(昨天)
也一定发生在——(前天)
这样的思念,这样的惦记,这样的牵挂,发生在唐朝,
也一定发生在——(汉朝)
也一定发生在——(秦朝)
所以,诗人开篇就写到——
(秦时明月汉时关)。
(3)升华情感。
同学们,家里的亲人们就这样等啊,盼啊,望啊,哪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什么?
人呢?驻守边关的人呢?(战死疆场、为国捐躯。)
(齐读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些将士们的命运,跟历史上无数守边将士的命运一样——
(齐读诗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
可悲的是,他们早已战死沙场,可家里的妻子还以为他们活着——
(齐读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
更可叹的是,他们早已化作累累白骨,家里的妈妈还担心他们冷着冻着——
(齐读诗句: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沈彬)
这样的人间悲剧,不断上演、不断重复!从秦朝到汉朝,从隋朝到唐朝,从未停止!
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3.转。
(1)追问原因。
在诗人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怎样才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
指名回答。
诗人发出了这样的呐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感受豪迈。
我们讨厌战争,我们渴望和平,可是,当外敌入侵时,我们怎么办?当我们的家园受到威胁时,我们怎么办?当我们的同胞被敌人蹂躏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预设:奋起反抗、英勇杀敌!
来,我们到军营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齐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