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源自数”中进行分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_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数的学习难在哪儿?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分数是一个“数”,以往的分数教学经常脱离自然数的经验。基于此,本文试着用学生学习自然数的经验展开分数教学,在抽象与建模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下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自然数;建模;抽象;思想;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9-02
  一、上课前的思考
  (一) 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哪?
  1.理解分数是一个“数”
  从数的形式上看,以为例子,是由两个数字1、2和分数线组成的。分数的形式和之前学生认识的自然数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北师大版教材“分一分(一)”也是从分数的份数引入定义而没有告诉学生,分数是一个数。
  2.分数的学习离开了自然数的经验
  从自然数的学习来看,自然数经历了抽象的过程。比如1个老师,1个学生。其次,学生是在熟悉了自然数是一个数量再来学习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比如“5的认识”学生先学会了自然数作为数量的属性。比如5个鉛笔,再学习倍数的属性,如10是2的5倍。而分数在学生的起始阶段中,就是认识他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是从数量引入的。比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这是部分与整体的倍数关系,和原来学生的认知顺序是有差别的。
  (二)怎么突破学生的难点?
  新知学习,必须与原有经验相吻合,这样学生易接受。如果新学的知识与原来的经验相悖,那么学习就慢一些。因此我们要寻找学生学习分数的生长点。在自然数的学习中学生积累的经验就是分数学习的重要借鉴。因此,利用好原有经验可以为分数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借助自然数学习的活动经验,用模型思想进行分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理解自然数是“1”的累积
  课件出示“数来自于数”。
  师: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说过一句话“数源自数”你读得懂吗?
  生:懂。像1、2、3、4。
  师:是的,l就是1个1,2就是2个l,3就是3个1。(学生接着说下去)
  师:有几个1就是几。怪不得华罗庚爷爷说,数来自于数。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数很奇怪,它不是来自于数,而是来自于分。你想见一见吗?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话“数源自数”它深刻揭示了数的产生。学生的理解也是很朴素的1、2、3、4……。对此,我们只需运用语言:“1就是1个1,2就是2个1……帮助学生理解l是自然数的单位。此教学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感悟“1”是自然数的单位,为接着理解分数单位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制造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习分数之旅。
  (二)从量出发,经历的建模
  师: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生:2个。
  师: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生:1个。
  师: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生:半个。
  师:如果用一个数表示,谁有办法?
  生:0.5个、个。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借助“分苹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师:你能动手折出正方形纸的吗?(作品展示、交流。)
  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小结: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师:你能涂出下面这些图形(花瓶、房子、蝴蝶)的吗?
  师: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共同、本质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教师在借助分苹果的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正方形纸的。学生的折法是多样的,有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这时我们不能止步于讲解学生折出来的图形是否符合,而是适时提出在这些作品当中发现什么不同?什么相同?突出抽象思想中变与不变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涂出不同图形的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从个苹果、张正方形纸、的房子等这些事物中发现,虽然它们的形状、性质都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它们的数量都是。给学生们足够多的素材经历抽象,这对于学生理解是一个数,是必不可少的。要让成为一个数,其实也就是要建立的模型。模型的建立是在现实问题情境和抽象之间的双向循环。因此,在抽象出之后,教师又通过涂出下列图形的,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的模型。
  这样的教学过程与自然数的学习是完全吻合的,学生有了内在教学活动经验的衔接,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分数学习的生长点。
  (三)在折纸中巩固分数模型
  师:你还能折一折、涂一涂,发现更多的分数吗?
  学生动手折纸、涂色(引导学生说一说得到分数的过程)
  师:分数说得完吗?分数是无穷的。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本环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分数的模型,在这里,分数就不再局限于上个环节的、而是在、等众多的分数中体验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样,分数的模型就明确了,意义的认识也清晰了。
  (四)在“数数”中将分数纳入模型
  师:课前,我们说“数源自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想说什么?
  生:有的数不是来自于数,而是来自于分。
  师:是的,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分数可以数吗?
  生1:其实分数也是源自数的。比如、、、。
  生2:分数是先分再数的。先平均分,、、、,然后就可以数了。
  师:如果再往下数呢?
  生:。
  师:是什么意思呢?
  生:数5个。
  “分数来自于分”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前提:平均分。这比在课堂当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平均分”管用。分数单位是分数组成的基本单位,等同于自然数的单位“1”。、、的出示,让学生结合课件明确了几个就是四分之几。由此揭示了分数单位积累成为分数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分数之前的自然数学习当中,数数是他们认识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而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同样可以迁移到分数的教学当中。在分数的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分数单位的过程,在数数中建构分数。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慢慢感悟到分数和自然数其实都是其单位的累积。只不过他们的区别在于:自然数的单位是“1”而分数的单位却有无数个。对分数单位的认识,不仅与自然数的教学经验相符合,而且在学习到小数的认识中也可以运用到。
  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数来自于数”开始,通过观察、探索、从实物中抽象出分数并建立分数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一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既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逐渐认识到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数的庞大体系也将在学生的心中自然生长。
  作者简介:陈新鸣(1985-1),女,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族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实践探索;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362000。
其他文献
学案导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使其主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技巧。在小学语文中,探究性学习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
学前教育是对0-6岁还未进入小学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教学课程.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世界上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的智力与能力都有待开发.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学的理
【摘要】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学科之一,如何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引用。  【关键词】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5-02  “自由落体运动”和“伽利略对自由
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师资力量的雄厚,更加取决于对于教学技巧的灵活应用.有效的导入课堂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开端,将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摘要】新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理念。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转变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转变传统数学教学观念上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念;实践
目的 比较不同屈光状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被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已经接受手术治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教育中不仅要能够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摘要】虽然学校目前尚未安排专门的绘本阅读课,但是只要将绘本下发到学生手里,学生都会被吸引,并认真阅读。虽然绘本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教学范式来参考,从而使得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来操作绘本,因此,对于绘本的指导,教师基本上处于一个见仁见智的状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绘本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8-0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职高这块“土壤”比普高更适合.新形势下的职业高中,在重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有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