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数的学习难在哪儿?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分数是一个“数”,以往的分数教学经常脱离自然数的经验。基于此,本文试着用学生学习自然数的经验展开分数教学,在抽象与建模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下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自然数;建模;抽象;思想;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9-02
一、上课前的思考
(一) 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哪?
1.理解分数是一个“数”
从数的形式上看,以为例子,是由两个数字1、2和分数线组成的。分数的形式和之前学生认识的自然数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北师大版教材“分一分(一)”也是从分数的份数引入定义而没有告诉学生,分数是一个数。
2.分数的学习离开了自然数的经验
从自然数的学习来看,自然数经历了抽象的过程。比如1个老师,1个学生。其次,学生是在熟悉了自然数是一个数量再来学习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比如“5的认识”学生先学会了自然数作为数量的属性。比如5个鉛笔,再学习倍数的属性,如10是2的5倍。而分数在学生的起始阶段中,就是认识他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是从数量引入的。比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这是部分与整体的倍数关系,和原来学生的认知顺序是有差别的。
(二)怎么突破学生的难点?
新知学习,必须与原有经验相吻合,这样学生易接受。如果新学的知识与原来的经验相悖,那么学习就慢一些。因此我们要寻找学生学习分数的生长点。在自然数的学习中学生积累的经验就是分数学习的重要借鉴。因此,利用好原有经验可以为分数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借助自然数学习的活动经验,用模型思想进行分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理解自然数是“1”的累积
课件出示“数来自于数”。
师: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说过一句话“数源自数”你读得懂吗?
生:懂。像1、2、3、4。
师:是的,l就是1个1,2就是2个l,3就是3个1。(学生接着说下去)
师:有几个1就是几。怪不得华罗庚爷爷说,数来自于数。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数很奇怪,它不是来自于数,而是来自于分。你想见一见吗?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话“数源自数”它深刻揭示了数的产生。学生的理解也是很朴素的1、2、3、4……。对此,我们只需运用语言:“1就是1个1,2就是2个1……帮助学生理解l是自然数的单位。此教学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感悟“1”是自然数的单位,为接着理解分数单位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制造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习分数之旅。
(二)从量出发,经历的建模
师: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生:2个。
师: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生:1个。
师: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生:半个。
师:如果用一个数表示,谁有办法?
生:0.5个、个。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借助“分苹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师:你能动手折出正方形纸的吗?(作品展示、交流。)
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小结: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师:你能涂出下面这些图形(花瓶、房子、蝴蝶)的吗?
师: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共同、本质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教师在借助分苹果的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正方形纸的。学生的折法是多样的,有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这时我们不能止步于讲解学生折出来的图形是否符合,而是适时提出在这些作品当中发现什么不同?什么相同?突出抽象思想中变与不变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涂出不同图形的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从个苹果、张正方形纸、的房子等这些事物中发现,虽然它们的形状、性质都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它们的数量都是。给学生们足够多的素材经历抽象,这对于学生理解是一个数,是必不可少的。要让成为一个数,其实也就是要建立的模型。模型的建立是在现实问题情境和抽象之间的双向循环。因此,在抽象出之后,教师又通过涂出下列图形的,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的模型。
这样的教学过程与自然数的学习是完全吻合的,学生有了内在教学活动经验的衔接,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分数学习的生长点。
(三)在折纸中巩固分数模型
师:你还能折一折、涂一涂,发现更多的分数吗?
学生动手折纸、涂色(引导学生说一说得到分数的过程)
师:分数说得完吗?分数是无穷的。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本环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分数的模型,在这里,分数就不再局限于上个环节的、而是在、等众多的分数中体验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样,分数的模型就明确了,意义的认识也清晰了。
(四)在“数数”中将分数纳入模型
师:课前,我们说“数源自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想说什么?
生:有的数不是来自于数,而是来自于分。
师:是的,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分数可以数吗?
生1:其实分数也是源自数的。比如、、、。
生2:分数是先分再数的。先平均分,、、、,然后就可以数了。
师:如果再往下数呢?
生:。
师:是什么意思呢?
生:数5个。
“分数来自于分”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前提:平均分。这比在课堂当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平均分”管用。分数单位是分数组成的基本单位,等同于自然数的单位“1”。、、的出示,让学生结合课件明确了几个就是四分之几。由此揭示了分数单位积累成为分数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分数之前的自然数学习当中,数数是他们认识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而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同样可以迁移到分数的教学当中。在分数的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分数单位的过程,在数数中建构分数。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慢慢感悟到分数和自然数其实都是其单位的累积。只不过他们的区别在于:自然数的单位是“1”而分数的单位却有无数个。对分数单位的认识,不仅与自然数的教学经验相符合,而且在学习到小数的认识中也可以运用到。
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数来自于数”开始,通过观察、探索、从实物中抽象出分数并建立分数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一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既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逐渐认识到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数的庞大体系也将在学生的心中自然生长。
作者简介:陈新鸣(1985-1),女,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族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实践探索;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362000。
【关键词】自然数;建模;抽象;思想;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49-02
一、上课前的思考
(一) 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哪?
1.理解分数是一个“数”
从数的形式上看,以为例子,是由两个数字1、2和分数线组成的。分数的形式和之前学生认识的自然数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北师大版教材“分一分(一)”也是从分数的份数引入定义而没有告诉学生,分数是一个数。
2.分数的学习离开了自然数的经验
从自然数的学习来看,自然数经历了抽象的过程。比如1个老师,1个学生。其次,学生是在熟悉了自然数是一个数量再来学习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比如“5的认识”学生先学会了自然数作为数量的属性。比如5个鉛笔,再学习倍数的属性,如10是2的5倍。而分数在学生的起始阶段中,就是认识他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是从数量引入的。比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这是部分与整体的倍数关系,和原来学生的认知顺序是有差别的。
(二)怎么突破学生的难点?
新知学习,必须与原有经验相吻合,这样学生易接受。如果新学的知识与原来的经验相悖,那么学习就慢一些。因此我们要寻找学生学习分数的生长点。在自然数的学习中学生积累的经验就是分数学习的重要借鉴。因此,利用好原有经验可以为分数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借助自然数学习的活动经验,用模型思想进行分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理解自然数是“1”的累积
课件出示“数来自于数”。
师: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说过一句话“数源自数”你读得懂吗?
生:懂。像1、2、3、4。
师:是的,l就是1个1,2就是2个l,3就是3个1。(学生接着说下去)
师:有几个1就是几。怪不得华罗庚爷爷说,数来自于数。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数很奇怪,它不是来自于数,而是来自于分。你想见一见吗?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话“数源自数”它深刻揭示了数的产生。学生的理解也是很朴素的1、2、3、4……。对此,我们只需运用语言:“1就是1个1,2就是2个1……帮助学生理解l是自然数的单位。此教学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感悟“1”是自然数的单位,为接着理解分数单位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制造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习分数之旅。
(二)从量出发,经历的建模
师: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生:2个。
师: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生:1个。
师: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生:半个。
师:如果用一个数表示,谁有办法?
生:0.5个、个。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借助“分苹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师:你能动手折出正方形纸的吗?(作品展示、交流。)
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小结: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师:你能涂出下面这些图形(花瓶、房子、蝴蝶)的吗?
师: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共同、本质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教师在借助分苹果的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正方形纸的。学生的折法是多样的,有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这时我们不能止步于讲解学生折出来的图形是否符合,而是适时提出在这些作品当中发现什么不同?什么相同?突出抽象思想中变与不变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涂出不同图形的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从个苹果、张正方形纸、的房子等这些事物中发现,虽然它们的形状、性质都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它们的数量都是。给学生们足够多的素材经历抽象,这对于学生理解是一个数,是必不可少的。要让成为一个数,其实也就是要建立的模型。模型的建立是在现实问题情境和抽象之间的双向循环。因此,在抽象出之后,教师又通过涂出下列图形的,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的模型。
这样的教学过程与自然数的学习是完全吻合的,学生有了内在教学活动经验的衔接,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分数学习的生长点。
(三)在折纸中巩固分数模型
师:你还能折一折、涂一涂,发现更多的分数吗?
学生动手折纸、涂色(引导学生说一说得到分数的过程)
师:分数说得完吗?分数是无穷的。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本环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分数的模型,在这里,分数就不再局限于上个环节的、而是在、等众多的分数中体验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样,分数的模型就明确了,意义的认识也清晰了。
(四)在“数数”中将分数纳入模型
师:课前,我们说“数源自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想说什么?
生:有的数不是来自于数,而是来自于分。
师:是的,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分数可以数吗?
生1:其实分数也是源自数的。比如、、、。
生2:分数是先分再数的。先平均分,、、、,然后就可以数了。
师:如果再往下数呢?
生:。
师:是什么意思呢?
生:数5个。
“分数来自于分”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前提:平均分。这比在课堂当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注意“平均分”管用。分数单位是分数组成的基本单位,等同于自然数的单位“1”。、、的出示,让学生结合课件明确了几个就是四分之几。由此揭示了分数单位积累成为分数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分数之前的自然数学习当中,数数是他们认识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而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同样可以迁移到分数的教学当中。在分数的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分数单位的过程,在数数中建构分数。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慢慢感悟到分数和自然数其实都是其单位的累积。只不过他们的区别在于:自然数的单位是“1”而分数的单位却有无数个。对分数单位的认识,不仅与自然数的教学经验相符合,而且在学习到小数的认识中也可以运用到。
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数来自于数”开始,通过观察、探索、从实物中抽象出分数并建立分数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一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既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逐渐认识到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数的庞大体系也将在学生的心中自然生长。
作者简介:陈新鸣(1985-1),女,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族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实践探索;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