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必须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坚实基础。启蒙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好化学,关键在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目前使用的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比以前有所降低,知识面有所扩大,加重了实验教学,注意了与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联系;文字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强;突出了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往,教师习惯于在阐述概念之后,用例题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照样模仿,只注重学生逻辑演绎能力的训练,结果学生只会做计算题,对分析讨论题则缺乏综合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现将实践小结如下:
1 课前准备阶段
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用少量的时间(15分钟左右)看一遍书,进行预习。教师备课时,除写了教案之外,还要准备好提纲或适当的问答题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2 课堂教学阶段
2.1 学生自学过程。教师给出提纲或问答题,让学生对照提纲或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划出重要概念和定义。有时要求学生概括一节教材的内容,找出重点,做出摘记,如讲第二章第一节分子,提出以下提纲让学生阅读教材:①分子的概念(理解)。②用分子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解释一些问题(应用)。
又如,学习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什么?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哪两个?应怎样灭火?③燃烧的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④什么叫缓慢氧化?举一些缓慢氧化的例子。⑤什么叫自燃?自燃是怎样产生的?⑥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2 学生配合教师讲授的过程。教师以检测提纲或问题进行引导、归纳、总结,采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讲述应学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回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知识运用的过程。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反馈题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做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准备A、B、C、D四块小纸牌,做选择题时举出本人所选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答案的出错率,确定讲还是不讲,详讲还是略讲。对填空题和其他题,则先叫个别学生作答或板演,然后与全体学生一起纠正答题的错误,讲清知识点的运用。
3 学生自我检查阶段
教师在讲了几节课内容之后,出一份这几节课知识点的基础形成性测试题,让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教师对学生的测试阶段
讲完一章之后,要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补充。同时学生自己还要再次查漏补缺,做到举一反三,学得扎实。
上述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下列几点体会:①由于加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开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化学习惯。②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③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遍增强。个别程度好的学生阅读时不经指导,自己就能找到知识重点,找到关键句子。④每节课知识的容量增大,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⑤需要今后认真改进的问题:有些学生自觉性较差,有时不能很好地去做课前预习,影响教学的顺利实施;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是各学科教学共同做好的工作,否则,只从初三化学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起步为时过晚,很多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习惯,跟不上教师的要求,结果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只停留在字面上,不注意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注意对概念的深入思考;有些学生不注意归纳、比较,对概念印象不深。
目前使用的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比以前有所降低,知识面有所扩大,加重了实验教学,注意了与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联系;文字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强;突出了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往,教师习惯于在阐述概念之后,用例题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照样模仿,只注重学生逻辑演绎能力的训练,结果学生只会做计算题,对分析讨论题则缺乏综合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现将实践小结如下:
1 课前准备阶段
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用少量的时间(15分钟左右)看一遍书,进行预习。教师备课时,除写了教案之外,还要准备好提纲或适当的问答题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2 课堂教学阶段
2.1 学生自学过程。教师给出提纲或问答题,让学生对照提纲或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划出重要概念和定义。有时要求学生概括一节教材的内容,找出重点,做出摘记,如讲第二章第一节分子,提出以下提纲让学生阅读教材:①分子的概念(理解)。②用分子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解释一些问题(应用)。
又如,学习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什么?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哪两个?应怎样灭火?③燃烧的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④什么叫缓慢氧化?举一些缓慢氧化的例子。⑤什么叫自燃?自燃是怎样产生的?⑥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2 学生配合教师讲授的过程。教师以检测提纲或问题进行引导、归纳、总结,采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讲述应学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回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知识运用的过程。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反馈题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做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准备A、B、C、D四块小纸牌,做选择题时举出本人所选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答案的出错率,确定讲还是不讲,详讲还是略讲。对填空题和其他题,则先叫个别学生作答或板演,然后与全体学生一起纠正答题的错误,讲清知识点的运用。
3 学生自我检查阶段
教师在讲了几节课内容之后,出一份这几节课知识点的基础形成性测试题,让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教师对学生的测试阶段
讲完一章之后,要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补充。同时学生自己还要再次查漏补缺,做到举一反三,学得扎实。
上述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下列几点体会:①由于加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开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化学习惯。②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③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遍增强。个别程度好的学生阅读时不经指导,自己就能找到知识重点,找到关键句子。④每节课知识的容量增大,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⑤需要今后认真改进的问题:有些学生自觉性较差,有时不能很好地去做课前预习,影响教学的顺利实施;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是各学科教学共同做好的工作,否则,只从初三化学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起步为时过晚,很多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习惯,跟不上教师的要求,结果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只停留在字面上,不注意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注意对概念的深入思考;有些学生不注意归纳、比较,对概念印象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