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爱情的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住的房子,位于温哥华西边的一个老住宅区。宽阔的街道,古老的街灯,三层楼高的绿树,是百年光阴的累积。
  那时,许多新移民区已经开始改建,原来的房子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灰白色水泥墙面、设计新颖的大屋。相比之下,我们那一区还是古色古香的英式房子,这也是我妈对这里一见钟情的原因。
  我第一次见到隔壁的老医生,是在上学的路上。和我们家开放式草坪不同,他家外围是高高的树墙。我看到他正在扫落叶,于是笑着和他打招呼,老医生抬起头,端详了我几秒才点点头。
  那時我还是高中生,根本搞不清那样的态度是友善还是冷淡。
  几天后的某个晚上,我和弟弟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我妈唠叨。
  “……真可怜。”她絮絮叨叨地说,“我今天听道森太太说,隔壁的老医生差点儿在家门口晕倒,要不是道森太太路过扶了一把,那把老骨头跌一跤还得了?”
  “那很幸运啊!”我莫名其妙,“哪里可怜?”
  “怎么不可怜?”我妈提高声音,“六七十岁的人,三个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守着栋大房子,还不可怜?”
  “可怜!可怜!”我连忙点头,心想那真是蛮孤单的。
  “不过道森太太也是好心没好报,她把老医生扶进家门,看到他一个人住,就劝他把房子卖了,住进养老院,谁知道居然被他轰出去了。”我妈绘声绘色地说。
  从那天起,我就留意起隔壁的老医生来。
  我常遇见他开门拿报纸,或透过窗户看到他在客厅走动。无论何时,老医生总是衣着整齐,连领带都系得端端正正。这让我放心了很多,毕竟能把自己外表打理好的人,状况应该不算太糟。
  就这样过了几周,有一天放学,我妈给我一封邮差送错的信,要我拿给隔壁的老医生,又塞给我一包东西:“顺便把这盒红烧牛肉带过去。”
  我按响隔壁门铃,等了好一阵都没人来开门。
  就在我一手捧着牛肉,一手搭着窗台,将信夹在腋下,以蹲马步的不雅观姿势大肆窥探邻居家之时,头上响起了一声咳嗽。
  我瞬间弹跳起来,手上的食物盒掉在地上,彻底打翻。我抬头一看,原以为不在家的老医生正面无表情地俯视着蹲在窗前狼狈的我。
  “对不起……”我吓得结巴,“那个……我妈要我送牛肉来……我以为你不在家……信……”
  我突然想起那封信,于是将它双手高高举起:“这是给你的!”
  像过了一百年,老医生才缓缓开口:“牛肉也是给我的吗?”望着满地狼藉,老医生大笑起来,“闻起来很香,替我谢谢你妈妈。”
  第二天下午,我家的门铃响了,老医生手里捧着一盆三色堇站在门口。
  “谢谢你炖的牛肉,”他微笑着对我妈说,“但我必须告诉你一件事,那牛肉……”我站在我妈身后,脸色发白,生怕被揭穿。“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老医生对我挤挤眼睛。
  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可以成为我的朋友——任何在你爸妈面前掩护你的人,都可以被称为“生死之交”。
  “哎哟!这个老医生还真有礼貌!”关上门,我妈捧着花喜滋滋地说。
  从此,老妈做了好菜,总不忘让我给老医生送去一份。而每一次,老医生都会在第二天的下午上门归还洗干净的饭盒,外加盆栽当作小礼物。
  一个初秋的午后,我捧着蓝莓芝士蛋糕按响了隔壁的门铃。老医生接过食物不像往常一样跟我道谢,他神色有点儿犹豫,最终鼓起勇气问我是否愿意与他一起喝下午茶。
  我点点头回答:“我以为你永远不会问。”
  老医生笑了,侧身让我进去。窄窄的门廊像时光隧道,两边的墙上挂满了照片。照片上最吸引我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我想那一定是他的妻子。
  “这是你的太太吗?”我放下蛋糕,看着在厨房里准备茶具的老医生。他有点儿紧张,好半天都没找到茶包,大概很久没有人与他喝茶了。
  “是的,”他微笑着,神情有点儿害羞,“我们结婚三十年了。”
  我一边接过老医生手上的茶盘,一边称赞:“她非常美丽。”
  “她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女孩,”他对我欠身示意,“她是我一生的荣光。”我听后很感动。
  我们喝茶、吃蛋糕,聊着学校与天气。老医生很认真地聆听一个女孩的鸡毛蒜皮,也告诉我他曾是外科医生,已经在这栋房子里住了二十年。
  “今天请你喝茶,是因为我一直有件事想告诉你,”老医生有点儿不好意思,“你记不记得第一次和我打招呼的那天?”
  我努力回想,终于有了印象:“你是说,你在门口扫落叶那次?”
  “对,”他点头,“那天你和我说早安,我没有回应,真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我一直想向你道歉,我太不应该了,对不起。”
  “我的态度很糟糕,是因为我误会了你们家的人,”老医生深吸了一口气,“我以为你们像很多移民家庭一样,买了房子就会把原建筑拆掉重建……我在这个区住了很久,眼睁睁地看着这几条街变得越来越让人认不出,心里实在难受。”他的嘴抿成一条线,透露着固执。
  “但后来我发现,你们很珍惜那栋老房子,每次我上门,都觉得它变得越来越漂亮。”说到这儿,老医生擦擦鼻子笑了。
  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不肯搬去养老院。
  表示完歉意,老医生有点儿紧张,他搅拌着杯子里的茶,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在等待老师发落。
  “这样吧!”我低声说,“如果你答应以后还会请我喝茶,我就原谅你。”
  他笑了:“一言为定。”
  从此之后,每隔一两周,我都会抽时间去老医生家。有时候送菜,有时候还书。我们会讨论文学作品的好坏,他学识渊博,还能针对我的作文提出意见。   秋天过去,到了初冬,老医生与我建立起奇妙的友情。我们聊了很多,他说两个儿子在东部,小女儿在美国。他太太几年前因癌症去世,子女希望老医生能搬去和他们住,但他执意不肯。
  “我的身体还好,一个人生活也没问题,小女孩,你说对不对?”我看着他颤巍巍地在餐厅与厨房间移动,不禁皱起眉头。
  “其实,”我犹豫半天终于开口,“你也知道不能永远一个人住在这里。”
  他听了这句话,脸上顿时充满惆怅。我有点儿后悔,觉得自己说话太鲁莽。
  “你等一等。”他起身离开,回来的时候手上拿了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相框,里面是几行字,印在半透明的纸上。底下衬着印有花瓣的手工绢纸,最上方用酒红色的缎带绑着,和红木色的相框配成一套。
  “你知道这首诗吗?”他轻声问我。
  我接过相框,这是一首英国诗人李·亨特的小诗:
  珍妮吻了我,在我们相见时,
  她从座椅上一跃而起;
  时间啊,你这个窃贼,专爱收集
  那些甜美事物,将这也写进去吧!
  你可以说我疲惫,你可以说我伤悲,
  就算你說我失去了健康,错过了财富,
  说我日益衰老,可是你还得加上
  珍妮吻了我。
  我点点头:“李·亨特的《珍妮吻了我》。”
  “对。”老医生欣慰地笑了,“我的太太就叫珍妮,我们高中时就在一起,是彼此的初恋。那时候家里很穷,我一心想要读医学院,但是交不起学费。
  “高中毕业后,珍妮放弃当记者的梦想,清晨送报纸,白天去餐厅打工,拼命工作就是为了替我交学费。我不愿她这么辛苦,但她总说,她这么努力,我更应该坚持。
  “有一次,我瞒着她,偷偷去快餐店工作。冬天,我要扛许多袋土豆和冻鸡,手指很快就被冻得不能握笔。珍妮发现后,气得哭了,她是从来不流眼泪的。
  “她握着我的手说,你的手将来是要握手术刀的,请你好好珍惜它们。”老医生看着窗外陷入了回忆。
  “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很穷,只能租地下室住。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们一家三口常来这个住宅区散步。我推着婴儿车,珍妮挽着我,一路上聊天,做白日梦,假装我们很有钱,来看这里的房子。”老医生微笑着说。
  “我们很喜欢这个区,会认真评论每栋房子的优缺点,如果遇到中介开放房屋让人参观,就像中了头彩一样,开心地进去看每一个房间,煞有介事地讨论每间房做什么用。”
  我有点儿纳闷:“为什么你们对这一区情有独钟?”
  老医生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初次约会时,我请她吃晚饭,花光了所有的钱,最后只能走路送她回家。途中经过这个住宅区,我舍不得和她分开,于是就在这里绕来绕去……最后珍妮说,如果我愿意现在往对的方向走,她就送我一个礼物。”
  “什么礼物?”
  “她亲了我的脸颊。”老医生仿佛变回当年那个羞涩的高中生。
  “第二次约会时,我抄下这首诗送给她。而她第一次吻我的那个路口,就在四十七街。”
  我们就住在四十七街街口。
  “搬进来那天,珍妮打开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相框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这间房子虽然小,我们却在这里度过几十年的好时光,二儿子与小女儿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珍妮深爱着这个家,每个角落都有她精心布置的痕迹。”
  我环顾四周,细细地抚摩女主人喜欢的白色细麻桌布。厨房的门框上,三个孩子身高的刻痕还那么清晰。
  老医生沉默了,我心里有点儿感伤,又觉得温暖。
  圣诞节快到了,老医生的儿女要回家陪他过节,这让他非常高兴。我和弟弟在参加学校的圣诞义卖时,顺便替他扛回一棵漂亮的圣诞树。
  我帮他从储藏室中搬出挂饰,一点点地装点圣诞树。老医生负责底部的饰品,我踩着凳子打扮高处的树枝。
  老医生回忆起许多年前的圣诞节。三个孩子还是相信圣诞老人真实存在的可爱年纪,珍妮与他特意早起,把圣诞礼物放在树下。清晨的房子特别安静,夫妻俩打开收音机,在冬日的晨曦中翩翩起舞。穿着睡衣的三个孩子在楼梯上偷窥已久,终于忍不住起哄,奔向父母……
  “真是一段好时光。”老医生微笑着,眼角泪光闪烁。
  “小女孩,”大约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老医生低下头,努力为眼前的树枝挂上彩色的小饰品,“你有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
  我有点儿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应该……没有吧?”
  “答应我,你一定要坚持,直到遇见一个肯为你拼命努力的人,再把自己交给他。”
  我看见他用颤抖的手指频频擦拭眼角。
  几天后,老医生的儿孙相继抵达。一天晚上,我参加完派对回家,一阵笑声传来,我探头往隔壁一看,原来老医生还没睡,他的孙女正坐在他的膝上,听他读睡前故事。我轻轻地敲了一下窗户,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圣诞快乐。”
  新年过后没多久,老医生的身体就出了状况。他的记忆力开始变差,有几次出门忘记带钥匙,不得不到我们家来求救。刚开始我还不以为意,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和他刚吃完点心,他就问我怎么没带吃的来。我手足无措,心里一阵悲哀,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阿尔茨海默病。
  老医生的儿女闻讯赶来,想把他接走。他的状况时好时坏,他却坚持不肯离开那栋房子。他拄着拐杖,气呼呼地来按我们家的门铃,拉着我去和他的儿女理论。
  我站在一群陌生人中,既尴尬又为难,嗫嚅着不知如何开口,脑海中浮现的,是老医生与我相处的画面:我们一起喝茶吃点心,讨论书籍与音乐;他坚持不让我扫落叶,因为那是“男人的工作”;冬天的清晨,我和我弟偷偷地爬起来帮他铲雪;我失恋时,他挥舞着拐杖,要去把那个“不知感恩的蠢男孩”暴打一顿;还有,每次说到他太太,他脸上都闪耀着光辉。
  我想起最初他对站在我妈身后的我,调皮地挤眼睛的情景。现在该我掩护他了,我们可是“生死之交”。
  我艰难地开口:“能不能请一个看护?”
  他的孩子正要出声反驳,刚才气势汹汹的老医生突然瞪着我,脸上充满疑惑。
  “你是谁?”
  我先是震惊,然后转过头,哭了。我知道,我们坐在窗边喝茶的美好时光,从此一去不回。
  很快,隔壁的房子挂出待售的招牌,老医生的儿女忙进忙出,把许多用不到的东西搬走。
  我想以后我们很难再见,不过好在他已经不认得我,或许就不会太难过。
  老医生离开的那天,我妈坐在我的床边,温柔地推醒我。她眼睛红红的,对我说:“时间到了。”
  那是一个春末的早晨,阳光很好,微风伴随着花香,并不适合道别。
  我傻傻地站在路边,看着他们扶着老医生走出来。老医生还是西装笔挺,一如初次相见的那天。
  他的大儿子对我点点头:“爸爸一直不愿意走,说在等一个人。虽然他不知道等的是谁,但我想他在等你。”
  我一阵心酸,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我妈站在家门口,不停抹去脸上的泪水。
  老医生看见我,依旧一脸茫然。
  一阵风吹过,卷起盛开的樱花花瓣,老医生眯起眼睛,享受着这一刻的温柔。
  他突然转过头来,脸上充满惊喜地对我说:“珍妮?”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知道是为老医生不认识我而难过,还是为他见到自己思念的人而高兴。我走上前,挤出一个微笑:“我是。”
  老医生害羞地握住我的手,然后俯身亲吻我的额头。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医生。
  离开前,他的儿子递给我一个包裹,上面是老医生的笔迹,写着“给隔壁的小女孩”。我不用拆开也知道里面是什么——那个红木相框的线条,我再熟悉不过。
  后来,每当我为了爱而哭泣时,耳边都会想起一句话:“小女孩,答应我,你一定要坚持,直到遇见一个肯为你拼命努力的人,再把自己交给他。”
  你可以说我疲惫,你可以说我伤悲,
  就算你说我失去了健康,错过了财富,
  说我日益衰老,可是你还得加上
  珍妮吻了我。
  (梁衍军摘自九州出版社《见过爱情的人》一书,本刊节选,沈璐图)
其他文献
窗外街市,人们迎面而来又背身走去,如同岁月的更迭。市井尘音纷纷扰扰,利来利往,其中有世情热味。热爱、热心、热闹、热衷、热烈、热情……是烟火,是人情。  人在世间烟火里久了,需要跳脱,需要清凉。荷塘是暑日的清凉引子。  在此处游荡,一年几度,忘了是第几回。  那一大片荷塘,蓦然惊心,几百亩,一望有涯,被柳树挡住了。夕阳下,天与地寂静无声,荷叶新绿安然。树要古,古木肃穆,让人有敬意;青草要新,欣欣翠绿
期刊
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国际护士节”,之所以选在这一天,和一位19世紀的杰出英国女性有关——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她被认为是现代护理的开创者。也许是她夜间在战地医院巡查伤员的“提灯女神”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掩盖了她在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身份——一位做出了自己独特贡献的统计学家。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一个上层家庭。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从家族继承了一大笔
期刊
2020年春天以来,克里斯蒂娜·杜廷根经常会在所有人都睡着后,轻轻走进孩子们的房间,看着他们安静的睡姿。克里斯蒂娜闭上眼睛,回忆他们刚出生时的样子,她第一次将如今5岁的保罗、8岁的艾玛和12岁的安娜抱在怀里的情形。“我爱你,小保罗。我爱你,小艾玛。我爱你,小安娜。”她弯下腰低声道,“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她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发,然后轻轻地走出房间。  克里斯蒂娜不知该如何描述这种知
期刊
从桌面到抽屉,统统乱成一团,这是许多人常见的毛病。为什么你不能有整洁的办公桌呢?因为混乱正是忙碌的象征,你根本來不及整理,就必须投入新的任务。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忙碌—没空整理—工作效率更低—更加忙乱”的恶性循环。  要斩断这种恶性循环,请试试“将桌面归零”。  把桌面及四周堆满的杂物,全部毫不犹豫地打包装进纸箱或纸袋里。别怀疑,这是应急的方法,只要你把现在用不到的东西挪到视线范围以外,就
期刊
最近我开始学习大提琴。虽然我早已放弃演奏乐器,但如今年近半百,重拾乐器反而别有一番乐趣。我是那种嫌去教室上课麻烦的人,于是索性请老师上门教学,而且三周才上一次。比起想马上见到效果,我首先要保证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坚持下去。  学完最基础的知识后,老师问我:“你是想慢慢学习,还是想尽快学会演奏曲子呢?”我马上回答:“我想尽快学会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由于小时候练习拜厄的曲子受挫,我对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非
期刊
那一天突然鲜明地浮现在我的记忆中。我站在黑板前,小心地用印刷体书写小学一年级老师要求我写出的词。我写完后往回走,同学们的笑声告诉我,我犯了严重的错误。有什么可笑的?我迷惑不解。老师警告说:“佛瑞德,你把所有的e都写颠倒了!”  我父亲约瑟夫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是著名的神经科医生。我母亲莉莲是一位精神病社会工作者,曾获硕士学位。我大哥西蒙学习没有任何问题。我弟弟艾布拉姆也注定是一名出色的学生。  
期刊
1983年,北京人艺上演过一部话剧——《推销员之死》,剧作家阿瑟·米勒来做导演,英若诚先生翻译了剧本并担任主演。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看到这部剧,很可能是通过录像看的,当时没留下啥深刻的印象。四十岁以后,我在视频网站上找到当年演出的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越看越觉得悲凉。  早年间看这部剧,觉得主角威利一家人的生活还可以啊。两层楼的独立住宅,有个小院子,有冰箱、洗衣机、吸尘器,有汽车,威利出门
期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纳博科夫和妻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柏林过着流亡生活。纳博科夫每天7点起来去做家教,所教科目包括英文、法文、网球和拳击。一天之中,为了赶去好几户人家,他在公交车间跳上跳下,在柏林城里穿梭。入夜,妻子薇拉将小儿子哄睡,他就会把一个旅行箱横放在浴盆上,通宵写作。比利时一家读书会请他去讲演,他说自己“连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  给纳博科夫写传记的布莱恩·博伊德说他“有让自己快乐的天赋”,这时
期刊
我丈夫年輕的时候不会打扫卫生。不幸中的万幸是,他不会打扫卫生,并非出自懒惰,而是出自无知。他是爱尔兰人,有三个妹妹,家里分配给他的家务是挖泥炭、清炉子、劈木柴和生火。煮饭、洗碗、洗衣服、吸尘这类家务,都是妹妹们做的。所以认识他以后不久,看到宿舍厨房里咖啡机留在桌面上的一个深色圈儿,还有咖啡机后面因长时间没有擦拭而积下的厚厚灰尘,居然还有一支笔陷在了那里,拿起来以后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记,我怒火冲天,差
期刊
那是1955年的春天,母亲挺着大肚子,边晒太阳边替别人做针线活儿,做新的补旧的,纳鞋底做袜底(那时买一双新袜子都要缝上袜底,这样更经穿)。吃过午饭不久,母亲开始肚子痛,在太阳下山的时候生下了你。你是母亲生下的第六个孩子,也是我最小的弟弟,父亲给你起名杨锐。  母亲生产时根本不要人帮忙,只让我烧了一壶开水,将剪刀在火上消毒。我就站在母亲旁边,将已经烧好一阵子的开水倒进脸盆里。听到你的第一声啼哭,我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