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之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提出“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目标是:1.使中小学教师对技术的理解以及自觉应用技术得以加强;2.加强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3.使中小学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学科的能力不断提高;4.使技术对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加强。
  义务教育学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对这一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应该用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看待“信息素养”这个核心目标:
  第一,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有素养,大多数是指这个人有知识,因此当我们称某个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时候,这个人至少应该具备相当丰富的信息学科知识,所以说信息知识应该是信息素养的基础。
  第二,虽然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但是,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信息素养的高低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这种熟练运用贯穿在信息的获取和鉴别、加工与处理、交流与运用的整个过程中。因此,信息素养也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即技术素养。
  第三,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还应该包括对信息的态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意识、一切是否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法规。如果没有信息知识,没有信息技术,当然也就谈不上信息素养;但你即使储备了很多的信息知识,掌握了很高的信息技术,而缺少对信息的积极态度,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社会水准,那也不能说具备了很高的信息素养。
  第四,信息能力实际上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上来说,信息能力指的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传递信息乃至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说,除了上述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
  信息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对教师而言,其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素养,指教师应具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自我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现阶段,课程整合主要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然而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只是为课程整合提供低层次的技术操作帮助,充其量不过起到了“技术指导”的作用。其不应再局限于充当“技工”的角色,而应努力成为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专家和指导者,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明白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进行角色转变,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2.因地制宜,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要以强烈的信息素养需求为出发点,激发自身兴趣,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在网络上得到知识、情感的支援,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互通,探索有关信息和疑难问题。
  3.勇于实践,努力创新。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这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正如何克抗教授指出的:“教师要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那么,我们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努力地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策略之中,学以致用。
  4.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应该做到充分认识自我评价的作用,以开放的心态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对自己评价的信息,能够利用自我评价的结果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同时把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的思考,选择某一教改课题进行系统的实验和研究,努力创新,更高层次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我校成为“广东省德育实验学校”以来,结合学校实际,承担了课题《主体参与式德育模式的构建与探索》等实验研究。实验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致美”的德育理念,围绕一个宗旨,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六会六有”的小主人,以“三个育人”为途径,实现“九个参与”的德育实践活动,构建了我校“一、三、九”主体参与式德育模式,探索出了新形式下中、小学生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的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
期刊
我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初一是“红旗飘飘”,学习积极性高涨;初二是“分道扬镳”,两极分化严重;初三、初四是“天上地下,南汉北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了“拼读入门”、“趣味”、“系统”、“堂清”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以拼读为切入点,培养习惯,突破词汇关,逐步构
期刊
素质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习惯。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冷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
期刊
初中英语新课程十分重视阅读教学,Go for it 教材不仅在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中设计有阅读材料,而且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在每个单元中还安排有专门的Reading训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将教学目标仅限定于阅读,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落实不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初中英语
期刊
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感到英语不规则动词难以记忆,究其原因是词汇量多、变化幅度大。其实一点也不难,问题是你未找到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巧记、活记的方法,现将其变化形式简要归纳如下:   一、原形与过去式、过去分词相同的词  1.cut cut cut  2.hit hit hit  3.let let let  4.cost cost cost  5.put put
期刊
新课程改革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展开,我校也步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职业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下面简单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少批评多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情感”。实践证明,富
期刊
自古就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周敦颐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多年以来,这些美丽的意境一直成为我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这种脱俗的洒脱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  自做教师以来,就一直梦想着在自己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能阳光地生活,都能实现童真中最美好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孩子们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地生活,回归那最美好的童真。从教以来,我一直就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和激情,想像着在做教师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班主任的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而又稳定的班级环境。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为了有效培养以及稳固一个优秀的班级,班委的选任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班委运行体制可以使整个班级平稳有序地发展,使整个班级充满凝聚力。下面就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总结一下经验:  一、慎选班委、一人兼数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班委的选拔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没有经过
期刊
摘 要: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工具。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和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等方面,对提高课堂语文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语言素养 教学效果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工具。人们的信息沟通、知识传播和交际都离不开语言。而对于肩负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广大人民教师来说,掌握好语言这一工具显得更为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