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的弟子曾参,年纪虽小,却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
一天,同学们问他:“你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呀?”
曾参说:“我不过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啦。如果发现哪样做得不好,我就及时改正,这样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习惯!”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论语·学而》中所记载的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不断反思自我,从而不断进步。身为一名品德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自己教学工作做到“三省”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一、课前自省:我走近了孩子的生活吗?
翻看教参经常是我们备课前的首选,然后根据课时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割,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备课习惯。尽管我们的课程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力求贴近儿童生活,但课程、教材文本与儿童的实际生活不可能是完全同步,完全一致的,同样,我们的教参也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如果过多地迷信教参,而忽视了自己教学对象当下的现实生活经验,就会呈现出教学凌驾于学生,产生一些空洞的教学,大大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自省:是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把功夫用在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上,儿童现实生活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主题。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重在学习方法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参中设立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倾听、观察、动手尝试、不懂就问等多种学习的方法,并初步尝试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运用。2.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方法。3.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如果给予划分,显然1、2条属于第一课时,第3条属于第二课时。那么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参所提供的2条教学目标上够吗?我不禁问自己:针对这课的教学内容,孩子原有的知识和对学习方法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是有价值或者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此时,我们就应该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依据,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教育关注。通过调查和了解,你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些特点:
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要增效,首先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发现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只有走近儿童生活,基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学,才能反映儿童生活需求,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课前备课时的自省很重要!
二、课中自省:我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吗?
如果说课前“走近学生”只是对学生原有生活状态的一种了解与调查,那么“走进学生”则是指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措施。课堂中的教学生活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近似真实的”生活,因此,我们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走进的真实生活。
【教学设计1】谈话中的智慧
课前谈话,往往能拉近学生与老师距离,消除教学前的陌生感,为本堂课开展教学做好铺垫,恰当地运用课前谈话时机更是走进学生生活的开始。在《我会学习》一课开始时:
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到实验小学,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学习活动,所以我就特别想和同学交朋友,欢迎吗?
师:想一想交朋友的第一步干什么?
生:彼此介绍自己,互相认识对方。
师:那小朋友先介绍,还是老师这个大朋友先介绍呢?
生(异口同声):老师先来。
师:那我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姓马,是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301班的品德老师,今天来和大家交朋友,我还特地带来了我亲手做的小礼物:金牛迎春。(剪纸作品)喜欢吗?
学生很稀奇。老师请了一位正在小声嘀咕的同学:“你小声在说什么呀?能告诉老师吗?”
生:他们说有点不相信,老师,你是怎么学会剪纸的呀?
师:剪纸这个本领是我的手工课老师教我的,记得那时我仔细地看,认真地学,很快学会啦。工作以后,我仍然很喜欢剪纸,没有放弃,工作之余也经常刻刻剪剪,不断练习和坚持,现在就十分熟练了,所以今天来和大家交朋友,我就将最拿手的剪纸作品送给大家。
一年级的孩子热情好动,最爱交朋友,课前谈话我就从他们生活中最喜欢的事情——交朋友的活动开始,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同时谈话的内容也是结合教学内容,从老师的兴趣爱好谈起,从老师如何学会剪纸这一本领的现身示范开始,让学生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明了学习是终身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人学会更多的东西。这样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
【教学设计2】情境中的体验
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体验是连接儿童生活与品德的桥梁。品德教育只有通过学生对来自自身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的体验、省悟、内化,才能达到目的,实现效果。在《我会学习》一课中,如果粗略地提问学生:你曾经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及让学生当场动手做一做,学一学。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有没有小朋友和老师一样爱做手工,班里谁的手工做得最好?
师(采访学生):你都会做什么?今天教我们全体小朋友做一件折纸作品,敢不敢?
(该学生上台开始讲解折纸飞机的过程。)
师: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做对了,把你的小飞机扬一扬。
师(采访做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学会的?
生小结: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试一试
师小结:观察就是看,但是要做到仔细观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是怎样做到仔细观察的,要注意什么?
生:全部看完了再做,尤其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更要看仔细,这样才能做对!
师:看来不光要仔细观察,还离不开认真的倾听,刚才你是怎样做到认真倾听?你都听到小老师的哪些特别重要的话?什么时候需要认真倾听?
……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既没有随便地讲话,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大家听得多认真呀,请为自己鼓鼓掌!当然老师更要看看在下面的活动里还有哪些小朋友能做到认真倾听?(教师适时的鼓励,再次肯定了学生所运用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师:还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你学会折纸飞机?(动手试一试)
……
师小结:看来今天我们学会折飞机的小朋友,他们刚才说的都是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发现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学会折纸飞机,学会本领。
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且能马上呈现学习的结果,对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解剖,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所以,在品德课堂上我们应多创设一些简单易行的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设计3】课堂上的模仿
一年级的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很强,老师和学生中的很多举动言语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孩子们生活中的这个特点。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试一试,但还是没有学会折纸飞机,怎么办呢?
生:可以不懂就问。
师:那你可以向谁请教?请教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请教时要有礼貌,可以用上一些礼貌用语:请,谢谢,没关系。被请教的同学要热情地教别人。
师:谁来示范一下?
(请生上台示范。)
师:学习中不懂问别人并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学习要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别人请教作为可耻的事。
(音乐开始,老师请还没有学会的同学向学会的同学请教,音乐声结束回到座位上!教师随时观察进行指导。)
师:孩子们,老师最喜欢那些不懂就问,能虚心向他人请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是肯钻研的孩子,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向老师或者别人请教之前,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在自己实在无法解答的情况下再向老师和别人请教,不要动不动就问别人。
请教别人是一年级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先讲清请教时的注意点,请学生示范,后请全体同学模仿着做一做,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地谈一谈请教时的注意点,发个倡议的教学设计更有效。
【教学设计4】奖励中的技巧
在生活中,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持久性差,需用经常性表扬和奖励来激励他们。于是,我们经常会看见有些老师在公开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奖励手段来刺激孩子,但是无论哪种奖励都要为你的教学服务,要让奖励也成为你的一个教育环节,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不是将奖励变成调控课堂纪律的“糖衣炮弹”。在《我会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个色彩鲜明的小海星,在小海星里面贴上代表各类学习方法的小工具,如放大镜代表仔细观察,电话听筒代表认真倾听,小剪刀代表动手做一做,小话筒代表善于请教……每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时,将小海星贴在胸口给予及时鼓励,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得到了小海星,更得到的是老师对你这种学习方法的肯定。总之,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发挥它最大的功效,从而真真实实地提高课堂的效果。
三、课后自省:我引导了孩子的生活吗?
我们有很多老师在上完课后,经常喜欢问听课的专家老师,今天上得怎么样?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问问自己,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你的教与不教有什么区别?如教学《我会学习》后,可以问问自己,学生是否从只知道学会一样本领要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做一做,发展到学会了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做一做的技巧,并逐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愿望;是否从不懂就问发展成了不懂勤动脑,然后礼貌地找人请教;是否从对网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法一无所知发展到了有所了解……也许这堂课对于这个孩子他懂得了一点,对于另一个孩子他懂得了两点。无论他的收获多少,我想孩子们能在课堂上做到有所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3150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一天,同学们问他:“你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呀?”
曾参说:“我不过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啦。如果发现哪样做得不好,我就及时改正,这样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习惯!”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论语·学而》中所记载的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不断反思自我,从而不断进步。身为一名品德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自己教学工作做到“三省”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一、课前自省:我走近了孩子的生活吗?
翻看教参经常是我们备课前的首选,然后根据课时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割,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备课习惯。尽管我们的课程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力求贴近儿童生活,但课程、教材文本与儿童的实际生活不可能是完全同步,完全一致的,同样,我们的教参也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如果过多地迷信教参,而忽视了自己教学对象当下的现实生活经验,就会呈现出教学凌驾于学生,产生一些空洞的教学,大大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自省:是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把功夫用在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上,儿童现实生活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主题。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重在学习方法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参中设立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倾听、观察、动手尝试、不懂就问等多种学习的方法,并初步尝试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运用。2.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方法。3.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如果给予划分,显然1、2条属于第一课时,第3条属于第二课时。那么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参所提供的2条教学目标上够吗?我不禁问自己:针对这课的教学内容,孩子原有的知识和对学习方法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是有价值或者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此时,我们就应该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依据,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教育关注。通过调查和了解,你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些特点:
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要增效,首先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发现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只有走近儿童生活,基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学,才能反映儿童生活需求,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课前备课时的自省很重要!
二、课中自省:我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吗?
如果说课前“走近学生”只是对学生原有生活状态的一种了解与调查,那么“走进学生”则是指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措施。课堂中的教学生活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近似真实的”生活,因此,我们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走进的真实生活。
【教学设计1】谈话中的智慧
课前谈话,往往能拉近学生与老师距离,消除教学前的陌生感,为本堂课开展教学做好铺垫,恰当地运用课前谈话时机更是走进学生生活的开始。在《我会学习》一课开始时:
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到实验小学,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学习活动,所以我就特别想和同学交朋友,欢迎吗?
师:想一想交朋友的第一步干什么?
生:彼此介绍自己,互相认识对方。
师:那小朋友先介绍,还是老师这个大朋友先介绍呢?
生(异口同声):老师先来。
师:那我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姓马,是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301班的品德老师,今天来和大家交朋友,我还特地带来了我亲手做的小礼物:金牛迎春。(剪纸作品)喜欢吗?
学生很稀奇。老师请了一位正在小声嘀咕的同学:“你小声在说什么呀?能告诉老师吗?”
生:他们说有点不相信,老师,你是怎么学会剪纸的呀?
师:剪纸这个本领是我的手工课老师教我的,记得那时我仔细地看,认真地学,很快学会啦。工作以后,我仍然很喜欢剪纸,没有放弃,工作之余也经常刻刻剪剪,不断练习和坚持,现在就十分熟练了,所以今天来和大家交朋友,我就将最拿手的剪纸作品送给大家。
一年级的孩子热情好动,最爱交朋友,课前谈话我就从他们生活中最喜欢的事情——交朋友的活动开始,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同时谈话的内容也是结合教学内容,从老师的兴趣爱好谈起,从老师如何学会剪纸这一本领的现身示范开始,让学生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明了学习是终身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人学会更多的东西。这样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
【教学设计2】情境中的体验
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体验是连接儿童生活与品德的桥梁。品德教育只有通过学生对来自自身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的体验、省悟、内化,才能达到目的,实现效果。在《我会学习》一课中,如果粗略地提问学生:你曾经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及让学生当场动手做一做,学一学。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有没有小朋友和老师一样爱做手工,班里谁的手工做得最好?
师(采访学生):你都会做什么?今天教我们全体小朋友做一件折纸作品,敢不敢?
(该学生上台开始讲解折纸飞机的过程。)
师: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做对了,把你的小飞机扬一扬。
师(采访做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学会的?
生小结: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试一试
师小结:观察就是看,但是要做到仔细观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是怎样做到仔细观察的,要注意什么?
生:全部看完了再做,尤其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更要看仔细,这样才能做对!
师:看来不光要仔细观察,还离不开认真的倾听,刚才你是怎样做到认真倾听?你都听到小老师的哪些特别重要的话?什么时候需要认真倾听?
……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在回答时,别的小朋友既没有随便地讲话,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大家听得多认真呀,请为自己鼓鼓掌!当然老师更要看看在下面的活动里还有哪些小朋友能做到认真倾听?(教师适时的鼓励,再次肯定了学生所运用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师:还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你学会折纸飞机?(动手试一试)
……
师小结:看来今天我们学会折飞机的小朋友,他们刚才说的都是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发现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学会折纸飞机,学会本领。
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且能马上呈现学习的结果,对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解剖,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所以,在品德课堂上我们应多创设一些简单易行的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设计3】课堂上的模仿
一年级的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很强,老师和学生中的很多举动言语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孩子们生活中的这个特点。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试一试,但还是没有学会折纸飞机,怎么办呢?
生:可以不懂就问。
师:那你可以向谁请教?请教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请教时要有礼貌,可以用上一些礼貌用语:请,谢谢,没关系。被请教的同学要热情地教别人。
师:谁来示范一下?
(请生上台示范。)
师:学习中不懂问别人并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学习要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别人请教作为可耻的事。
(音乐开始,老师请还没有学会的同学向学会的同学请教,音乐声结束回到座位上!教师随时观察进行指导。)
师:孩子们,老师最喜欢那些不懂就问,能虚心向他人请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是肯钻研的孩子,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向老师或者别人请教之前,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在自己实在无法解答的情况下再向老师和别人请教,不要动不动就问别人。
请教别人是一年级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先讲清请教时的注意点,请学生示范,后请全体同学模仿着做一做,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地谈一谈请教时的注意点,发个倡议的教学设计更有效。
【教学设计4】奖励中的技巧
在生活中,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持久性差,需用经常性表扬和奖励来激励他们。于是,我们经常会看见有些老师在公开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奖励手段来刺激孩子,但是无论哪种奖励都要为你的教学服务,要让奖励也成为你的一个教育环节,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不是将奖励变成调控课堂纪律的“糖衣炮弹”。在《我会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个色彩鲜明的小海星,在小海星里面贴上代表各类学习方法的小工具,如放大镜代表仔细观察,电话听筒代表认真倾听,小剪刀代表动手做一做,小话筒代表善于请教……每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时,将小海星贴在胸口给予及时鼓励,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得到了小海星,更得到的是老师对你这种学习方法的肯定。总之,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发挥它最大的功效,从而真真实实地提高课堂的效果。
三、课后自省:我引导了孩子的生活吗?
我们有很多老师在上完课后,经常喜欢问听课的专家老师,今天上得怎么样?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问问自己,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你的教与不教有什么区别?如教学《我会学习》后,可以问问自己,学生是否从只知道学会一样本领要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做一做,发展到学会了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动手做一做的技巧,并逐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愿望;是否从不懂就问发展成了不懂勤动脑,然后礼貌地找人请教;是否从对网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法一无所知发展到了有所了解……也许这堂课对于这个孩子他懂得了一点,对于另一个孩子他懂得了两点。无论他的收获多少,我想孩子们能在课堂上做到有所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3150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