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叛逆小孩想干自己的事
198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以后,张涵予选择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在1995年之前,张涵予几乎没演过什么电影、电视作品,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译制片配音上。
那时候中国有两个专业的译制厂,一个是上海译制厂,一个是长春译制厂。长春译制厂主要配前苏联、东欧那边的电影,上海译制厂主要配欧洲电影。
张涵予头一回听人家配音感觉非常震撼。他当时也非常小,完全不知道是外国人在说话,还是中国人在说话,尤其是见到邱岳峰先生的现场工作之后。于是,邱岳峰先生成了张涵予的一个目标。后来张涵予到了央视译制组,他打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事业、献给话筒、献给录音棚。
张涵予善于模仿,他喜欢反复背电影台词、琢磨配音语气,“那时看《追捕》,就被唐塔医生的配音吸引了,回来就学,忽然有一天自己觉得很像,朋友也觉得像。”从模仿开始,张涵予走上配音的路子,最牛的是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除了男主角,所有的男性角色由他一人全包。“我最满足的一个角色是《沉默的羔羊》里给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配音,很过瘾。”
凭着得天独厚的磁性声线,张涵予很快就因在一系列大片中的精彩配音表演而成为配音界的一线当红小生,当时中央译制厂和上海译制厂都想要他。“我们团长给我摆了很多去和不去的利弊,我分析了一下,后来还是决定不去了,就在我们团好好干。”
张涵予从小形象思维好,逻辑思维差,到现在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他把这归咎于爸妈硬生生把自己左手吃饭的习惯改掉了,他戏言道:“要不我脑子两半区都能发展。”在开始学配音的时候,张涵予甚至和家里人产生了矛盾。“干这行家里人是很反对的,因为每天背电影(台词),念这些东西,他们觉得我不务正业……”
后来,当配音成了有规律可循的技术活儿后,喜欢尝鲜的张涵予开始从内心排斥配音。“我从小叛逆,出门不愿和家人一块儿走路,不学习,就喜欢玩蛐蛐儿,可我不是傻玩儿,我心里有杆秤,我一直在找想干的事儿,而且我知道我一定能成。”
张涵予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人到一定岁数的时候,总想干点儿有创造性的事,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像人们说的‘人要没点儿追求的话,谁这么早起床啊’。我后来琢磨电视剧现在也挺火,电影也挺火,我为什么不能去干这行呢?”
“御用龙套”一干就是八年
张涵予有一张亦正亦邪的面孔,略显沙哑的嗓音,加上从配音那儿学来的精湛演技,没有不红的道理,他缺的只是机会。直到1997年叶京拍摄《梦开始的地方》时,张涵予才崭露头角。
冯小刚看了《梦开始的地方》以后,说喜欢张涵予演戏的路子,有机会合作一下。实际上张涵予和冯小刚曾同事10多年,甚至于经常在楼道里擦肩而过,只是彼此没说过话而已。
“1984年,我就进入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做配音演员,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最早是在三环路边上的一个小院子里,当时制作中心不大,却总是有很多人晃悠和来去。我常会在走廊上看到有个瘦高瘦高的男人在晃悠,他喜欢一个人靠着墙、低着头、抽着烟……我想事情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便注意他很久。”张涵予回忆说。
终于有一天张涵予问别人:“那人是谁?”人家告诉他:“冯小刚,老美工,现在折腾着做导演呢!”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张涵予中戏毕业后一直做配音演员。他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没事就去认识导演和制片人,求个角色要个机会。
很多人的相遇是注定的。恰好冯小刚是叶京导演的《梦开始的地方》的艺术顾问,张涵予就在叶京的带领下去冯小刚工作室。张涵予说:“我是张涵予!”冯小刚说:“我早知道了!”张涵予说:“我也早知道你是冯小刚……”
结识冯小刚导演后,张涵予从贺岁片开始,正式迈入了自己梦想的电影表演之路。在冯氏贺岁片中,张涵予的出镜率绝对能够称之为高,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个从龙套到主角的渐变过程:从《没完没了》《大腕》,到《天下无贼》,再到《手机》,张涵予一连在冯小刚的影片中饰演了四个小配角,角色小到连名字都没有,只能用“朋友甲”“神经病甲”“ 卧底警察”等代替。
“我们私底下交往很频繁,他会找我讨论各种剧本,我也经常指导他配音,他更经常拉我去饭局。人家就说,你和冯小刚不是哥们么?怎么不见他提拔提拔你。我认为,主动提要求是一件让别人为难让自己下不来台的事儿,有合适的他肯定会想着你,没有你生插也插不进去。”张涵予说:“他一开始准备《集结号》,就想到我,我一看剧本就进入了谷子地的角色。小刚说:‘那天,我看到你蹲在地上一边看剧本,一边抹眼泪,我就知道,你是谷子地……’”
不过,冯小刚却一直不开口让张涵予出演“男一号”,而张涵予也曾经陪过十几个“男一号”试戏。后来张涵予就和冯小刚说:“你就让我试一下‘男一号’过过瘾,就算让我唱双簧,试完‘男一号’演‘男二号’都行。”
2006年8月,张涵予刚准备进一个电视剧剧组,冯小刚突然给他电话,“现在决定你演谷子地,马上收拾一下,准备下到东北部队去训练。至于那个电视剧,就算赔6倍钱,你也给我推了。”张涵予当场懵了,他甚至不记得当时自己回答了什么。
张涵予说:“他后来和我说,那天王中军提出要我来做男一号时,他心里乐开了花,可他不敢表现出来,只好保持找不到男主角的忧虑状,王中军为此还安抚了他半天。”
四十岁“蹿红”挺合适
冯小刚着实有着一双慧眼,他对张涵予的评价很客观:“之前他在我的电影里也演过戏,虽然很少,但是我对他很了解,今后我想会有很多的合作。”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呢?张涵予天天五点多起床,站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中,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拍戏时的张涵予颇有些“拼命三郎”的架势,不仅坠马受伤,在拍摄某场战争戏时,还因为距离爆破点过近,不幸被弹片击中,“一块黄豆粒大小的弹药嵌进了腰里,血把衬衫都染红了。当晚伤口就发炎了,肿起老高,只得去医院把弹片一点点挖出来。”
张涵予今年40岁,对于这个时候才开始红,张涵予对自己的评价是“挺合适”,“要是再年轻一点儿,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我根本演不了也不敢演这个角色。
张涵予感叹说:“我跟谷子地交流的过程特别的奇妙,每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长相都变成谷子地了,但是伸手触摸又什么都抓不到,谷子地在我脑海里既清晰又模糊。但是他悄悄地在我身上发生着一种化学反应,之前一直在发酵,到开机的那天起,我就完全和谷子地贴上了。这个角色是一点都不能“演”的,用不得一点技巧,必须用真情。所以全片没有一场戏是我事先想好该怎么演的,每天我穿上衣服就是谷子地,卸了妆也是顺着谷子地的轨迹去生活的。可以说我只能先把张涵予置于死地,而后才能生成谷子地。”
张涵予为了演好谷子地这个人物真的付出了很多。由于入戏太深,导致现在他还没有完全从这个人物中走出来。“直到现在我晚上还会经常梦到我要去找那些战友,但是有人拦着我不让我去,然后就会哭醒。我总觉得电影好像还没有完,我还有事情没有办完,我要去把那些事情办好。”
《集结号》上映前,张涵予的妻子还曾找到冯小刚,“导演赶紧上映吧,张涵予魔怔了,经常地睡到半截觉嚎啕痛哭,醒了在那儿发呆。”
对入行20多年的张涵予来说,谷子地是他演的第一个电影主角,冯小刚在他身上赋予了英雄的气概,使张涵予成为中国影坛难得的阳刚黑马。《集结号》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更是围着张涵予用韩语热烈地叫着“大哥”“谷大哥”。
出演《集结号》后,张涵予的表达有了一种提升,也显得格外“哲学”,他说:“幸福感来自精神,快感来自肉体。拍摄《集结号》,我的肉体是痛苦的,但精神异常快乐!”
真实的张涵予什么样
张涵予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已8岁大。张涵予穿的衣服,都是老婆一手操办。用他的话说,老婆对服装特别有研究。
张涵予的家位于楼的顶层,那里有个宽阔的露台,露台上有个小木屋,还有木制的桌椅,堆放在一角的烧烤工具,让人不禁联想起夏日的夜晚,这里该是多么地舒服。他家的一个房间正中间摆着台球案子,可以想象三五知己,小聚一番,切磋一下球艺,再聊几句知心的话,生活是多么惬意。
张涵予现在成了大忙人,跟朋友见面的机会少了,手机就成了和朋友沟通的重要工具。给朋友打电话时,他总会顽皮地变换各种声音,不过最终总是会被揭穿。他还经常会给朋友发些搞笑的短信,让朋友感觉到他依然在惦记着他们。
从幕后到台前,张涵予的艺术才能被充分展示了出来。但是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在光环的背后是他不断的学习与努力。电脑成了他事业的好帮手,在给《指环王》《特洛伊》等大片配音时,他通过电脑和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自己能够在配音时有的放矢地通过声音表现人物性格。在家的时候,张涵予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着书房里的那台戴尔电脑看剧本、查资料。
别看张涵予在《天下无贼》中的画家造型酷酷的,蓄着胡子,头发染成黄色,很现代很有艺术气息。可生活中的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怀旧”。在拍戏、配音之间的空隙状态,张涵予的爱好是收藏文物,尤其喜欢旧家具。在他的家中,到处都能感到他对旧式家具的喜爱,别提什么床、柜子这样的大件,就连卫生间中的洗手池、镜框,厅里的小茶几、电视柜也无一例外都是旧式家具的样子。
张涵予喜欢淘宝,曾多次去过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一对2米多高的雕龙花梨木大柜子、粗腿的大罗汉床,外国人很看重这些宝贝,柜子前面安排着两个黑人保镖,保护工作密不透风。他非常惋惜地说,这些东西在中国都见不到了,流失到国外非常可惜。
2005年,张涵予去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在当地一个古董店里买了两件好东西,一件是花梨木的小茶壶,一件是雕填戗金、正面团龙的圆形捧盒,店主说这是她在英国拍卖会上买的,虽然有点残破,却是早年间中国宫里流出去的东西。
而说到美食,张涵予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曾无肉不欢,什么肉都吃,涮羊肉自己能吃三斤,现在吃青菜和鱼比较多,特别爱吃烤鸭、涮羊肉等老北京菜。张涵予还喜欢吃坚果,他自嘲说自己是松鼠转世的,用不了一会就能吃一斤核桃、半斤榛子以及花生、小胡桃等等。
198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以后,张涵予选择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在1995年之前,张涵予几乎没演过什么电影、电视作品,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译制片配音上。
那时候中国有两个专业的译制厂,一个是上海译制厂,一个是长春译制厂。长春译制厂主要配前苏联、东欧那边的电影,上海译制厂主要配欧洲电影。
张涵予头一回听人家配音感觉非常震撼。他当时也非常小,完全不知道是外国人在说话,还是中国人在说话,尤其是见到邱岳峰先生的现场工作之后。于是,邱岳峰先生成了张涵予的一个目标。后来张涵予到了央视译制组,他打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事业、献给话筒、献给录音棚。
张涵予善于模仿,他喜欢反复背电影台词、琢磨配音语气,“那时看《追捕》,就被唐塔医生的配音吸引了,回来就学,忽然有一天自己觉得很像,朋友也觉得像。”从模仿开始,张涵予走上配音的路子,最牛的是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除了男主角,所有的男性角色由他一人全包。“我最满足的一个角色是《沉默的羔羊》里给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配音,很过瘾。”
凭着得天独厚的磁性声线,张涵予很快就因在一系列大片中的精彩配音表演而成为配音界的一线当红小生,当时中央译制厂和上海译制厂都想要他。“我们团长给我摆了很多去和不去的利弊,我分析了一下,后来还是决定不去了,就在我们团好好干。”
张涵予从小形象思维好,逻辑思维差,到现在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他把这归咎于爸妈硬生生把自己左手吃饭的习惯改掉了,他戏言道:“要不我脑子两半区都能发展。”在开始学配音的时候,张涵予甚至和家里人产生了矛盾。“干这行家里人是很反对的,因为每天背电影(台词),念这些东西,他们觉得我不务正业……”
后来,当配音成了有规律可循的技术活儿后,喜欢尝鲜的张涵予开始从内心排斥配音。“我从小叛逆,出门不愿和家人一块儿走路,不学习,就喜欢玩蛐蛐儿,可我不是傻玩儿,我心里有杆秤,我一直在找想干的事儿,而且我知道我一定能成。”
张涵予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人到一定岁数的时候,总想干点儿有创造性的事,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像人们说的‘人要没点儿追求的话,谁这么早起床啊’。我后来琢磨电视剧现在也挺火,电影也挺火,我为什么不能去干这行呢?”
“御用龙套”一干就是八年
张涵予有一张亦正亦邪的面孔,略显沙哑的嗓音,加上从配音那儿学来的精湛演技,没有不红的道理,他缺的只是机会。直到1997年叶京拍摄《梦开始的地方》时,张涵予才崭露头角。
冯小刚看了《梦开始的地方》以后,说喜欢张涵予演戏的路子,有机会合作一下。实际上张涵予和冯小刚曾同事10多年,甚至于经常在楼道里擦肩而过,只是彼此没说过话而已。
“1984年,我就进入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做配音演员,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最早是在三环路边上的一个小院子里,当时制作中心不大,却总是有很多人晃悠和来去。我常会在走廊上看到有个瘦高瘦高的男人在晃悠,他喜欢一个人靠着墙、低着头、抽着烟……我想事情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便注意他很久。”张涵予回忆说。
终于有一天张涵予问别人:“那人是谁?”人家告诉他:“冯小刚,老美工,现在折腾着做导演呢!”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张涵予中戏毕业后一直做配音演员。他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没事就去认识导演和制片人,求个角色要个机会。
很多人的相遇是注定的。恰好冯小刚是叶京导演的《梦开始的地方》的艺术顾问,张涵予就在叶京的带领下去冯小刚工作室。张涵予说:“我是张涵予!”冯小刚说:“我早知道了!”张涵予说:“我也早知道你是冯小刚……”
结识冯小刚导演后,张涵予从贺岁片开始,正式迈入了自己梦想的电影表演之路。在冯氏贺岁片中,张涵予的出镜率绝对能够称之为高,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个从龙套到主角的渐变过程:从《没完没了》《大腕》,到《天下无贼》,再到《手机》,张涵予一连在冯小刚的影片中饰演了四个小配角,角色小到连名字都没有,只能用“朋友甲”“神经病甲”“ 卧底警察”等代替。
“我们私底下交往很频繁,他会找我讨论各种剧本,我也经常指导他配音,他更经常拉我去饭局。人家就说,你和冯小刚不是哥们么?怎么不见他提拔提拔你。我认为,主动提要求是一件让别人为难让自己下不来台的事儿,有合适的他肯定会想着你,没有你生插也插不进去。”张涵予说:“他一开始准备《集结号》,就想到我,我一看剧本就进入了谷子地的角色。小刚说:‘那天,我看到你蹲在地上一边看剧本,一边抹眼泪,我就知道,你是谷子地……’”
不过,冯小刚却一直不开口让张涵予出演“男一号”,而张涵予也曾经陪过十几个“男一号”试戏。后来张涵予就和冯小刚说:“你就让我试一下‘男一号’过过瘾,就算让我唱双簧,试完‘男一号’演‘男二号’都行。”
2006年8月,张涵予刚准备进一个电视剧剧组,冯小刚突然给他电话,“现在决定你演谷子地,马上收拾一下,准备下到东北部队去训练。至于那个电视剧,就算赔6倍钱,你也给我推了。”张涵予当场懵了,他甚至不记得当时自己回答了什么。
张涵予说:“他后来和我说,那天王中军提出要我来做男一号时,他心里乐开了花,可他不敢表现出来,只好保持找不到男主角的忧虑状,王中军为此还安抚了他半天。”
四十岁“蹿红”挺合适
冯小刚着实有着一双慧眼,他对张涵予的评价很客观:“之前他在我的电影里也演过戏,虽然很少,但是我对他很了解,今后我想会有很多的合作。”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呢?张涵予天天五点多起床,站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中,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拍戏时的张涵予颇有些“拼命三郎”的架势,不仅坠马受伤,在拍摄某场战争戏时,还因为距离爆破点过近,不幸被弹片击中,“一块黄豆粒大小的弹药嵌进了腰里,血把衬衫都染红了。当晚伤口就发炎了,肿起老高,只得去医院把弹片一点点挖出来。”
张涵予今年40岁,对于这个时候才开始红,张涵予对自己的评价是“挺合适”,“要是再年轻一点儿,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我根本演不了也不敢演这个角色。
张涵予感叹说:“我跟谷子地交流的过程特别的奇妙,每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长相都变成谷子地了,但是伸手触摸又什么都抓不到,谷子地在我脑海里既清晰又模糊。但是他悄悄地在我身上发生着一种化学反应,之前一直在发酵,到开机的那天起,我就完全和谷子地贴上了。这个角色是一点都不能“演”的,用不得一点技巧,必须用真情。所以全片没有一场戏是我事先想好该怎么演的,每天我穿上衣服就是谷子地,卸了妆也是顺着谷子地的轨迹去生活的。可以说我只能先把张涵予置于死地,而后才能生成谷子地。”
张涵予为了演好谷子地这个人物真的付出了很多。由于入戏太深,导致现在他还没有完全从这个人物中走出来。“直到现在我晚上还会经常梦到我要去找那些战友,但是有人拦着我不让我去,然后就会哭醒。我总觉得电影好像还没有完,我还有事情没有办完,我要去把那些事情办好。”
《集结号》上映前,张涵予的妻子还曾找到冯小刚,“导演赶紧上映吧,张涵予魔怔了,经常地睡到半截觉嚎啕痛哭,醒了在那儿发呆。”
对入行20多年的张涵予来说,谷子地是他演的第一个电影主角,冯小刚在他身上赋予了英雄的气概,使张涵予成为中国影坛难得的阳刚黑马。《集结号》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更是围着张涵予用韩语热烈地叫着“大哥”“谷大哥”。
出演《集结号》后,张涵予的表达有了一种提升,也显得格外“哲学”,他说:“幸福感来自精神,快感来自肉体。拍摄《集结号》,我的肉体是痛苦的,但精神异常快乐!”
真实的张涵予什么样
张涵予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已8岁大。张涵予穿的衣服,都是老婆一手操办。用他的话说,老婆对服装特别有研究。
张涵予的家位于楼的顶层,那里有个宽阔的露台,露台上有个小木屋,还有木制的桌椅,堆放在一角的烧烤工具,让人不禁联想起夏日的夜晚,这里该是多么地舒服。他家的一个房间正中间摆着台球案子,可以想象三五知己,小聚一番,切磋一下球艺,再聊几句知心的话,生活是多么惬意。
张涵予现在成了大忙人,跟朋友见面的机会少了,手机就成了和朋友沟通的重要工具。给朋友打电话时,他总会顽皮地变换各种声音,不过最终总是会被揭穿。他还经常会给朋友发些搞笑的短信,让朋友感觉到他依然在惦记着他们。
从幕后到台前,张涵予的艺术才能被充分展示了出来。但是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在光环的背后是他不断的学习与努力。电脑成了他事业的好帮手,在给《指环王》《特洛伊》等大片配音时,他通过电脑和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自己能够在配音时有的放矢地通过声音表现人物性格。在家的时候,张涵予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着书房里的那台戴尔电脑看剧本、查资料。
别看张涵予在《天下无贼》中的画家造型酷酷的,蓄着胡子,头发染成黄色,很现代很有艺术气息。可生活中的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怀旧”。在拍戏、配音之间的空隙状态,张涵予的爱好是收藏文物,尤其喜欢旧家具。在他的家中,到处都能感到他对旧式家具的喜爱,别提什么床、柜子这样的大件,就连卫生间中的洗手池、镜框,厅里的小茶几、电视柜也无一例外都是旧式家具的样子。
张涵予喜欢淘宝,曾多次去过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一对2米多高的雕龙花梨木大柜子、粗腿的大罗汉床,外国人很看重这些宝贝,柜子前面安排着两个黑人保镖,保护工作密不透风。他非常惋惜地说,这些东西在中国都见不到了,流失到国外非常可惜。
2005年,张涵予去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在当地一个古董店里买了两件好东西,一件是花梨木的小茶壶,一件是雕填戗金、正面团龙的圆形捧盒,店主说这是她在英国拍卖会上买的,虽然有点残破,却是早年间中国宫里流出去的东西。
而说到美食,张涵予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曾无肉不欢,什么肉都吃,涮羊肉自己能吃三斤,现在吃青菜和鱼比较多,特别爱吃烤鸭、涮羊肉等老北京菜。张涵予还喜欢吃坚果,他自嘲说自己是松鼠转世的,用不了一会就能吃一斤核桃、半斤榛子以及花生、小胡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