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数学本身就需要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还有严密的空间逻辑思维,因此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比较难学。步入高中之后,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内容的难度都有所增加,因此很多学生步入高中之后,在适应新环境这一阶段,其数学学习的起步是非常难的。而高中数学又是高考必考的科目,在高考分值当中所占比例甚大,基于这样的原因,对高中数学起步困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略提出显得极为重要。
一、高中数学起步难的原因
1.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熟悉高中数学教材的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几个经验,那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无论从思维逻辑还是从内容设置上都是比较复杂困难的。因为初中数学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也比较简单,但高中数学的要求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而且反差极大。从学习内容上面来说,所涉及的有函数、反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立体几何和统计学等一系列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来源,还要掌握概念的延伸与应用。比如高中学生最怕的三角函数,很讲究技巧性,要求学生对于各种三角函数非常熟悉。
例如:已知cos2α=sinα,则的值,一般地,大多数学生会利用cos2α=sinα,化为sin2α sinα-1=0,解出sinα的值,再将sinα的值代入所求的式子,这样做,计算量很大,很容易错。如果三角公式的运算扎实,可以利用sin2α sinα=1进行整体代换,收到简化计算,快速得到结论的效果。正是因为高中数学对学生在学习的内容、思维与理解能力等方面,在要求上远远超过初中。巨大的反差使很多学生步入高中之后,感觉数学的起步尤为困难。
2.数学教学进度较快
为适应现行高考的要求,高中数学的授课进度往往需要提前完成,预留较多时间总复习。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授课进度非常快。这会与初中数学学习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使很多学生在适应过程当中,会感觉极为吃力。比如初中阶段学习几何内容时,往往要经历一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衍生出来的例题,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掌握。而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在学习集合这章知识的时候,大概的时间要经历一个星期或者是半个月的时间,而这样短的时间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要快速吃透所讲授的内容,以及衍生出来的例题是难度较大的。
3.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没有形成預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困难。比如说在学习数列这一章知识的时候,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简单,就是在每一组数列之间寻找共同的规律,通过寻找的规律,然后再列出相应的通项公式。但是如果没有预习,学生就没有很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在列出通项公式之后就会发现,所列的通项公式是错误的。
4.良好的思维习惯没形成
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数学例题的解题过程都是模仿易学的例题,或者是套用书中的一些公式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到了高中,单凭模仿例题是行不通的,要靠知识的灵活运用去解决。例如:记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对任意(x0,y0)∈D,不等式x0-2y0 c≤0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显然这题是借助线性规划来考恒成立的问题,这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套用。只要我们将所求的不等式化为c≤-x0 2y0,这样就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在可行域中,求Z=-x0 2y0的最小值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读懂题意,提炼出解题的思路。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而会感到高中数学学习起步困难。
二、高中数学起步难的改进策略
1.调整学习数学的思路
因为高中数学的内容量和信息量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学的节奏难免会加快。这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从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以及数学本身的难度而言,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对所教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在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虽然高一开课的集合和函数这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高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对这部分知识做到尽量放慢节奏,这样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就会有一段时间来适应高中教师的授课风格以及授课特点,在打好数学基础的情况下,再进行授课提速,这样学生的掌握度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2.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学习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改变学生原来的思维学习模式,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大体的了解。浏览完所有要讲解的内容之后,还要对学生这些思维模式转变的训练。比如说在讲解数列这章知识的时候,要尽快转变学生模仿例题,套用公式去解答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明白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
3.高中数学知识授课要有层次感
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授课过程当中,注意教学知识的层次感,做到由易到难。在遇到一般问题时,其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以初中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然后慢慢的过渡引导,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单调性仅是指以对称轴为分界,左右两边的增(减)性,而不具体对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进行讨论,结合图像是较容易理解的。初中的最值问题是指顶点的纵坐标值,类型(最大或最小)可通过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来判断即可。而高中最值问题要延伸到某一区间的最大(最小)值就复杂多了。例如:九年级教学上册第49—51页探究1—3就是初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教师可通过初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与高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进行区别分析,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有一个慢慢的过渡阶段,学生就较容易适应,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为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发多样的数学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相对初中数学而言,学习起来较难,所以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目前老师所教授的方法。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将一些不太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精简,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同时,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小组探究合作式学习等一系列主流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之前,首先要注重课前的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上课过程当中对所学习的内容及其大体要求的把握。比如,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反映三角函数难学,记得的特殊值多,公式多,对學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这个现象,我常常注意课前,让学生熟记公式,多让他们默写特殊三角函数值,过好公式关。每节课之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重难点之上,这样学习效率就会大大的提升。
(2)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种较好学习方法。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后,会对每一堂课所学的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不同同学对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学生之间就会彼此了解差异,通过交流可以利用别人的见解来丰富自己的见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些方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习集合的时候,集合的概念是比较简单的,这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也会得出集合的概念,能够为课堂节省出很多时间。
(3)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化。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多媒体设计“微课”、“微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平台自主学习,互相探究,从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师生及时沟通,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上时间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入到数学世界当中,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总结
高中学习阶段是人生学习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而在这一个阶段当中,学习的任务也会大大加大,学习的难度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尤其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其本身就比较难,因此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适当地放慢课堂的教学进度,教高中数学知识和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完美的衔接,让学生能够尽快去适应高中的教学特点,真正解决高中数学学习起步难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起步难的原因
1.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熟悉高中数学教材的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几个经验,那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无论从思维逻辑还是从内容设置上都是比较复杂困难的。因为初中数学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也比较简单,但高中数学的要求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而且反差极大。从学习内容上面来说,所涉及的有函数、反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立体几何和统计学等一系列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来源,还要掌握概念的延伸与应用。比如高中学生最怕的三角函数,很讲究技巧性,要求学生对于各种三角函数非常熟悉。
例如:已知cos2α=sinα,则的值,一般地,大多数学生会利用cos2α=sinα,化为sin2α sinα-1=0,解出sinα的值,再将sinα的值代入所求的式子,这样做,计算量很大,很容易错。如果三角公式的运算扎实,可以利用sin2α sinα=1进行整体代换,收到简化计算,快速得到结论的效果。正是因为高中数学对学生在学习的内容、思维与理解能力等方面,在要求上远远超过初中。巨大的反差使很多学生步入高中之后,感觉数学的起步尤为困难。
2.数学教学进度较快
为适应现行高考的要求,高中数学的授课进度往往需要提前完成,预留较多时间总复习。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授课进度非常快。这会与初中数学学习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使很多学生在适应过程当中,会感觉极为吃力。比如初中阶段学习几何内容时,往往要经历一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衍生出来的例题,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掌握。而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在学习集合这章知识的时候,大概的时间要经历一个星期或者是半个月的时间,而这样短的时间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要快速吃透所讲授的内容,以及衍生出来的例题是难度较大的。
3.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没有形成預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困难。比如说在学习数列这一章知识的时候,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简单,就是在每一组数列之间寻找共同的规律,通过寻找的规律,然后再列出相应的通项公式。但是如果没有预习,学生就没有很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在列出通项公式之后就会发现,所列的通项公式是错误的。
4.良好的思维习惯没形成
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数学例题的解题过程都是模仿易学的例题,或者是套用书中的一些公式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到了高中,单凭模仿例题是行不通的,要靠知识的灵活运用去解决。例如:记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对任意(x0,y0)∈D,不等式x0-2y0 c≤0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显然这题是借助线性规划来考恒成立的问题,这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套用。只要我们将所求的不等式化为c≤-x0 2y0,这样就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在可行域中,求Z=-x0 2y0的最小值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读懂题意,提炼出解题的思路。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而会感到高中数学学习起步困难。
二、高中数学起步难的改进策略
1.调整学习数学的思路
因为高中数学的内容量和信息量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学的节奏难免会加快。这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从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以及数学本身的难度而言,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对所教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在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虽然高一开课的集合和函数这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高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对这部分知识做到尽量放慢节奏,这样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就会有一段时间来适应高中教师的授课风格以及授课特点,在打好数学基础的情况下,再进行授课提速,这样学生的掌握度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2.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学习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改变学生原来的思维学习模式,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大体的了解。浏览完所有要讲解的内容之后,还要对学生这些思维模式转变的训练。比如说在讲解数列这章知识的时候,要尽快转变学生模仿例题,套用公式去解答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明白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
3.高中数学知识授课要有层次感
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授课过程当中,注意教学知识的层次感,做到由易到难。在遇到一般问题时,其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以初中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然后慢慢的过渡引导,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单调性仅是指以对称轴为分界,左右两边的增(减)性,而不具体对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进行讨论,结合图像是较容易理解的。初中的最值问题是指顶点的纵坐标值,类型(最大或最小)可通过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来判断即可。而高中最值问题要延伸到某一区间的最大(最小)值就复杂多了。例如:九年级教学上册第49—51页探究1—3就是初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教师可通过初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与高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进行区别分析,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有一个慢慢的过渡阶段,学生就较容易适应,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为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发多样的数学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相对初中数学而言,学习起来较难,所以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目前老师所教授的方法。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将一些不太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精简,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同时,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小组探究合作式学习等一系列主流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之前,首先要注重课前的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上课过程当中对所学习的内容及其大体要求的把握。比如,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反映三角函数难学,记得的特殊值多,公式多,对學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这个现象,我常常注意课前,让学生熟记公式,多让他们默写特殊三角函数值,过好公式关。每节课之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重难点之上,这样学习效率就会大大的提升。
(2)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种较好学习方法。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后,会对每一堂课所学的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不同同学对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学生之间就会彼此了解差异,通过交流可以利用别人的见解来丰富自己的见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些方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习集合的时候,集合的概念是比较简单的,这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也会得出集合的概念,能够为课堂节省出很多时间。
(3)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化。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多媒体设计“微课”、“微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平台自主学习,互相探究,从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师生及时沟通,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上时间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入到数学世界当中,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总结
高中学习阶段是人生学习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而在这一个阶段当中,学习的任务也会大大加大,学习的难度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尤其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其本身就比较难,因此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适当地放慢课堂的教学进度,教高中数学知识和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完美的衔接,让学生能够尽快去适应高中的教学特点,真正解决高中数学学习起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