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华文”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o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结新加坡
  
  2007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接受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的诚挚邀请参加了面向新加坡全国中小学200多名华文教师举办的名为“从课堂到网络学习社群——华文教学”的华文教育科技研讨会。与会期间,何克抗教授作了关于“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主题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支撑跨越式项目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四大基础理论以及该项目的试验学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了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与参会华文教师的极大赞赏和关注。
  随后,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特组织考察团一行15人(由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助理司长黄利发先生带队)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调研活动。在此期间,考察团在北京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参观了5所小学和1所中学,观摩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课堂教学全过程,同时也与何克抗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以及试验学校师生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语文教学跨越式创新发展试验”的内在精髓。
  考察团回到新加坡后不久,其教育部科技司便主动联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初步确定由10所学校(包括4所中学,6所小学)共同参与到这一项目的研究当中。为了便于该项目在新加坡的管理与实施,将该项目定名为“10’C华文”——华文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并搭建了“10’C华文(十分华文)”的网络平台(http://10c.commontown.net/)供所有试验教师与学生使用。“10’C华文”逐渐成为了“新加坡华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代名词。
  
  二、众览试验学校
  
  据来自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的统计,2008年年初,新加坡华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正式在6所小学的二年级和4所中学的中一年级开始实施,一共有23个班级的600多名学生和28位华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教学试验研究。
  2009年初,由于前期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又有6所试验学校主动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中来。至此,参与试验的教师达60位,涵盖了44个试验班级的中小学学生1 300多名,班级分布为小一、二、三及中一。
  2010年,新加坡华文教育跨越式项目新增8所小学,班级范围也扩大至小一至小四,涵盖100多个班级,3 000多名学生和100名教师。
  
  三、心系双向交流
  
  北京与新加坡距离遥远,在面对面沟通、交流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建立起课题组与试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10’C华文平台专门开辟了课题组与试验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空间,此外课题组指导人员也与试验教师通过邮件与MSN不间断地沟通,基本上形成了面对面的听课、培训、交流与远程交流相结合的双向交流机制。值得一提的是,10’C华文平台是所有试验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空间,课题组人员也可以随时访问并针对学生的打写作品进行点评。自2007年12月份项目启动至今,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后5次赴新开展相关的培训并进行面对面的听课与交流,此外,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也先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京与何教授的科研团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讨交流。通过双方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何教授的科研成果积极助力于新加坡资讯科技支持下的华文教育改革,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也打开了这一科研成果走出国门的关键一步。
  
  主题:新加坡跨越式项目启动培训
  时间:2007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
  地点:新加坡
  2007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孙众博士及刘春萱老师应邀前往新加坡开展项目启动培训。在新加坡教育科技司黄利发先生、孙凤琳女士及李自金女士的陪同下,与新加坡6所小学、4所中学参加“10’C华文”的华文教师就学校概况、学生华文基础、华文教学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向新加坡教育科技司及学校赠送了跨越式课题的理论成果《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四本学术著作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7年来所积累的优秀课例光盘,此外何克抗教授、孙众博士及刘春萱老师针对新加坡华文跨越式试验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主题:新加坡跨越式项目拓展交流
  时间:2008年2月21日至2月28日
  地点:新加坡
  2008年2月21日至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梁文鑫博士及刘春萱老师应邀前往新加坡进行第二轮培训、听课与交流。在新加坡教育科技司孙凤琳女士及李自金女士等人的陪同下,深入到参与跨越式试验的6所小学和4所中学的课堂中去,通过听课、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各个学校实施课题的情况。结合听课的情况,课题组仔细分析并总结了各个试验学校在开展项目中取得的理想成果,明确指出试验学校还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了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此外,针对课堂中所应用的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10’C华文教学平台的优化提供了进一步的优化建议。
  
  主题:新加坡跨越式项目成果汇报
  时间:2008年10月14日
  地点:北京
  2008年10月14日,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李自金主任带领新加坡跨越式项目教师团队赴京与跨越式课题组人员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在交流会上,李自金主任对新加坡跨越式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并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何克抗教授根据李自金主任的汇报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新加坡华文教育的现状,指出了新加坡华文教学问题所在,并为新加坡跨越式项目的后续发展规划了方向。跨越式课题组陈玲博士、梁文鑫博士及刘春萱、杨现民分别就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模式与网络共享阅读工具(SURF)等几方面与新加坡华文教师进行了交流。
  
  主题:新加坡跨越式项目组自我反思总结
  时间:2009年初
  地点:新加坡
  到2009年初,新加坡“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在6所小学的二年级和4所中学的中一年级的实施已经快整整一年。在此期间,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根据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行动研究设计成整个试验的一个环节,同时也邀请相关专家对行动研究法的开展做指导,并将该6所小学的行动研究报告印刷成报告集,分发给所有的学校。
  通过对个别学校的行动研究报告的分析和参与教师的调研结果来看,跨越式试验班的学生的华文学习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变化,跨越式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不断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四、畅想无限未来
  
  2009年4月8日,新加坡教育部将“10’C华文(十分华文)”项目正式呈交给新加坡教育部内最高层会议——教育部司长会议,并且得到了会议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项目,同时也研究了如何鼓励更多的学校参与跨越式项目。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新加坡教育部将会致力于小学跨越式的发展,每年逐步增加几所试验学校,并且将试验班级推广到小学的全部年级。新加坡教育部意在巩固小学跨越式发展试验项目的优秀成果,寻找中学跨越式项目的发展契机。
  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鉴于“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试验”在华文教育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开始筹备借用“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试验”中优秀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马来语文项目——“十分马来文”(10’M),并将于2010年初在10所小学中开展,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尝试开展“十分淡米尔文”(10’T)。
  新加坡教育部方面的相关领导强烈建议何克抗教授能够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这两大支撑“10’C华文(十分华文)”项目顺利开展的核心理论出版英文版本,以便于“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试验”在新加坡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新加坡跨越式项目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但进一步实践跨越式理念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新加坡的跨越式项目会不断出彩,赢得进一步的丰收。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谭烨)
其他文献
先生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因为做错事没少挨父母的打。那时,农村父母大都会打骂孩子,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教育。  受父辈影响,先生在教育儿子时,偶尔也会运用体罚手段。比如,儿子在床底下点火,放学后与同学去网吧玩游戏,他都会抓住儿子的小胳膊,拍打两下。  虽然这样的拍打一点都不疼,只是略施惩戒,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每一次儿子都不服气。有一次被拍打以后,他就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大人可以打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蒂曾言,现代社会中,影响和反映大众道德价值观念最深刻的已不再是传统的文本作品,而是大众传媒。同理,流行的教育题材电影对大众教育观念带来的影响或者说反映的教育现状可能比文本作品也要深刻得多。   目前为止,大部分比较流行的教育题材电影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教师为主角,比如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题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死亡诗社》《热血教师》等都是以教师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严重的“震荡”,社会传统价值受到了冲击。新旧价值的冲突对既有价值提出了挑战,从而导致价值危机的出现,这种危机的表现或者是否定传统价值,从而提出新的价值“口号”,或者是针对价值信仰多元混乱的局面,奉行价值“虚无主义”。这种价值危机同样波及到了当代大学生,因此,高校价值教育势在必行。  一
我都没认出你  小马哥去省妇幼保健院做采访,正在医院的楼道里走的时候,遇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大夫,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小马哥看着面熟,心想:“这人我好像认识呀,叫啥来着?”那位女大夫此刻也正盯着小马哥。小马哥忽然说:“哦!原来是你呀,你不穿衣服,我都没认出来你!”开门  一天中午,拾谷雨和小马哥外出采访刚回来,大家已经锁上门去吃饭了,拾谷雨掏出钥匙开门,开了半天没开开。小马哥说:“钥匙拿对了吗?你再
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路边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东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  对于这道题的教学,我突发灵感,大胆设想,设计并生成了以下课例。    一、用图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提前试做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目的?  生1:我直接用算式:200—1=199,199×5=995(米)。  师:为什么?  生1对算式中“1
一、科研之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让我真心待你    在一所高中担任教科室主任,直接面对的就是教育科研。说起科研,教师们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爱悠悠恨悠悠”,且爱少恨多。不少教师在遭遇论文评比“寒冬”之后,向笔者抱怨,要不是评职称才不去受这份罪。也有的老师说,他教书这一辈子也许就是“挤”了两篇职评论文了。写论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一个字:愁;三个字:愁啊愁。笔者总结了老师们几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和做
当前,“有效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作为山东省课改定点联系学校,我们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以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学校、教师和学生一体联动,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163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在《威海教育》2009年第4期做了经验介绍,2009年12月,威海市有效教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的有效教学经验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一
有一个故事,一直印在脑海里:一个球上有两个孔,相互贯通,球内却是九曲十八弯。一根线在手里,如何快速从这头进去、那头出来?答案是智者用蚂蚁牵引棉线,另一头是蜂蜜。我想那一定是一次完美的旅程。  伴随着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智者的教师能否找到一个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曲径通幽的“棉线”与“蜂蜜”,无疑成为摆在每一个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位教学理念徘徊在陈旧与创新之间的中年教师来说,那好
好奇心是人类的基本特征。通过评价学习的自然规律,探究过程可以给儿童在形成和保持新的世界观方面所需要的直接反馈和个人经验。这些观点可以简化为:探究怎样才能使儿童在获得和理解科学概念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蝴蝶是从哪儿来的?  云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在晚上的时候到哪儿去了?  蚂蚁吃东西吗?  冬天的时候,为什么天黑得那么快?  怎样才能点亮闪光信号灯?  从早年开始,人类就对遇到的自然现象感到迷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2010年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以来,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央财政于2010年专项拨款5亿元支持启动“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标志着国家级教师培训政策的重点转向农村。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全市拥有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12 242所,专任教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