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会计是指处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经济资料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概念来协助经营管理人员拟订能达到合理经营目的的计划并做出能达到上述目的明确的决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高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管理会计要强化精细化建设,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管理会计,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协助管理者改进经营管理。
一、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行企业管理会计精细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对于产品生产,运输,营销,开发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信息管理,提高决策的质量。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高新技术的飞跃发展引起生产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显著降低,全面质量管理(TOC)及时适量生产及存货控制,电脑控制系统和灵活生产制度等新的管理方法相继出现.但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与精细化程度并没有同步发展,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新科技产品开发寿命周期短的质量高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生产特点是着眼创新不断引进高新科技产品.同时接受顾客的特别订货并及时交货:对产品是按需定价而不是按成本定价。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造成管理会计精细化能力不足,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二)理论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精细化需求。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匮乏,导致管理会计在实务工作长期缺乏理论上的指导。管理会计日益呈现出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而新的研究成果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现在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有很多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仅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特别在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片面追求“高、精、尖”的复杂数学模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却非常小。这些数学模型在理论上存在,而在客观上其条件是根本不存在的,况且考虑到信息搜集的成本,个别技术方法根本就不符合一般会计原则,毫无应用价值。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的需要。
(三)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精细管理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管理会计的某些传统方法已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会计的目光就停留在内部的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管理会计精细化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的重要性。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需要推陈出新在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等方面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例如制造费用的分配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很难再以直接人工的工时作为标准对投资项目做成本效益分析时也不得不重视那些较难定量的,且影响业绩因素(产品质量的改进等)。迫切要求改进管理会计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变化,通过精细化的建设,提高管理会计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二、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更新管理会计的思想观念
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管理会计精细管理的意识,站在战略管理与动态管理的高度,密切注意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相关社会意识的转变,从企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放眼大局,综合运用企业价值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理念,强化对管理会计精细化的认知,增加管理会计精细化的广度,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战略竞争优势。
(二)管理会计与企业精细管理融合。
在管理会计与企业精细管理融合方面,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和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达到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精细管理模式中,为企业管理会计发挥重要的支撑,充分借助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规则,根据管理的需要,完善管理会计职能。在与企业精细管理融合的管理会计要突出以下特点,在核算人员上,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在核算方式上,由统计核算变为会计核算;在核算内容上,由部分成本核算变为完全成本核算。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对各单位的成本构成进行细分,分为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三部分,进行相关的分析;在核算的层次上,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核算到区队、班组和员工,分类核算到科目,使用情况核算到项目,真正体现了精细化的特点。
(三)改进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下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开始采用适时制,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在新环境之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未能捕捉企业有经济全球化下的影响中所取得的进展,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未能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进,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在管理会计中引进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概念,将成本按作业量划分和根据成本动因加以确认,使得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前进。企业管理会计在充分运用信息沟通,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能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管理会计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四)对管理会计进行适当规范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管理会计精细化必须要对相关领域进行规范,增强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管理会计规范化的范围可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完善并创新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要素、本质、原则等;不断深化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研究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界限;管理会计教科书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其规范化应明显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规范化,强调的是适度规范化,目的是为了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从而便于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增强针对性与操作性,完善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
(五)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使管理会计人员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节俭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为单位出谋划策,而且要为单位开源节流,做好领导的好参谋和好助手。形成雷厉风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公正执法的形象,是为社会公众所首肯、所赞许的道德模范。从制度上加强建设,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相适应。管理会计人员要不断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提高觉悟和自身修养水平。自觉抵制不良外部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人员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自身修养,“出污泥而不染”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推动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与发展。
一、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行企业管理会计精细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对于产品生产,运输,营销,开发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信息管理,提高决策的质量。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高新技术的飞跃发展引起生产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显著降低,全面质量管理(TOC)及时适量生产及存货控制,电脑控制系统和灵活生产制度等新的管理方法相继出现.但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与精细化程度并没有同步发展,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新科技产品开发寿命周期短的质量高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生产特点是着眼创新不断引进高新科技产品.同时接受顾客的特别订货并及时交货:对产品是按需定价而不是按成本定价。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造成管理会计精细化能力不足,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二)理论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精细化需求。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匮乏,导致管理会计在实务工作长期缺乏理论上的指导。管理会计日益呈现出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而新的研究成果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现在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有很多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仅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特别在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片面追求“高、精、尖”的复杂数学模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却非常小。这些数学模型在理论上存在,而在客观上其条件是根本不存在的,况且考虑到信息搜集的成本,个别技术方法根本就不符合一般会计原则,毫无应用价值。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的需要。
(三)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精细管理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管理会计的某些传统方法已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会计的目光就停留在内部的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管理会计精细化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的重要性。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需要推陈出新在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等方面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例如制造费用的分配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很难再以直接人工的工时作为标准对投资项目做成本效益分析时也不得不重视那些较难定量的,且影响业绩因素(产品质量的改进等)。迫切要求改进管理会计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变化,通过精细化的建设,提高管理会计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二、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更新管理会计的思想观念
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管理会计精细管理的意识,站在战略管理与动态管理的高度,密切注意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相关社会意识的转变,从企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放眼大局,综合运用企业价值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理念,强化对管理会计精细化的认知,增加管理会计精细化的广度,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战略竞争优势。
(二)管理会计与企业精细管理融合。
在管理会计与企业精细管理融合方面,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和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达到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精细管理模式中,为企业管理会计发挥重要的支撑,充分借助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规则,根据管理的需要,完善管理会计职能。在与企业精细管理融合的管理会计要突出以下特点,在核算人员上,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在核算方式上,由统计核算变为会计核算;在核算内容上,由部分成本核算变为完全成本核算。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对各单位的成本构成进行细分,分为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三部分,进行相关的分析;在核算的层次上,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核算到区队、班组和员工,分类核算到科目,使用情况核算到项目,真正体现了精细化的特点。
(三)改进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下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开始采用适时制,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在新环境之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未能捕捉企业有经济全球化下的影响中所取得的进展,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未能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进,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在管理会计中引进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概念,将成本按作业量划分和根据成本动因加以确认,使得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前进。企业管理会计在充分运用信息沟通,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能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管理会计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四)对管理会计进行适当规范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管理会计精细化必须要对相关领域进行规范,增强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管理会计规范化的范围可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完善并创新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要素、本质、原则等;不断深化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研究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界限;管理会计教科书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其规范化应明显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规范化,强调的是适度规范化,目的是为了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从而便于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增强针对性与操作性,完善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
(五)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使管理会计人员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节俭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为单位出谋划策,而且要为单位开源节流,做好领导的好参谋和好助手。形成雷厉风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公正执法的形象,是为社会公众所首肯、所赞许的道德模范。从制度上加强建设,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相适应。管理会计人员要不断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提高觉悟和自身修养水平。自觉抵制不良外部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人员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自身修养,“出污泥而不染”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推动管理会计精细化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