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语文课,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教室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语文教师不必遵循固有的模式,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至今我仍在摸索和研究中,结合我自己的长期教学实践,略谈几点认识:
1 将“学”案融入“教”案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把“学”案融入“教”案中,是语文教师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能够把课本知识与学生能力综合考虑来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和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此,在备课上教师应力求做到三结合: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双手,集中精力把备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例如,我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教学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本节课设计两课时,其教学的重点便是品读诗词,感受诗人豪情。第一课时的设计以品读本篇课文为主,达到教学目标;而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情感内容等方面对诗词进行再次的欣赏。看上去好像与第一课时有点重复,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为下文了解伟人、认识伟人作好情感上的铺垫。整节课看似感受作者为主,但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离不开诗词。这样,学生在对伟人毛泽东有了一个认识的同时,也品读了诗词。
2 呼唤“参与”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艺术形式体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编排喜剧、诗歌朗诵、小说人物表演等形式,将内容行动化,充分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让学生在“参与”与“合作”中自主获取知识,并在方式、手段和组织形式方面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地发展。
3 讲课时要抓住课文的重点,以此来牵动全篇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详略得当,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蒲柳人家》一文,本文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课文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可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探究讨论。经过考虑,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作为这篇课文的两个突破点。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若在课堂强行讲授,只会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我把这个难题导向了课外,学生可在课外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效果要好于课上老师的直接讲解。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4 在教师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由“学会”到“会学”,我尝试编排“自主学习指导”材料,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为主线,以师生研讨为手段,以课堂巩固训练为突破口,从理论认识水平,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到激发学生认真读书,争取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主问题和三个亮点引领学生探究: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拓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难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课文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最后还得看效果。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扎实认真备课,更应该注重传授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真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 将“学”案融入“教”案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把“学”案融入“教”案中,是语文教师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能够把课本知识与学生能力综合考虑来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和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此,在备课上教师应力求做到三结合: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双手,集中精力把备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例如,我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教学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本节课设计两课时,其教学的重点便是品读诗词,感受诗人豪情。第一课时的设计以品读本篇课文为主,达到教学目标;而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情感内容等方面对诗词进行再次的欣赏。看上去好像与第一课时有点重复,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为下文了解伟人、认识伟人作好情感上的铺垫。整节课看似感受作者为主,但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离不开诗词。这样,学生在对伟人毛泽东有了一个认识的同时,也品读了诗词。
2 呼唤“参与”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艺术形式体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编排喜剧、诗歌朗诵、小说人物表演等形式,将内容行动化,充分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让学生在“参与”与“合作”中自主获取知识,并在方式、手段和组织形式方面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地发展。
3 讲课时要抓住课文的重点,以此来牵动全篇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详略得当,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蒲柳人家》一文,本文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课文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可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探究讨论。经过考虑,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作为这篇课文的两个突破点。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若在课堂强行讲授,只会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我把这个难题导向了课外,学生可在课外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效果要好于课上老师的直接讲解。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4 在教师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由“学会”到“会学”,我尝试编排“自主学习指导”材料,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为主线,以师生研讨为手段,以课堂巩固训练为突破口,从理论认识水平,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到激发学生认真读书,争取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主问题和三个亮点引领学生探究: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拓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难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课文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最后还得看效果。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扎实认真备课,更应该注重传授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真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