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教好语文,并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充分提升,是评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标准。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初中阅读教学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 阅读教学 高效 教学方法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即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这给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爱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含义,扫清基础障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养成阅读习惯,进行高效阅读;阅读结合写作,读写全面发展这五方面入手,从而改善因种种因素导致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爱好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要想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将阅读发展为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让学生“想读”“愿读”“乐读”。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只“以成绩论英雄”,只注重向学生单向灌输解题套路、分析文章中的“细枝末节”。学生的书面成绩固然重要,但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过于单调乏味的弊端,使本该生动、灵活、富有生命力的阅读课堂变成了灌输答题套路的呆板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被消磨殆尽。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着眼点,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受到兴趣的驱使。
例如,在执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的模仿欲望,进而使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进行朗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感,体会到了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最重要的是,诗歌的内容充分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理解词句含义,扫清基础障碍
夯实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任何脱离基础的教学,都宛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内容,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阅读的基础内容莫过于词句,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不会做题,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词句入手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章的关键词“金钱”,并通过动画、PPT等方式将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初步印象。此后,教师从能够体现于勒叔叔社会地位的三个关键动词:“赶、盼、躲”入手,让学生感受“我”以及其他人对于勒叔叔的看法。这样一来,文章通过两条线,即“金钱”为主线,于勒叔叔的社会地位为暗线,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于勒叔叔的变化。如此,学生便学会了“抓关键词”的阅读方法,进而将其灵活运用到解题当中。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和顺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中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方式,是写作思路的外在表现,写作思路依靠文章结构来体现,二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是高效开展阅读教学的一条可行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一旦学生拥有正确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他们便能够精准把握文本的思路,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教师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层,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层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第一层中,作者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作为对方观点的依据,表现当时“中国人”的态度,即盲目自大、盲目崇拜、今不如昔。第二层则是驳斥对方的观点。第三层是号召与呼吁广大的中国人民要分清是非,向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学习,并摆出作者自身的观点,即从古至今都有从未失掉自信力的人。通过对文章进行分层,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便能清晰地体会到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从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更深层的理解,从中汲取有效信息,并受到教育。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也能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可以正确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够自主把握思路和结构。除此之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同样能够利用这种方法理清文章的内容,更加高效地汲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使自身阅读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四、养成阅读习惯,进行高效阅读
如果学生只有阅读方法,而没有阅读习惯,则不能将阅读方法进行充分运用,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让他们将阅读习惯长久地保持下去,进而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熟读成诵,是最为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進行背诵,需要教会学生通过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在执教《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想让学生背诵这篇文章,就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自己的理解之上,在脑海中想象“醉翁亭”的样子,并熟练地将文章背诵出来。
除此之外,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包办一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不会有所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以独立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阅读学习。
五、读写结合教学,全面发展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联系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外在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摘抄本,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提取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其次,教师要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路,并灵活运用已经积累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便会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开展更加高效的初中阅读教学活动,首先,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受到兴趣的驱动,进而产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的转变,改变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使其反哺于解题中。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对文章进行剖析,进而使学生准确把握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优秀的阅读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形成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0期。
[2] 王小萍《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学周刊》2020年第1期。
[3] 吴培祥《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9期。
关键词:初中 阅读教学 高效 教学方法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即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这给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爱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含义,扫清基础障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养成阅读习惯,进行高效阅读;阅读结合写作,读写全面发展这五方面入手,从而改善因种种因素导致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爱好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要想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将阅读发展为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让学生“想读”“愿读”“乐读”。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只“以成绩论英雄”,只注重向学生单向灌输解题套路、分析文章中的“细枝末节”。学生的书面成绩固然重要,但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过于单调乏味的弊端,使本该生动、灵活、富有生命力的阅读课堂变成了灌输答题套路的呆板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被消磨殆尽。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着眼点,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受到兴趣的驱使。
例如,在执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的模仿欲望,进而使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进行朗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感,体会到了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最重要的是,诗歌的内容充分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理解词句含义,扫清基础障碍
夯实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任何脱离基础的教学,都宛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内容,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阅读的基础内容莫过于词句,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不会做题,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词句入手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章的关键词“金钱”,并通过动画、PPT等方式将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初步印象。此后,教师从能够体现于勒叔叔社会地位的三个关键动词:“赶、盼、躲”入手,让学生感受“我”以及其他人对于勒叔叔的看法。这样一来,文章通过两条线,即“金钱”为主线,于勒叔叔的社会地位为暗线,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于勒叔叔的变化。如此,学生便学会了“抓关键词”的阅读方法,进而将其灵活运用到解题当中。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和顺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中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方式,是写作思路的外在表现,写作思路依靠文章结构来体现,二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是高效开展阅读教学的一条可行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一旦学生拥有正确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他们便能够精准把握文本的思路,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教师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层,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层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第一层中,作者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作为对方观点的依据,表现当时“中国人”的态度,即盲目自大、盲目崇拜、今不如昔。第二层则是驳斥对方的观点。第三层是号召与呼吁广大的中国人民要分清是非,向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学习,并摆出作者自身的观点,即从古至今都有从未失掉自信力的人。通过对文章进行分层,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便能清晰地体会到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从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更深层的理解,从中汲取有效信息,并受到教育。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也能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可以正确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够自主把握思路和结构。除此之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同样能够利用这种方法理清文章的内容,更加高效地汲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使自身阅读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四、养成阅读习惯,进行高效阅读
如果学生只有阅读方法,而没有阅读习惯,则不能将阅读方法进行充分运用,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让他们将阅读习惯长久地保持下去,进而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熟读成诵,是最为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進行背诵,需要教会学生通过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在执教《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想让学生背诵这篇文章,就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自己的理解之上,在脑海中想象“醉翁亭”的样子,并熟练地将文章背诵出来。
除此之外,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包办一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不会有所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以独立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阅读学习。
五、读写结合教学,全面发展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联系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外在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摘抄本,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提取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其次,教师要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路,并灵活运用已经积累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便会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开展更加高效的初中阅读教学活动,首先,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受到兴趣的驱动,进而产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的转变,改变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使其反哺于解题中。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对文章进行剖析,进而使学生准确把握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优秀的阅读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形成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0期。
[2] 王小萍《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学周刊》2020年第1期。
[3] 吴培祥《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