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美学课程——音乐,正日益展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初中生正是接触社会、渐渐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的苦恼,如考试失败的阴影、学习竞争的激烈、升学的压力等。音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我们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使学生处在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学生在学校时间很长,注意力经常分散,而现代教育媒体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共鸣。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从而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的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还要特别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而对于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朦胧的作品,那就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说,必须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三、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打开想象之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以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审美氛围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我们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使学生处在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学生在学校时间很长,注意力经常分散,而现代教育媒体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共鸣。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从而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的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还要特别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而对于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朦胧的作品,那就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说,必须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三、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打开想象之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以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审美氛围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