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在北影院内,甚至范围缩小到我当年居住的十九号楼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须梢金黄。谁见了谁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生前极爱惜他的胡子,兜里常揣着一柄木质小梳。闲来无事,就梳理。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梁爽天真发问:“爷爷,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呀?”父亲一时答不上来。那天晚上,父亲因为他的胡子几乎彻夜失眠。竟至于捅醒我的母亲,问自己一向睡觉的时候,胡子究竟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无论他将胡子放在被窝里还是放在被窝外,总觉得不那么对劲……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他一生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两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喝去的。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要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准确地说,是“群众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净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父亲做什么事都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父亲说不能回家,“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調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分明地,他唯恐使那长泡沾了灰土或弄褶了……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父亲刚来时,对于北影的事,常以“你们厂”如何如何而发议论,而发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说“你们厂”了,只说“厂里”了。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一员。甚至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厂长……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要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记得有天晚上,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妻子和老父母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母亲说“:人,谁没老的时候,老了就老了呗!”父亲说“:你不懂。”
妻煮饺子时,小声对我说:“爸今天是怎么了?你问问他,一句话说得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吃过晚饭,我和父亲一同去办公室休息。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又不高兴了吗?”父亲说:“高兴啊,有什么不高兴的!”我说:“那怎么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父亲笑了,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吗?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吗?”
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背台词。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配音,得找个人替你再说一遍这句话……”父亲果然又不高兴了。父亲又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老百姓当然不愿意看!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吗?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了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吗?”父亲的一番话,倒使我哑口无言。
父亲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我想,“认真”二字,之所以成为父亲性格的主要特点,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位建筑工人,几乎一辈子都是一位建筑工人,而且是一位优秀的获得过无数次奖状的建筑工人。一种几乎终生的行业,必然铸成一个人明显的性格特点。
据河北好书整理(本文为节选)
父亲生前极爱惜他的胡子,兜里常揣着一柄木质小梳。闲来无事,就梳理。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梁爽天真发问:“爷爷,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呀?”父亲一时答不上来。那天晚上,父亲因为他的胡子几乎彻夜失眠。竟至于捅醒我的母亲,问自己一向睡觉的时候,胡子究竟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无论他将胡子放在被窝里还是放在被窝外,总觉得不那么对劲……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他一生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两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喝去的。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要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准确地说,是“群众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净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父亲做什么事都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父亲说不能回家,“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調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分明地,他唯恐使那长泡沾了灰土或弄褶了……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父亲刚来时,对于北影的事,常以“你们厂”如何如何而发议论,而发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说“你们厂”了,只说“厂里”了。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一员。甚至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厂长……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要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记得有天晚上,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妻子和老父母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母亲说“:人,谁没老的时候,老了就老了呗!”父亲说“:你不懂。”
妻煮饺子时,小声对我说:“爸今天是怎么了?你问问他,一句话说得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吃过晚饭,我和父亲一同去办公室休息。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又不高兴了吗?”父亲说:“高兴啊,有什么不高兴的!”我说:“那怎么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父亲笑了,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吗?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吗?”
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背台词。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配音,得找个人替你再说一遍这句话……”父亲果然又不高兴了。父亲又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老百姓当然不愿意看!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吗?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了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吗?”父亲的一番话,倒使我哑口无言。
父亲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我想,“认真”二字,之所以成为父亲性格的主要特点,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位建筑工人,几乎一辈子都是一位建筑工人,而且是一位优秀的获得过无数次奖状的建筑工人。一种几乎终生的行业,必然铸成一个人明显的性格特点。
据河北好书整理(本文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