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收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尾声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一个精彩的结尾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富有新意、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个响亮的让人震动的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关系到新知识的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好的收尾诚如 “豹尾”之威,使学生有一种“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体验。那么,在政治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
1 师生对话法
师生对话法是通过师生问答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期达到加深理解之目的。通过问答对话,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激发调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学习习惯。如在给初三学生讲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知识点时,我就采取了对话收尾法。在对话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②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路线?③怎样才能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问题的提出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巩固了教学内容。
2 练习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注意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这种结尾的方式也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临近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劳,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个时候出上几道练习题,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不定项选择题一向是学生又喜又怕的题型,学生喜欢,说明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怕,因为历来这是学生考试中最薄弱的一个環节,为此在课的节尾中,腾出一定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还经常采用抢答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如在学习初二政治《前言》一课时,在还有六分钟就要下课时,我出示了投影,有5个选择题,我让学生分别进行抢答式的练习。通过抢答练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能力。
3 设置悬念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生在学完新的知识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设置悬念,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置悬念要充分体现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驱动学生思维。如我在给初一学生讲 “陶治高雅情趣”这一内容时,在学生学习陶冶高雅情趣表现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你情趣高雅吗?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什么作用?”面对这一新问题,学生苦思冥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他们自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尾方式无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课而异,决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收尾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得遵循以下原则:①目的性原则:课堂收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②简约性原则: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发聋振聩;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③灵活性原则:收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发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④发展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结尾方法,使课堂结尾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1 师生对话法
师生对话法是通过师生问答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期达到加深理解之目的。通过问答对话,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激发调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学习习惯。如在给初三学生讲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知识点时,我就采取了对话收尾法。在对话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②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路线?③怎样才能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问题的提出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巩固了教学内容。
2 练习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注意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这种结尾的方式也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临近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劳,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个时候出上几道练习题,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不定项选择题一向是学生又喜又怕的题型,学生喜欢,说明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怕,因为历来这是学生考试中最薄弱的一个環节,为此在课的节尾中,腾出一定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还经常采用抢答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如在学习初二政治《前言》一课时,在还有六分钟就要下课时,我出示了投影,有5个选择题,我让学生分别进行抢答式的练习。通过抢答练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能力。
3 设置悬念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生在学完新的知识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设置悬念,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置悬念要充分体现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驱动学生思维。如我在给初一学生讲 “陶治高雅情趣”这一内容时,在学生学习陶冶高雅情趣表现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你情趣高雅吗?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什么作用?”面对这一新问题,学生苦思冥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他们自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尾方式无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课而异,决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收尾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得遵循以下原则:①目的性原则:课堂收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②简约性原则: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发聋振聩;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③灵活性原则:收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发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④发展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结尾方法,使课堂结尾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