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微课教学就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所热衷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尤其对小学中段语文来说,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度过了读书识字的阶段,要向着更加高深的知识进发。因此微课的利用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而且有易于学生自学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中段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开发
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教育的不断推进,微课已经逐渐被引入到了教学当中。
一、结合课本基础,做好内容设计
不论新课改如何推进,也不论教育的模式如何改革,教师都不能脱离书本的基础内容。对于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同样也是如此。要想设计一节优秀的微课,前提是必须建立在书本内容上,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搞清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
例如要设计《观潮》的微课,教师在设计前要提炼出课本想要传递的中心思想。《观潮》主要描绘了钱塘江的雄伟壮观景象。课文从大江来潮前、大江来潮时、和大江来潮后进行描写。课文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以课文做基础,微课可以设计出下面几点,首先理解体会课文描写钱塘江的语句、体会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第二点,通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国家的感情。
在结合作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微课内容,依旧以《观潮》为例,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关钱塘江的影像和照片,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影像和照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选择恰当制作工具,提高制作效率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微课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根据教学需要,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制作水平、设计和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能只考虑课程内容,更要重视界面的美观程度和协调程度。
制作微课的工具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上手的有:PPT美化大师、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8.4.4。如果教师更加注重课件的美观程度,可以选取PPT美化大师。好看的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CamtasiaStudio(简称CS)来说,它是最专业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套装。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
采用CS录课,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等优点,不仅可以录制教师的授课头像,制作二分频效果,还能加上丰富实用的批注、字幕,实现放大效果等等。Cs可以更加直观的介绍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制作微课时可以利用的软件有很多,教师要选取恰当的制作工具,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课件美观,而丧失了制作效率。
三、展示教学重点疑点,提高教学成果
微课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不仅短小精悍并且教学针对性极强。因此,在设计与开发微课时,教师要突出“微而不凡”的特点,不能将微课等同于完整的课件。在录制微课视频时要注意时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疑点,既要画面精致,又要注意启发。
例如,在設计与开发四年级的《精卫填海》的微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了解精卫填海一事的起因及经过。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精卫的人物形象,体会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精卫填海》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微课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以及了解精卫的精神,了解精卫填海背后的动力。本节课的课程难点就在于理解精卫敢于反抗的精神,精卫代表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人类”愿望的化身,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一难点,才能真正的把握文章主旨。
四、设计巧妙,合理布局
微课的设计要在基础知识之上加以发挥,微课的时间较短,但是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一点都不可以缺少,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要更加巧妙,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快速进入课题,不能过于拖沓,并且教师想要让学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必须要合理布局,不能浪费篇章和时间。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也要科学快捷,在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力相比低年级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巧妙的设计微课,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巧妙的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结合课本实际做好微课内容上的设计。其次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讲解。最后教师还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都融入进去。另外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一些技术软件技巧,为微课增加美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佳圣.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95.
[2]张林海.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0(11):115-11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开发
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教育的不断推进,微课已经逐渐被引入到了教学当中。
一、结合课本基础,做好内容设计
不论新课改如何推进,也不论教育的模式如何改革,教师都不能脱离书本的基础内容。对于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同样也是如此。要想设计一节优秀的微课,前提是必须建立在书本内容上,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搞清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
例如要设计《观潮》的微课,教师在设计前要提炼出课本想要传递的中心思想。《观潮》主要描绘了钱塘江的雄伟壮观景象。课文从大江来潮前、大江来潮时、和大江来潮后进行描写。课文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以课文做基础,微课可以设计出下面几点,首先理解体会课文描写钱塘江的语句、体会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第二点,通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国家的感情。
在结合作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微课内容,依旧以《观潮》为例,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关钱塘江的影像和照片,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影像和照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选择恰当制作工具,提高制作效率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微课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根据教学需要,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制作水平、设计和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能只考虑课程内容,更要重视界面的美观程度和协调程度。
制作微课的工具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上手的有:PPT美化大师、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8.4.4。如果教师更加注重课件的美观程度,可以选取PPT美化大师。好看的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CamtasiaStudio(简称CS)来说,它是最专业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套装。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
采用CS录课,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等优点,不仅可以录制教师的授课头像,制作二分频效果,还能加上丰富实用的批注、字幕,实现放大效果等等。Cs可以更加直观的介绍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制作微课时可以利用的软件有很多,教师要选取恰当的制作工具,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课件美观,而丧失了制作效率。
三、展示教学重点疑点,提高教学成果
微课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不仅短小精悍并且教学针对性极强。因此,在设计与开发微课时,教师要突出“微而不凡”的特点,不能将微课等同于完整的课件。在录制微课视频时要注意时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疑点,既要画面精致,又要注意启发。
例如,在設计与开发四年级的《精卫填海》的微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了解精卫填海一事的起因及经过。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精卫的人物形象,体会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精卫填海》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微课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以及了解精卫的精神,了解精卫填海背后的动力。本节课的课程难点就在于理解精卫敢于反抗的精神,精卫代表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人类”愿望的化身,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一难点,才能真正的把握文章主旨。
四、设计巧妙,合理布局
微课的设计要在基础知识之上加以发挥,微课的时间较短,但是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一点都不可以缺少,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要更加巧妙,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快速进入课题,不能过于拖沓,并且教师想要让学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必须要合理布局,不能浪费篇章和时间。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也要科学快捷,在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力相比低年级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巧妙的设计微课,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巧妙的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结合课本实际做好微课内容上的设计。其次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讲解。最后教师还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都融入进去。另外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一些技术软件技巧,为微课增加美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佳圣.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95.
[2]张林海.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0(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