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以新课程改革为理念,充分应用现有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活动课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互补性,减缓学生阶段复习紧张的心理压力,以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实现中学素质教育质的飞跃。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复习课 创新 课堂
“复习”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在接受正规检测前的一次必然经历。复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易损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我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改革、中学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做了复习课创新课堂的初步尝试。
一、计划创设的思考和动员
1、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敏锐思维,练胆识,提高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自立、自强意识。
3、挖掘潜力扬集体智慧,促进班集体每个成员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4、拉近师生间、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5、设擂台检验学生实力和复习效果,增强竞争意识,做有心之人。
6、计时两节课一百分钟,第一课时分组交流、第二课时擂台比拼。
二、创设计划的实施
1、情况简介
⑴实验基地:四川省三台县西平中学高二零零九届文科快班12班。
⑵实验对象:人教版是接近现代史(下)全册。
⑶实验时间:2008年6月年段过关考试复习最后两节课。
⑷特殊环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三台西平属地震波及区之一。
2、实施计划
⑴第一阶段:学习小组内部自由交流(40分钟)
高二12班60名学生,共分成12个学习小组,由历史学科或整体学业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自由交流的内容可涉及时间、事件、简答题、学习感受、学习方法、学习建议等。同时,组长负责与组员一道议定3至5个主观试题,书面上交科任教师备查。
⑵第二阶段:学习小组擂台迎期考(60分钟)
①比拼前的工作准备
准备之一:比拼主题主体中心的确立和设置
科任教师认真审查筛选各学习小组上交的书面问题,用红笔圈定有价值的问题设计,并限定每组只能从中挑选2—3个问题参比,同时要求每组必须另加一个有关学习方法或学习心得体会的话题。科任教师将12个学习小组分成两大系列,奇数系列由陈红、卢坤、董海明、杨浩、彭林、魏小翠构成,偶数系列由张桃梅、曾涛、彭红莲、李俊、林武、彭丰田构成,双方势均力敌。
准备之二:教师向学生说明设计这样的活动课主体意图
我设计的初衷是活跃气氛,减缓同学复习阶段的心理压力,彰显班级合作、团结、友爱、和谐的精神风貌。任何新鲜事物都存在两方面效果,但我以为只要主体是积极向上、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准备之三:浓厚比拼氛围的设置
教师将班级学生按对阵系列分为A和B两队。教室里腾出较大空间,奇数系列由1、3、5、7、9、11组成A队;偶数系列由2、4、6、8、10、12组成B队。教师与科代表组成导演组,分别为总导演和执行导演。科任教师安排班级美术设计小组将这次活动课的总体设想和要求书写在黑板上。
②比拼过程
操作程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承担总导演和主持人角色,主控时间、问题校正、气氛提升等;课代表负责记录和评选本次活动课优秀个人和团体。每个学习小组依据议定的问题,奇数系列和偶数系列轮流发问。问题发出后对阵的一方的组员都要求抢答,但只给一次机会,起答限时5秒钟,总答限时2—4分钟。主持人依据情况给以适当的校正和补充。
三、活动课设计实施效果
1、学生自己谈感受、亲笔留言,感人至深
⑴张桃梅:活动课减轻了我们考前的烦躁情绪,放松了心境;同学们自主设问、自由答题,有利于自觉复习、轻松复习;在笑声中学习,有利于拓展发散思维,便于历史知识结构框架的的迅速构建。
⑵林武:活动课开创了12班学习历史的新模式,意义重大,发展前景较好,可实施性较好,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
⑶曾涛:在活动课过程中,偶尔失误不要紧,关键是能体会到活动带给你的感受,是刺激,是激励,是挑战。
⑷吴贤进:活动课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辨谈,激起我们对历史学科新的认识,在活动中学习巩固历史知识,使我们提高了对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⑸陈红、彭红莲(历史科代表):集思广益,气氛活跃,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互补,能在意外中了解到未掌握的知识,使知识得到活化。
⑹吴小霞:在“擂台迎期考”平台上,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不仅有利于激发同学们为缩短历史学业水平差距而努力的斗志,而且利于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
2、教师评估小结
⑴一次活动设计不一定完全能达到预期,但“经历是一笔财富”。
⑵同学们积极参与和配合就是对我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支持。
⑶我为同学们精心的准备和卓越的表现而喝彩。
⑷本次活动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的各自实力,更重要的是张扬着西平中学高12班“团结、友爱、互助、奋进”的和谐班级团队精神。
⑸评选出“活动课之星”男女各三名,评选出四个组织优秀的学习小组。
3、教师寄语和相互约定
我诚挚感谢同学们的合作,并衷心祝愿大家在高三的日子里“勤攀登,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此时此刻,也请让我们共同约定:在学习生活上面遇困难时,我们发誓像对待地震自然灾害一样做到“坚强、勇敢、永不放弃、积极向上”。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复习课 创新 课堂
“复习”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在接受正规检测前的一次必然经历。复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易损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我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改革、中学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做了复习课创新课堂的初步尝试。
一、计划创设的思考和动员
1、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敏锐思维,练胆识,提高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自立、自强意识。
3、挖掘潜力扬集体智慧,促进班集体每个成员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4、拉近师生间、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5、设擂台检验学生实力和复习效果,增强竞争意识,做有心之人。
6、计时两节课一百分钟,第一课时分组交流、第二课时擂台比拼。
二、创设计划的实施
1、情况简介
⑴实验基地:四川省三台县西平中学高二零零九届文科快班12班。
⑵实验对象:人教版是接近现代史(下)全册。
⑶实验时间:2008年6月年段过关考试复习最后两节课。
⑷特殊环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三台西平属地震波及区之一。
2、实施计划
⑴第一阶段:学习小组内部自由交流(40分钟)
高二12班60名学生,共分成12个学习小组,由历史学科或整体学业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自由交流的内容可涉及时间、事件、简答题、学习感受、学习方法、学习建议等。同时,组长负责与组员一道议定3至5个主观试题,书面上交科任教师备查。
⑵第二阶段:学习小组擂台迎期考(60分钟)
①比拼前的工作准备
准备之一:比拼主题主体中心的确立和设置
科任教师认真审查筛选各学习小组上交的书面问题,用红笔圈定有价值的问题设计,并限定每组只能从中挑选2—3个问题参比,同时要求每组必须另加一个有关学习方法或学习心得体会的话题。科任教师将12个学习小组分成两大系列,奇数系列由陈红、卢坤、董海明、杨浩、彭林、魏小翠构成,偶数系列由张桃梅、曾涛、彭红莲、李俊、林武、彭丰田构成,双方势均力敌。
准备之二:教师向学生说明设计这样的活动课主体意图
我设计的初衷是活跃气氛,减缓同学复习阶段的心理压力,彰显班级合作、团结、友爱、和谐的精神风貌。任何新鲜事物都存在两方面效果,但我以为只要主体是积极向上、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准备之三:浓厚比拼氛围的设置
教师将班级学生按对阵系列分为A和B两队。教室里腾出较大空间,奇数系列由1、3、5、7、9、11组成A队;偶数系列由2、4、6、8、10、12组成B队。教师与科代表组成导演组,分别为总导演和执行导演。科任教师安排班级美术设计小组将这次活动课的总体设想和要求书写在黑板上。
②比拼过程
操作程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承担总导演和主持人角色,主控时间、问题校正、气氛提升等;课代表负责记录和评选本次活动课优秀个人和团体。每个学习小组依据议定的问题,奇数系列和偶数系列轮流发问。问题发出后对阵的一方的组员都要求抢答,但只给一次机会,起答限时5秒钟,总答限时2—4分钟。主持人依据情况给以适当的校正和补充。
三、活动课设计实施效果
1、学生自己谈感受、亲笔留言,感人至深
⑴张桃梅:活动课减轻了我们考前的烦躁情绪,放松了心境;同学们自主设问、自由答题,有利于自觉复习、轻松复习;在笑声中学习,有利于拓展发散思维,便于历史知识结构框架的的迅速构建。
⑵林武:活动课开创了12班学习历史的新模式,意义重大,发展前景较好,可实施性较好,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
⑶曾涛:在活动课过程中,偶尔失误不要紧,关键是能体会到活动带给你的感受,是刺激,是激励,是挑战。
⑷吴贤进:活动课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辨谈,激起我们对历史学科新的认识,在活动中学习巩固历史知识,使我们提高了对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⑸陈红、彭红莲(历史科代表):集思广益,气氛活跃,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互补,能在意外中了解到未掌握的知识,使知识得到活化。
⑹吴小霞:在“擂台迎期考”平台上,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不仅有利于激发同学们为缩短历史学业水平差距而努力的斗志,而且利于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
2、教师评估小结
⑴一次活动设计不一定完全能达到预期,但“经历是一笔财富”。
⑵同学们积极参与和配合就是对我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支持。
⑶我为同学们精心的准备和卓越的表现而喝彩。
⑷本次活动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的各自实力,更重要的是张扬着西平中学高12班“团结、友爱、互助、奋进”的和谐班级团队精神。
⑸评选出“活动课之星”男女各三名,评选出四个组织优秀的学习小组。
3、教师寄语和相互约定
我诚挚感谢同学们的合作,并衷心祝愿大家在高三的日子里“勤攀登,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此时此刻,也请让我们共同约定:在学习生活上面遇困难时,我们发誓像对待地震自然灾害一样做到“坚强、勇敢、永不放弃、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