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差别 脱节 措施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1.教材的变化: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
(1)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
2.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的教法变化
从升学考看,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取得中考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和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的变化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4.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几何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1.教师明确要求
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要通过听介绍、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认知结构;同时要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从内容、结构、过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虑学生的困难。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2.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带着学习目标来听课的习惯,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和同学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习惯。其次,上课能认真听讲,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课后及时总结和提炼,以求做到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准备一个纠错本,在每天做过的题目中,不管是课本上的习题、作业,还是资料中的题目,或是老师留的思考题,只要不会或是做错了的题目,都把它们整理起来,多看多思考,时间长了就熟能生巧,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空间想象的能力,运算求解的能力,还有数形结合的能力。
总之,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重视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这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差别 脱节 措施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1.教材的变化: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
(1)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
2.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的教法变化
从升学考看,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取得中考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和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的变化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4.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几何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1.教师明确要求
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要通过听介绍、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认知结构;同时要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从内容、结构、过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虑学生的困难。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2.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带着学习目标来听课的习惯,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和同学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习惯。其次,上课能认真听讲,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课后及时总结和提炼,以求做到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准备一个纠错本,在每天做过的题目中,不管是课本上的习题、作业,还是资料中的题目,或是老师留的思考题,只要不会或是做错了的题目,都把它们整理起来,多看多思考,时间长了就熟能生巧,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空间想象的能力,运算求解的能力,还有数形结合的能力。
总之,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重视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这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