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自己制作出品的影片近年来日渐减少,“赚其他人的钱”已经成为“六大”新的策略之一——不得不依靠六大电影公司以外的制片公司,以弥补片源的不足,保证影片的发行数量
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n. of America)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0年九年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和华纳兄弟——的电影出品总量减少了4%;然而与此同时,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即除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以外的其他所有电影公司,在过去九年中,电影出品总量则增长55%。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共出品电影98部,而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出品电影多达652部;2009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共出品电影121部,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则出品电影613部。
据知名电影统计机构Rentrak统计,2011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共制作出品电影104部,接近十年以来的平均值——110部;其中94部已经确定在2012年上映。
电影公司可能同时发行很多部影片,但不可能为这些影片中的大多数进行完全融资。由于电影预算成本越来越高,许多电影公司希望减小这些大制作影片的成本风险。信贷紧缩、家庭录像带销售日益减少、投资方越来越吝啬??这些因素一道拉低了电影公司的影片出品数量。
除了《哈利·波特》系列这样极少数的成功例子之外,大电影公司都在积极寻求扩大资金来源,比如私人资金,或者控制着对冲基金、信贷额度或者其他资产的财团。
为了减小投资风险,许多电影公司也开始像电影发行商一样,开始格外重视新兴的数字发行平台和不断增长的海外票房——尤其是在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国际市场的票房收入。
如今,迪士尼自己每年制作出品的电影已经减少到只有六、七部,更多的是扮演电影发行公司的角色,发行惊奇漫画、皮克斯和梦工厂出品的电影。“拍摄制作高预算影片的风险越来越大。通过减少这类影片的拍摄制作,我们的境况更好了。”迪士尼总裁罗伯特·艾格(Robert Iger)曾这样说。
转变的不仅仅是迪士尼。
派拉蒙就与惊奇漫画合作发行了《钢铁侠》(Iron Man)、《雷神托尔》(Thor)、《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等超级英雄影片,若是在以前,派拉蒙肯定是自主投资拍摄这类影片。此外,派拉蒙还发行了梦工厂的许多影片,并通过与孩之宝公司的合作,发行了《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系列、《特种部队》(G.I. Joe)系列等;通过与卢卡斯影业的合作,发行了《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系列影片;《星际迷航》(Star Trek)和《大脚快跑》(Footloose)等的翻拍则有Spyglass(如今隶属于米高梅)的资金支持。目前,派拉蒙正在拍摄制作大卫·埃利森(David Ellison)的回归之作——新一集《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并投资了于2009年重新投资拍摄的《星际迷航》系列。派拉蒙的这一些列发行合作,不仅赚到了相当可观的发行费,同时也为其主打的动画片做了很好的宣传。
另一个因素也促使了这种趋势的显现。近年来,随着信贷市场的再度活跃,投资者可以筹集足够的资金,比如以高达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像米拉麦克斯、米高梅这样的老牌电影公司,通过债务重组使其再次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经济不景气给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施加了巨大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系好“安全带”:全球电影产业进入了各方面都呈现负增长的“第四象限”;而且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大部分影片的平均预算已经从1亿多美元迅速飙升至2亿美元关卡。
除在外寻找片源,好莱坞六大还开始尝试融资外包。索尼和环球目前正在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此前,他们一直依赖于Relativity Media,可如今,后起之秀Relativity Media已经发展为好莱坞的“小巨头”;梦工厂依赖于印度的信实娱乐公司;环球与投资公司Cross Creek牵手;华纳兄弟则和电影投资与制作公司——Legendary Pictures有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出品发行了《蝙蝠侠》(Batman)、《超人》(Superman)、《宿醉》(The Hangover)等系列影片;此外,华纳兄弟还与艾肯娱乐公司(Alcon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亚威秀集团(Village Roadshow)等有合作关系。
通过与这些由投资方转为制片方的公司的合作,好莱坞六大既不必再为电影融资殚精竭虑,也不必一定要全身心投入电影制作,从而可腾出人力财力在电影发行上获得更好效益。
不过,这一领域最大的“玩家”仍然是Relativity。自2005年以来,Relativity平均每年合作投资20到30部电影。多数是与索尼和环球合作,每部电影的投资比例都超过50%。不过2011年,Relativity只投资了11部,其中包括索尼的《洛杉矶之战》(Battle: Los Angeles),环球的《伴娘》(Bridesmaids)和《Hop行动》(Hop),与环球、梦工厂、Imagine公司共同合作的《牛仔和外星人》(Cowboys & Aliens),以及《女巫季节》(Season of the Witch)、《永无止境》(Limitless)和《惊天战神》(Immortals)。如今,Relativity已羽翼丰满,成长为好莱坞的“新贵”。
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n. of America)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0年九年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和华纳兄弟——的电影出品总量减少了4%;然而与此同时,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即除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以外的其他所有电影公司,在过去九年中,电影出品总量则增长55%。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共出品电影98部,而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出品电影多达652部;2009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共出品电影121部,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则出品电影613部。
据知名电影统计机构Rentrak统计,2011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共制作出品电影104部,接近十年以来的平均值——110部;其中94部已经确定在2012年上映。
电影公司可能同时发行很多部影片,但不可能为这些影片中的大多数进行完全融资。由于电影预算成本越来越高,许多电影公司希望减小这些大制作影片的成本风险。信贷紧缩、家庭录像带销售日益减少、投资方越来越吝啬??这些因素一道拉低了电影公司的影片出品数量。
除了《哈利·波特》系列这样极少数的成功例子之外,大电影公司都在积极寻求扩大资金来源,比如私人资金,或者控制着对冲基金、信贷额度或者其他资产的财团。
为了减小投资风险,许多电影公司也开始像电影发行商一样,开始格外重视新兴的数字发行平台和不断增长的海外票房——尤其是在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国际市场的票房收入。
如今,迪士尼自己每年制作出品的电影已经减少到只有六、七部,更多的是扮演电影发行公司的角色,发行惊奇漫画、皮克斯和梦工厂出品的电影。“拍摄制作高预算影片的风险越来越大。通过减少这类影片的拍摄制作,我们的境况更好了。”迪士尼总裁罗伯特·艾格(Robert Iger)曾这样说。
转变的不仅仅是迪士尼。
派拉蒙就与惊奇漫画合作发行了《钢铁侠》(Iron Man)、《雷神托尔》(Thor)、《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等超级英雄影片,若是在以前,派拉蒙肯定是自主投资拍摄这类影片。此外,派拉蒙还发行了梦工厂的许多影片,并通过与孩之宝公司的合作,发行了《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系列、《特种部队》(G.I. Joe)系列等;通过与卢卡斯影业的合作,发行了《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系列影片;《星际迷航》(Star Trek)和《大脚快跑》(Footloose)等的翻拍则有Spyglass(如今隶属于米高梅)的资金支持。目前,派拉蒙正在拍摄制作大卫·埃利森(David Ellison)的回归之作——新一集《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并投资了于2009年重新投资拍摄的《星际迷航》系列。派拉蒙的这一些列发行合作,不仅赚到了相当可观的发行费,同时也为其主打的动画片做了很好的宣传。
另一个因素也促使了这种趋势的显现。近年来,随着信贷市场的再度活跃,投资者可以筹集足够的资金,比如以高达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像米拉麦克斯、米高梅这样的老牌电影公司,通过债务重组使其再次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经济不景气给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施加了巨大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系好“安全带”:全球电影产业进入了各方面都呈现负增长的“第四象限”;而且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大部分影片的平均预算已经从1亿多美元迅速飙升至2亿美元关卡。
除在外寻找片源,好莱坞六大还开始尝试融资外包。索尼和环球目前正在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此前,他们一直依赖于Relativity Media,可如今,后起之秀Relativity Media已经发展为好莱坞的“小巨头”;梦工厂依赖于印度的信实娱乐公司;环球与投资公司Cross Creek牵手;华纳兄弟则和电影投资与制作公司——Legendary Pictures有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出品发行了《蝙蝠侠》(Batman)、《超人》(Superman)、《宿醉》(The Hangover)等系列影片;此外,华纳兄弟还与艾肯娱乐公司(Alcon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亚威秀集团(Village Roadshow)等有合作关系。
通过与这些由投资方转为制片方的公司的合作,好莱坞六大既不必再为电影融资殚精竭虑,也不必一定要全身心投入电影制作,从而可腾出人力财力在电影发行上获得更好效益。
不过,这一领域最大的“玩家”仍然是Relativity。自2005年以来,Relativity平均每年合作投资20到30部电影。多数是与索尼和环球合作,每部电影的投资比例都超过50%。不过2011年,Relativity只投资了11部,其中包括索尼的《洛杉矶之战》(Battle: Los Angeles),环球的《伴娘》(Bridesmaids)和《Hop行动》(Hop),与环球、梦工厂、Imagine公司共同合作的《牛仔和外星人》(Cowboys & Aliens),以及《女巫季节》(Season of the Witch)、《永无止境》(Limitless)和《惊天战神》(Immortals)。如今,Relativity已羽翼丰满,成长为好莱坞的“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