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一个“情”字,做到“通情达理、以情感人、因情利导、以情致胜”。
【关键词】 情感;育人
在学校,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更有着育人的责任。育人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过程。
教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各有所长。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情感”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育人”过程中如何将情感贯穿其中呢?
一、以“情”感人,寓“情”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
有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片面强调了“严”而忽略了“情”,对于犯错误的同学简单、粗暴地责备、训斥,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应该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有些学生明知一些做法不对,但又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即“犯错不自觉”,这类学生犯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制能力较差,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的磨练;有些学生认为只有专业课学了有用,上其它课时不听讲,并干扰其它学生听课,即 “故意捣乱”,对这类学生,则应该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加强纪律对他们的约束;有些学生犯错,是由于自卑感在起作用,对于这样的学生,单靠给予纪律制裁,不仅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还会滋长其“代偿过度”的不良心理的发展,因此,就应该针对他们产生自卑感的原因,采取多种方法,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代偿成功”来战胜自卑心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一味训斥,或以简单的处罚了事,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
因此,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建立融洽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情感”为基础,防止教育管理手段的专断、简单、生硬;同时,也要防止错误的“关心”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要因“情”利导,做好转化工作
情感具有动力性。育人中的情感因素,视之无形,闻之无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使那些犯错误的学生翻然悔悟,达到思想的转化。
许多调查表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讲课风趣,平易近人,谈吐文雅,诚挚热情,他们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亲近学生,使他们处处感受到关爱,体会到支持和帮助,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一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学生就会 “尊其师、敬其道、效其行”。
笔者在管理电教课时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差班”上课时,有的学生玩儿手机。开始很生气,认为学生没把老师放在眼里,没收了他的手机,但下次上课的时候他照样玩儿,对于当堂的批评不以为然。后来,尝试改变教育方法:在课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下课时再给学生做解答;另外,把捣乱的学生请进自己办公室,先关心他们生活,再关心他们的学习,当问及他们各科学习成绩时,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很羞涩地低下头,于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和他们说明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就是违反了课堂纪律,告诉他们家长含辛茹苦把他们送到学校培养,是希望他们学有一技之长。他们就会很欣然地接受批评,下次上课如果再有其它的动作,只要老师用眼神来提醒一下,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情感深厚,他的看法、主张、要求就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相反,如果两者感情对立,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使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首先把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再因“情”利导,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三、抓住“成长点、兴奋点”等有利时机,以情致胜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会经常研究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善于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在各种场合不失时机的赞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因素。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他一个肯定的表情或提出表扬,他就会从中接收到自信的信息,不仅对这堂课记忆深刻,对今后的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应该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及时进行善意地严肃地批评教育,使之产生内疚、自愧、羞耻的情感体验,抑制和消除消极的情感反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与情操。
当然,我们讲在“育人”的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决不是讲在管理过程中要用情感去取代其他的必要的教育管理手段,更不能片面的认为可以用与学生个人的感情厚薄来决定管理的力度。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自身修养,无论是在知识的汲取上还是在情感的交流上,让学生把你当作他可以依靠的对象,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受到学生尊重。
有的学校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善于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信任学生,公平正直。在与学生交往中平易近人,坦诚相待”。可见,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只要我们用真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回报你的,将不只是学生对你的崇拜,而是为社会更多地输出一批批合格的人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负耕耘而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华中师范学院等五校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教育心理学》,王国英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 情感;育人
在学校,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更有着育人的责任。育人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过程。
教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各有所长。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情感”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育人”过程中如何将情感贯穿其中呢?
一、以“情”感人,寓“情”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
有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片面强调了“严”而忽略了“情”,对于犯错误的同学简单、粗暴地责备、训斥,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应该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有些学生明知一些做法不对,但又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即“犯错不自觉”,这类学生犯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制能力较差,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的磨练;有些学生认为只有专业课学了有用,上其它课时不听讲,并干扰其它学生听课,即 “故意捣乱”,对这类学生,则应该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加强纪律对他们的约束;有些学生犯错,是由于自卑感在起作用,对于这样的学生,单靠给予纪律制裁,不仅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还会滋长其“代偿过度”的不良心理的发展,因此,就应该针对他们产生自卑感的原因,采取多种方法,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代偿成功”来战胜自卑心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一味训斥,或以简单的处罚了事,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
因此,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建立融洽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情感”为基础,防止教育管理手段的专断、简单、生硬;同时,也要防止错误的“关心”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要因“情”利导,做好转化工作
情感具有动力性。育人中的情感因素,视之无形,闻之无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使那些犯错误的学生翻然悔悟,达到思想的转化。
许多调查表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讲课风趣,平易近人,谈吐文雅,诚挚热情,他们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亲近学生,使他们处处感受到关爱,体会到支持和帮助,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一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学生就会 “尊其师、敬其道、效其行”。
笔者在管理电教课时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差班”上课时,有的学生玩儿手机。开始很生气,认为学生没把老师放在眼里,没收了他的手机,但下次上课的时候他照样玩儿,对于当堂的批评不以为然。后来,尝试改变教育方法:在课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下课时再给学生做解答;另外,把捣乱的学生请进自己办公室,先关心他们生活,再关心他们的学习,当问及他们各科学习成绩时,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很羞涩地低下头,于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和他们说明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就是违反了课堂纪律,告诉他们家长含辛茹苦把他们送到学校培养,是希望他们学有一技之长。他们就会很欣然地接受批评,下次上课如果再有其它的动作,只要老师用眼神来提醒一下,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情感深厚,他的看法、主张、要求就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相反,如果两者感情对立,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使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首先把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再因“情”利导,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三、抓住“成长点、兴奋点”等有利时机,以情致胜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会经常研究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善于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在各种场合不失时机的赞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因素。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他一个肯定的表情或提出表扬,他就会从中接收到自信的信息,不仅对这堂课记忆深刻,对今后的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应该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及时进行善意地严肃地批评教育,使之产生内疚、自愧、羞耻的情感体验,抑制和消除消极的情感反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与情操。
当然,我们讲在“育人”的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决不是讲在管理过程中要用情感去取代其他的必要的教育管理手段,更不能片面的认为可以用与学生个人的感情厚薄来决定管理的力度。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自身修养,无论是在知识的汲取上还是在情感的交流上,让学生把你当作他可以依靠的对象,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受到学生尊重。
有的学校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善于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信任学生,公平正直。在与学生交往中平易近人,坦诚相待”。可见,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只要我们用真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回报你的,将不只是学生对你的崇拜,而是为社会更多地输出一批批合格的人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负耕耘而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华中师范学院等五校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教育心理学》,王国英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