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诚然,书籍承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净化心靈的不二法门。故而,各色书店也成了现代人进行心灵沉淀的最佳去处。与大陆地区新华书店占据记忆中的绝大部分不同,偏居一隅的小岛台湾上,无数以“艺文”为使命的书店层出不穷,他们以“独立书店”的理想,为浮躁的现代社会守护一方精神的净土。
书生报国的文艺情怀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的确,在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不甚发达的年代,能够学习知识都代表着社会阶层的优越。“诚品”这个名字也暗含着类似的意味。诚品的英文名“eslite”便是由法文古字引用而来,为古希腊文“精英”之意。成立之初,诚品走得是彻头彻尾的精英路线,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书籍来源偏向进口和外文杂志,购书环境精致而讲求品味。而后,才慢慢发展成了文艺青年的乐园。
早在1999年,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就在诚品书店敦南店,首创了24小时不打烊的创新经营模式,这让很多人在漫漫不眠夜觅得一处消磨时光的好去处。2004年,该店获《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2015年,该店被CNN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全球入选的17间书店之一。随着诚品的声名远扬,诚品书店敦南店更是成了大家公认的台北文化地标。这里之于任何到访之人,都像是精神上的圣地,是一家富有态度和个性的读书处,也是繁华的台北忠孝商圈里一个闹中取静的栖身之所。
诚品,是台湾20世纪90年代一个独特的奥秘。多年走来,它是书店,但又早已不再是书店。它更像是台北文化地图上的一个地标,一枚记号。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
若说这家书店与大陆很多书店的不同,大概是那一张张在图书馆才能见到的带台灯的桌子。好多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这座盛大的精神食堂里“细嚼慢咽”着,让你甚至都不好意思对着他们拍照。木地板上坐着安静捧书阅读的少年,音乐室里激情演奏的小现场,杂志区为精致图书所吸引的少女,文创区正在精挑细选文具的学生,咖啡区边阅读边记录的中年人,绘本区一对对亲昵有礼的家长与孩子……这里不单单是一个单纯让人家买书的地方,每一位到访者,都在在这里感受到了特殊的亲和、安全与信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书籍到文创、再到生活方式用品,诚品将文化内核无限延展。
诚品书店是台湾第一家设立“艺文空间”、吸纳纯美术之外所有的书店,更推出了以书店力量推广体制外计划学习的“诚品讲堂”,诚品书店不但提供多元的文艺活动,也扮演着文化落实的角色。诚品的发展策略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以“复合式经营”满足日益增长、阅读兴趣多元的读者,并且让每一间分店都依当地的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因地制宜”的经营。比如,在台中科学博物馆,为喜爱深入了解自然的读者,开设了以“自然阅读”为特色的科博店;在青少年聚集的台北西门町,就多摆些漫画与罗曼史的图书区;在台北信义区,为位于国际经贸交流中心的读者,开设以“商业人文”为特色的世贸店。台北天母郊区,为讲究休闲生活、生活品位的读者,开设以“生活风格”为特色的天母中山店,注重休闲、旅游与家具书籍;而中南部部分分店则增加了中文书籍的比重……
台湾诚品书店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开业以来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指标,更是吸引全球华人游客的景点,旅行者无不将诚品当作来台必定拜访的一处。一家民营书店能够开到吸引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湾的诚品书店,无出其右。近年来,诚品书店更以“开发可阅读的生活创意”为理念,将范围涵盖衣食住行视听娱乐等面向大众的创意商品,加以精选组合,进一步将“书店”延伸为阅读“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知性生活空间,期望更能以兼重质感与内容的杰出经营模式,展现台湾人的经营创意,说明台湾在文化发展上的潜力。从诚品的成长,可以看出台湾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反映出台湾精英读书社会的形成。诚品书店潜移默化地让“阅读”成为台湾人的生活习惯。
然而,“书店生态”和“文艺情怀”,注定只能说给少部分人听。这个时代,实体书店光是卖书注定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就算是诚品书店,也是赔了15年的钱。吴清友把诚品赔钱的15年,称作是自己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的确,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他的朋友龙应台用“书生报国”四个字来评价这种初心,也正是这一个个看起来有点“傻”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精神栖息地。诚品书店是台湾汉语文化的一个符号。可以预见,飘散书香的诚品将继续散播丰富的阅读文化,用书店充实人的心灵,吸引爱书人的目光。
书店里的影像诗
在台湾,有无数小小的二手书店藏在市井街头,有时不经意就在转角遇见,有时费心去找却难觅行踪。大概,一切都要看缘分。
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台中某间大学附近的“午后书房”,原本只是和朋友在附近吃饭,饭后消食左走右走不知怎么就闯进了这间小小的书店。起初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柜台上有一些可以自己操作印刷的铅字,走近一看,两句话就这样忽然闯入眼帘——“不可无书,无书瞽如。不可广集,书多为奴。”
一瞬间,就像当头棒喝一样在心中响起巨大的声响,把散步的闲散顿时消去,我不禁认真地重新审视了一下这间书店。店外精致的小庭院搭配上老板最爱的英国摇滚乐,融入在这个艺文社区内。店家对于店内的书籍不仅求量更求质,是专卖文史哲类书籍的二手书店。据说老板吴家名自行开车环岛收书,几近逛遍全台的旧书店,找寻遗留在台湾各角落的人文书籍。
于是对二手书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是二手书店,其实店里的书品相都很好,干干净净,平平整整,油墨的芳香已经沉淀,岁月在纸页上染上淡淡的黄色,拿在手里便会忍不住想象手中书曾经经历过的主人和故事。这种感觉在茉莉二手书店更明显。 茉莉二手书店是台湾第一家连锁二手书店,创始于1980年代,当时还是台北市光华商场的旧书摊之一,那时候它还不叫茉莉,而是叫“光华商场地下室22号”,店面空间只有三坪米大。2002年,老板蔡谟利、戴莉珍夫妻在台大公馆商圈开了茉莉二手书店第一间店,并且借鉴统一超商和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由于转型相当成功,逐渐打响了茉莉二手书店的名号。
走进台中的茉莉分店,虽然地处市中心,却出奇的安静。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晚上,店里灯光并不是特别明亮,店里客人也不多,可是簡简单单的木质书架一下子就让你远离的城市的喧嚣。深呼吸一口书香的空气,沉醉在安宁的时光里。
二手书店还有一个神奇之处,你总能找到早已绝版的心仪之书,或者在找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有缘之书。譬如位于台北龙泉街的旧香居书店,以收藏古书闻名,店内亦有文史哲类书籍的不同珍贵版本。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而旧香居亦投射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剪影。旧香居旧书收藏的深与广,更胜不少图书馆,让这里同时成了一座独特的数据库,纪录了台湾,甚至不同地方的文学发展。
后来,旅行达人总结了台湾地区最不可错过的十间二手书店,还有台北东区大隐隐于市的“好样本事”,复古又时尚曾入围Flavorwire.com全球最美的二十家书店。还有淡水竹围的“古殿乐藏”,除了有黑胶唱片,还有许多珍贵书籍及文物,空间就像一座小型音乐数据库。还有台东的“晃晃二手书店”,因为一只有耳疾而走路摇摇晃晃的猫而得名,书店甚至可以用二手书来交换住宿。还有桃园平镇的“晴耕雨读小书院”、宜兰的“小间书菜”、花莲的“旧书铺子”、高雄的“一二三亭”……走进这一间间充满用心的二手书店,整个人彷彿即蕴满诗意随着光线轻洒穿透木窗,仍旧照亮了空气里木制陈旧的古老韵味、二手书漂流交织的淳厚人味,书店就像个充满故事却深沉少语的温煦老人,优雅的漫步至另一个别致角落,继续用深邃的双眼,望着来来往往的过客。
于是,导演侯季然决定为台湾的书店写一首情诗,他用镜头横跨整个台湾,每一集记录一家书店,为我们呈现了80家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店,他们每个人都微小并执着着,试图用“书店”这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浪漫的方式,来为这个快节奏的素食时代,添得一丝丝丰富、立体和有趣。这里面,有时光倒流的书店,有以光写诗的书店,有传唱民谣的书店,有沉淀时间的书店……你去寻找这些书店,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田中央,有的藏在地下,有的夹在巷弄里……
Zeelandia Travel&Books的店长说:这可能是最后一个会有书店存在的时代。”中国书店,未来将何去何从?诚品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把实体书店变成这样一种场合——种带有文化氛围的城市坐标,一种提供人与人相聚感觉的场合。在诚品的光环背后,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独立小书店,也给了自己的回答:全世界有一种花朵不会凋谢,就是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
编辑/徐展
书生报国的文艺情怀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的确,在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不甚发达的年代,能够学习知识都代表着社会阶层的优越。“诚品”这个名字也暗含着类似的意味。诚品的英文名“eslite”便是由法文古字引用而来,为古希腊文“精英”之意。成立之初,诚品走得是彻头彻尾的精英路线,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书籍来源偏向进口和外文杂志,购书环境精致而讲求品味。而后,才慢慢发展成了文艺青年的乐园。
早在1999年,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就在诚品书店敦南店,首创了24小时不打烊的创新经营模式,这让很多人在漫漫不眠夜觅得一处消磨时光的好去处。2004年,该店获《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2015年,该店被CNN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全球入选的17间书店之一。随着诚品的声名远扬,诚品书店敦南店更是成了大家公认的台北文化地标。这里之于任何到访之人,都像是精神上的圣地,是一家富有态度和个性的读书处,也是繁华的台北忠孝商圈里一个闹中取静的栖身之所。
诚品,是台湾20世纪90年代一个独特的奥秘。多年走来,它是书店,但又早已不再是书店。它更像是台北文化地图上的一个地标,一枚记号。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
若说这家书店与大陆很多书店的不同,大概是那一张张在图书馆才能见到的带台灯的桌子。好多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这座盛大的精神食堂里“细嚼慢咽”着,让你甚至都不好意思对着他们拍照。木地板上坐着安静捧书阅读的少年,音乐室里激情演奏的小现场,杂志区为精致图书所吸引的少女,文创区正在精挑细选文具的学生,咖啡区边阅读边记录的中年人,绘本区一对对亲昵有礼的家长与孩子……这里不单单是一个单纯让人家买书的地方,每一位到访者,都在在这里感受到了特殊的亲和、安全与信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书籍到文创、再到生活方式用品,诚品将文化内核无限延展。
诚品书店是台湾第一家设立“艺文空间”、吸纳纯美术之外所有的书店,更推出了以书店力量推广体制外计划学习的“诚品讲堂”,诚品书店不但提供多元的文艺活动,也扮演着文化落实的角色。诚品的发展策略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以“复合式经营”满足日益增长、阅读兴趣多元的读者,并且让每一间分店都依当地的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因地制宜”的经营。比如,在台中科学博物馆,为喜爱深入了解自然的读者,开设了以“自然阅读”为特色的科博店;在青少年聚集的台北西门町,就多摆些漫画与罗曼史的图书区;在台北信义区,为位于国际经贸交流中心的读者,开设以“商业人文”为特色的世贸店。台北天母郊区,为讲究休闲生活、生活品位的读者,开设以“生活风格”为特色的天母中山店,注重休闲、旅游与家具书籍;而中南部部分分店则增加了中文书籍的比重……
台湾诚品书店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开业以来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指标,更是吸引全球华人游客的景点,旅行者无不将诚品当作来台必定拜访的一处。一家民营书店能够开到吸引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湾的诚品书店,无出其右。近年来,诚品书店更以“开发可阅读的生活创意”为理念,将范围涵盖衣食住行视听娱乐等面向大众的创意商品,加以精选组合,进一步将“书店”延伸为阅读“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知性生活空间,期望更能以兼重质感与内容的杰出经营模式,展现台湾人的经营创意,说明台湾在文化发展上的潜力。从诚品的成长,可以看出台湾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反映出台湾精英读书社会的形成。诚品书店潜移默化地让“阅读”成为台湾人的生活习惯。
然而,“书店生态”和“文艺情怀”,注定只能说给少部分人听。这个时代,实体书店光是卖书注定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就算是诚品书店,也是赔了15年的钱。吴清友把诚品赔钱的15年,称作是自己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的确,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他的朋友龙应台用“书生报国”四个字来评价这种初心,也正是这一个个看起来有点“傻”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精神栖息地。诚品书店是台湾汉语文化的一个符号。可以预见,飘散书香的诚品将继续散播丰富的阅读文化,用书店充实人的心灵,吸引爱书人的目光。
书店里的影像诗
在台湾,有无数小小的二手书店藏在市井街头,有时不经意就在转角遇见,有时费心去找却难觅行踪。大概,一切都要看缘分。
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台中某间大学附近的“午后书房”,原本只是和朋友在附近吃饭,饭后消食左走右走不知怎么就闯进了这间小小的书店。起初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柜台上有一些可以自己操作印刷的铅字,走近一看,两句话就这样忽然闯入眼帘——“不可无书,无书瞽如。不可广集,书多为奴。”
一瞬间,就像当头棒喝一样在心中响起巨大的声响,把散步的闲散顿时消去,我不禁认真地重新审视了一下这间书店。店外精致的小庭院搭配上老板最爱的英国摇滚乐,融入在这个艺文社区内。店家对于店内的书籍不仅求量更求质,是专卖文史哲类书籍的二手书店。据说老板吴家名自行开车环岛收书,几近逛遍全台的旧书店,找寻遗留在台湾各角落的人文书籍。
于是对二手书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是二手书店,其实店里的书品相都很好,干干净净,平平整整,油墨的芳香已经沉淀,岁月在纸页上染上淡淡的黄色,拿在手里便会忍不住想象手中书曾经经历过的主人和故事。这种感觉在茉莉二手书店更明显。 茉莉二手书店是台湾第一家连锁二手书店,创始于1980年代,当时还是台北市光华商场的旧书摊之一,那时候它还不叫茉莉,而是叫“光华商场地下室22号”,店面空间只有三坪米大。2002年,老板蔡谟利、戴莉珍夫妻在台大公馆商圈开了茉莉二手书店第一间店,并且借鉴统一超商和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由于转型相当成功,逐渐打响了茉莉二手书店的名号。
走进台中的茉莉分店,虽然地处市中心,却出奇的安静。记得那是一个雨后的晚上,店里灯光并不是特别明亮,店里客人也不多,可是簡简单单的木质书架一下子就让你远离的城市的喧嚣。深呼吸一口书香的空气,沉醉在安宁的时光里。
二手书店还有一个神奇之处,你总能找到早已绝版的心仪之书,或者在找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有缘之书。譬如位于台北龙泉街的旧香居书店,以收藏古书闻名,店内亦有文史哲类书籍的不同珍贵版本。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而旧香居亦投射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剪影。旧香居旧书收藏的深与广,更胜不少图书馆,让这里同时成了一座独特的数据库,纪录了台湾,甚至不同地方的文学发展。
后来,旅行达人总结了台湾地区最不可错过的十间二手书店,还有台北东区大隐隐于市的“好样本事”,复古又时尚曾入围Flavorwire.com全球最美的二十家书店。还有淡水竹围的“古殿乐藏”,除了有黑胶唱片,还有许多珍贵书籍及文物,空间就像一座小型音乐数据库。还有台东的“晃晃二手书店”,因为一只有耳疾而走路摇摇晃晃的猫而得名,书店甚至可以用二手书来交换住宿。还有桃园平镇的“晴耕雨读小书院”、宜兰的“小间书菜”、花莲的“旧书铺子”、高雄的“一二三亭”……走进这一间间充满用心的二手书店,整个人彷彿即蕴满诗意随着光线轻洒穿透木窗,仍旧照亮了空气里木制陈旧的古老韵味、二手书漂流交织的淳厚人味,书店就像个充满故事却深沉少语的温煦老人,优雅的漫步至另一个别致角落,继续用深邃的双眼,望着来来往往的过客。
于是,导演侯季然决定为台湾的书店写一首情诗,他用镜头横跨整个台湾,每一集记录一家书店,为我们呈现了80家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店,他们每个人都微小并执着着,试图用“书店”这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浪漫的方式,来为这个快节奏的素食时代,添得一丝丝丰富、立体和有趣。这里面,有时光倒流的书店,有以光写诗的书店,有传唱民谣的书店,有沉淀时间的书店……你去寻找这些书店,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田中央,有的藏在地下,有的夹在巷弄里……
Zeelandia Travel&Books的店长说:这可能是最后一个会有书店存在的时代。”中国书店,未来将何去何从?诚品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把实体书店变成这样一种场合——种带有文化氛围的城市坐标,一种提供人与人相聚感觉的场合。在诚品的光环背后,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独立小书店,也给了自己的回答:全世界有一种花朵不会凋谢,就是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
编辑/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