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注“三农”问题,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中,相继启动了旨在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21行动计划”。市科委提出了旨在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行动”,实现市区和郊区县协同发展的“涌泉行动”,推动首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奥运行动”。北京市科委积极创新针对“三农”的科技观,以“三大行动”为先导,引领“221行动计划”,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潮头,审视定位北京新农业,吸收新的动力,深度挖掘农业和农村经济潜力,拓展农业新功能,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进步再上新水平。
“三农”科技呈现新辉煌
近年来,北京农村科技工作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和“创新、产业化”的方针,确定了工作重点,坚持狠抓农业标准化、农村信息化与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的落实,狠抓首都科技资源整合、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大目标”的实现,以及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良种、农村信息化、奶业行动与顺义三高示范区“五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到目前,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实现预期目标。
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首都农业科技资源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按照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的原则,北京市积极整合配置首都科技、人才资源,现已基本建立起了以中央在京农业科研院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为基础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还促进建立了以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体系和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北京市相继支持建立起4个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个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以及一批科、经(企)结合的服务体系。
一批农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
“十五”以来,北京市共组织农业科技项目356项,其中重大项目20项,一批成果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市农科院玉米中心利用生物技术在国内率先培育出适合深加工的高淀粉(74%)和抗虫(玉米螟)玉米新杂交品种,已通过审定并推广。转基因面包小麦新品系已进入大田试验。奶牛、肉牛胚胎性别鉴定、冷冻切割及移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产业化工程取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打破了外国CV1998疫苗长期高价垄断。
农业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2~2003年,北京累计组织实施的15个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已开发出基于网络的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15个,推广到全国16个省市;完成了300个基于网络和卫星传播的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年培训农民30万以上。蔬菜育成新品种27个,经产业化推广,使北京市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安全蔬菜产业化技术体系基本形成,达标基地面积达40.4万亩;奶业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初见成效,已生产优质奶牛胚胎5000枚、肉牛胚胎近万枚,并成功地完成胚胎移植、良种扩繁计划。委区共建的顺义三高农业园示范工程,在招商引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去年,北京市引进科技项目7个,总投资3250万元,同比增长36.8%,实现了园区发展的新突破。
星火计划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北京市累计实施星火计划项目共297项,总投资35.9亿元,在推进郊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高新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星火密集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先导型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郊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中培育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
以上成果的取得充分证明: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科技工作的方向所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把握大科技,打造大农业,统揽自然、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农村科技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大项目,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做好农村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改善科技创新环境、调动产学研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面向“三农”推进
“三大科技行动”
农村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认真组织实施科技“三大行动”,构筑首都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迅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从注重单项技术突破向注重集成创新转变;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农民知识化为目标,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核心,瞄准动植物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安全食品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工厂化农业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集成应用,扶植畜禽疫苗、玉米良种、蔬菜良种、家畜胚胎等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发。为此,北京要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以合作制为机制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促进城乡科技资源整合与互动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充实提高以远程教育为辐射源的多种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普及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北京市结合农村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升级的压力,启动“引擎行动”,力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并成为带动“221行动计划”的辐射源。积极支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先导型星火企业开展科技资源招商,通过项目引导,实现转制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实质性结合,以企业为中心形成新型产学研组织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选择重大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把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北京市还将重点支持畜禽疫苗产业化及良种产业化,在农业示范区建立首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支持大北农集团、锦绣大地、资源集团、奥瑞金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新型的产学研组织模式。
结合“221行动计划”积极启动和推进“涌泉行动”,北京市将研究制定《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郊区县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促进区县科技进步的考核督导机制;在城乡之间搭建科技资源“溢出”的创新服务平台,把首都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引向郊区,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顺义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集聚科技资源的基地,探索依托“涌泉行动”提升农业园区发展之路;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及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沟通城郊科技信息资源交流和首都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扩散。
推进“科技奥运行动”,内容包括实施绿色食品科技行动计划,构建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监测检测体系、流通配送体系、市场监管与准入体系。重点在绿色蔬菜、果品和安全猪肉、奶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示范;开展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攻关,推动首都“三道绿色屏障”建设,服务“绿色奥运”。
“三农”科技呈现新辉煌
近年来,北京农村科技工作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和“创新、产业化”的方针,确定了工作重点,坚持狠抓农业标准化、农村信息化与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的落实,狠抓首都科技资源整合、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大目标”的实现,以及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良种、农村信息化、奶业行动与顺义三高示范区“五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到目前,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实现预期目标。
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首都农业科技资源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按照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的原则,北京市积极整合配置首都科技、人才资源,现已基本建立起了以中央在京农业科研院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为基础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还促进建立了以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体系和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北京市相继支持建立起4个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个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以及一批科、经(企)结合的服务体系。
一批农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
“十五”以来,北京市共组织农业科技项目356项,其中重大项目20项,一批成果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市农科院玉米中心利用生物技术在国内率先培育出适合深加工的高淀粉(74%)和抗虫(玉米螟)玉米新杂交品种,已通过审定并推广。转基因面包小麦新品系已进入大田试验。奶牛、肉牛胚胎性别鉴定、冷冻切割及移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产业化工程取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打破了外国CV1998疫苗长期高价垄断。
农业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2~2003年,北京累计组织实施的15个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已开发出基于网络的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15个,推广到全国16个省市;完成了300个基于网络和卫星传播的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年培训农民30万以上。蔬菜育成新品种27个,经产业化推广,使北京市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安全蔬菜产业化技术体系基本形成,达标基地面积达40.4万亩;奶业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初见成效,已生产优质奶牛胚胎5000枚、肉牛胚胎近万枚,并成功地完成胚胎移植、良种扩繁计划。委区共建的顺义三高农业园示范工程,在招商引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去年,北京市引进科技项目7个,总投资3250万元,同比增长36.8%,实现了园区发展的新突破。
星火计划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北京市累计实施星火计划项目共297项,总投资35.9亿元,在推进郊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高新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星火密集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先导型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郊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中培育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
以上成果的取得充分证明: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科技工作的方向所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把握大科技,打造大农业,统揽自然、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农村科技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大项目,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做好农村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改善科技创新环境、调动产学研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面向“三农”推进
“三大科技行动”
农村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认真组织实施科技“三大行动”,构筑首都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迅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从注重单项技术突破向注重集成创新转变;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农民知识化为目标,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核心,瞄准动植物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安全食品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工厂化农业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集成应用,扶植畜禽疫苗、玉米良种、蔬菜良种、家畜胚胎等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发。为此,北京要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以合作制为机制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促进城乡科技资源整合与互动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充实提高以远程教育为辐射源的多种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普及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北京市结合农村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升级的压力,启动“引擎行动”,力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并成为带动“221行动计划”的辐射源。积极支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先导型星火企业开展科技资源招商,通过项目引导,实现转制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实质性结合,以企业为中心形成新型产学研组织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选择重大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把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北京市还将重点支持畜禽疫苗产业化及良种产业化,在农业示范区建立首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支持大北农集团、锦绣大地、资源集团、奥瑞金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新型的产学研组织模式。
结合“221行动计划”积极启动和推进“涌泉行动”,北京市将研究制定《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郊区县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促进区县科技进步的考核督导机制;在城乡之间搭建科技资源“溢出”的创新服务平台,把首都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引向郊区,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顺义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集聚科技资源的基地,探索依托“涌泉行动”提升农业园区发展之路;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及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沟通城郊科技信息资源交流和首都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扩散。
推进“科技奥运行动”,内容包括实施绿色食品科技行动计划,构建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监测检测体系、流通配送体系、市场监管与准入体系。重点在绿色蔬菜、果品和安全猪肉、奶业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示范;开展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攻关,推动首都“三道绿色屏障”建设,服务“绿色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