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看待。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我们关注。本论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从而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与思考。在我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爆炸式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能轻易地接触到互联网,各种“互联网+”项目随之兴起,如互联网+商业、农业、教育等。“互联网+”是我国根据互联网发展现状提出一项发展战略,这表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意见》中对网络教学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明确,同时这一文件的印发也标志着我国的教学工作将进入“互联网+”的阶段。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弊,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正确使用互联网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以论述,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及建议以供参考。
一、“互联网+”下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因素在良好态势下的综合体现。在不同的时期心理健康的的定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体什么是心理健康,目前并没有定论。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环境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定义。因此“互联网+”下心理健康即网络心理健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心理健康的定义目前也没有一个固定准确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皆有其不同的定义。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看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種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即围绕网络心理健康而展开的教育。
二、“互联网+”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如今的社会形式下,心理健康也预示着我们的自身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有道德”。可见,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鉴于言语和行为上,也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的优势往往大于其他层面,当然,这里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学习和社交,朋友对于我们心理的影响也是颇大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在“互联网+”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在面对失败或者其他不如意的事情时,能否给自己一个合理健康的回复,也是考察一个人内心的心理防线的必要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定有一些人有着心理障碍,遇事就急躁,没有定力,总感觉没有安全感导致心理缺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学习心理知识,提高我们自身的心理防线,学会克服和学习。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忠实的“接触体”,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网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通过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内心需求三方面从而改善学生在网络方面的负面心理。在当代部分大学生中,在承受各种各样心理压力和重大打击下,在处理事情和自身发展下显得尤其渺小、脆弱。遇事急躁,不会用合理方式解决,导致自身心理素质匮乏。当今时代下的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尤为关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中,心理教育课程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难免面临方方面面带来的压力。大学生们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该教会他们什么?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应该探讨的。
(一)在需求和认知上
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乐土,更是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是大学生相对小学、初中、高中而言贴近社会的地方。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学生都以学业为主,与社会的接触较少;而有的以网络娱乐为主,从起床到睡觉,网络从未断开过,奋发的成为所谓的“低头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预防和减少这样的现象。而在大学的校园里,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做事方面觉得与自己相关的对自己有益的就去做,但是如果与自身利益并没有太大关联的而与集体关联较大的,能躲则躲,认为没必要的去做,而宁愿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更无意义的打游戏消遣、刷微博、发朋友圈上。甚至有的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心理,导致认知出现错误,日积月累,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导致心理疾病。
(二)积极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时代下的中国,互联网的强大,是我们这一代人清晰见证的。在强大的网络话语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又有那些更好的见解和传承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都熟知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发展,而网上传播的新型语言是当今时代所流行的。一篇娱乐新闻的传播速度之快是我们远远不能想象的,而网络语言是一种既出于民间又流行于网上的新型大众话题。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懂得网络话语带来的福与祸。如今,网络给青年大学生带来的很多都是积极向上,传播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话题,大多数的话题优于励志和向上层面,对于自身思想也有着新一层的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大多是,对于网上的知识我们不能准确的判断它的真实性,很多都是良莠不齐的,当我们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常常感到孤立无援。在面对收集而来的知识时,不知它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浪费时间,学习下降。由此,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识别意识,主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 (三)释放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合理措施
大学里面,有着不同的专业。有的学生因高考考的分低,而被学校调剂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因没有选到自己想学的专业而产生消极,厌学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问题和学好他所选的专业,练就一身技能,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必要时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对其辅导和引导。心理健康教学是一种很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敢于说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心理上的缺失感,将自身的存在心理疾病或者心理缺失转化为一种小型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使得授课老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存在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及时的为他们引导或解决。学生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认知自己,从而不畏惧疑惑,使存在的或将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的得到提前的心理治疗。在学校,关于心理方面的教育,不仅仅只展现在课堂上,还有各种心理沙龙和心理活动,还有来自不定时的心理调查,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帮助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四)网络心理课程的开设及其优点
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我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便利。如我们可以接收到千里之外的信息。有的人利用网络的便利,开设各色各样的教学课,不仅方便,而且更让人更懂得学习可以变得如此有趣味和富有多样性。不仅使得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更加舒心和便捷,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在经济方面,也更实惠。线上,能获得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和学习,如何预防心理疾病,也不再担心自己因为距离原因或者时间原因赶不上或者学不了好的课程。线下,学校教师的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心理知识和解决心理问题。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面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明显存在或潜的问题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应提前做好防范。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教師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前最信任的人,在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大学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他们努力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成长。首先,在大学生踏入大学的门槛后,学校应该开设有关于互联网的专门课程,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习,让他们了解到互联网的优缺点,更加理性的认识互联网。其次,加强专门的心理师资队伍和网络师资队伍建设,设立专门的网络建设师资队伍监管网络。再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成立相应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服务,为师生提供健康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肖薇.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4):156?157.
[2]谢亚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 铜仁学院学报,2016,18(03):181?184.
[3]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06):81?86.
[4]魏荣,魏婧.高校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4,11(4):25?26.
[5]李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健康心理培养探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22(10):221?224.
[6]朱琳.浅析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1):55?56.
[7]张筱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8?102.
作者简介:赵俊梅(198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本科,铜仁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与思考。在我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爆炸式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能轻易地接触到互联网,各种“互联网+”项目随之兴起,如互联网+商业、农业、教育等。“互联网+”是我国根据互联网发展现状提出一项发展战略,这表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意见》中对网络教学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明确,同时这一文件的印发也标志着我国的教学工作将进入“互联网+”的阶段。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弊,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正确使用互联网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以论述,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及建议以供参考。
一、“互联网+”下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因素在良好态势下的综合体现。在不同的时期心理健康的的定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体什么是心理健康,目前并没有定论。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环境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定义。因此“互联网+”下心理健康即网络心理健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心理健康的定义目前也没有一个固定准确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皆有其不同的定义。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看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種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即围绕网络心理健康而展开的教育。
二、“互联网+”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如今的社会形式下,心理健康也预示着我们的自身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有道德”。可见,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鉴于言语和行为上,也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的优势往往大于其他层面,当然,这里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学习和社交,朋友对于我们心理的影响也是颇大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在“互联网+”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在面对失败或者其他不如意的事情时,能否给自己一个合理健康的回复,也是考察一个人内心的心理防线的必要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定有一些人有着心理障碍,遇事就急躁,没有定力,总感觉没有安全感导致心理缺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学习心理知识,提高我们自身的心理防线,学会克服和学习。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忠实的“接触体”,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网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通过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内心需求三方面从而改善学生在网络方面的负面心理。在当代部分大学生中,在承受各种各样心理压力和重大打击下,在处理事情和自身发展下显得尤其渺小、脆弱。遇事急躁,不会用合理方式解决,导致自身心理素质匮乏。当今时代下的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尤为关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中,心理教育课程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难免面临方方面面带来的压力。大学生们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该教会他们什么?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应该探讨的。
(一)在需求和认知上
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乐土,更是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是大学生相对小学、初中、高中而言贴近社会的地方。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学生都以学业为主,与社会的接触较少;而有的以网络娱乐为主,从起床到睡觉,网络从未断开过,奋发的成为所谓的“低头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预防和减少这样的现象。而在大学的校园里,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做事方面觉得与自己相关的对自己有益的就去做,但是如果与自身利益并没有太大关联的而与集体关联较大的,能躲则躲,认为没必要的去做,而宁愿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更无意义的打游戏消遣、刷微博、发朋友圈上。甚至有的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心理,导致认知出现错误,日积月累,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导致心理疾病。
(二)积极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时代下的中国,互联网的强大,是我们这一代人清晰见证的。在强大的网络话语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又有那些更好的见解和传承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都熟知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发展,而网上传播的新型语言是当今时代所流行的。一篇娱乐新闻的传播速度之快是我们远远不能想象的,而网络语言是一种既出于民间又流行于网上的新型大众话题。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懂得网络话语带来的福与祸。如今,网络给青年大学生带来的很多都是积极向上,传播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话题,大多数的话题优于励志和向上层面,对于自身思想也有着新一层的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大多是,对于网上的知识我们不能准确的判断它的真实性,很多都是良莠不齐的,当我们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常常感到孤立无援。在面对收集而来的知识时,不知它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浪费时间,学习下降。由此,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识别意识,主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 (三)释放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合理措施
大学里面,有着不同的专业。有的学生因高考考的分低,而被学校调剂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因没有选到自己想学的专业而产生消极,厌学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问题和学好他所选的专业,练就一身技能,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必要时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对其辅导和引导。心理健康教学是一种很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敢于说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心理上的缺失感,将自身的存在心理疾病或者心理缺失转化为一种小型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使得授课老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存在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及时的为他们引导或解决。学生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认知自己,从而不畏惧疑惑,使存在的或将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的得到提前的心理治疗。在学校,关于心理方面的教育,不仅仅只展现在课堂上,还有各种心理沙龙和心理活动,还有来自不定时的心理调查,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帮助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四)网络心理课程的开设及其优点
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我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便利。如我们可以接收到千里之外的信息。有的人利用网络的便利,开设各色各样的教学课,不仅方便,而且更让人更懂得学习可以变得如此有趣味和富有多样性。不仅使得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更加舒心和便捷,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在经济方面,也更实惠。线上,能获得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和学习,如何预防心理疾病,也不再担心自己因为距离原因或者时间原因赶不上或者学不了好的课程。线下,学校教师的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心理知识和解决心理问题。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面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明显存在或潜的问题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应提前做好防范。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教師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前最信任的人,在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大学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他们努力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成长。首先,在大学生踏入大学的门槛后,学校应该开设有关于互联网的专门课程,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习,让他们了解到互联网的优缺点,更加理性的认识互联网。其次,加强专门的心理师资队伍和网络师资队伍建设,设立专门的网络建设师资队伍监管网络。再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成立相应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服务,为师生提供健康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肖薇.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4):156?157.
[2]谢亚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 铜仁学院学报,2016,18(03):181?184.
[3]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06):81?86.
[4]魏荣,魏婧.高校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4,11(4):25?26.
[5]李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健康心理培养探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22(10):221?224.
[6]朱琳.浅析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1):55?56.
[7]张筱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8?102.
作者简介:赵俊梅(198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本科,铜仁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