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人际交流对认知发展和促进功能,确立了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心态,从而使学困生的转化由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form of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to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one effective metho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interpersonal cognitive function, only the group established a successful team members to achieve personal goals in mind, so tha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to the possibilities become reality.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38-0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我在教学实验中认真分析了后进生的心里状态和学习情况,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
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以下一些消极心理。
1、自卑心理。学困生一般都有自卑感,上课时总有一种压抑感,当然学习效果就差。时间长了,他们深感失落和自卑,学习情绪日趋低落。
2、逆反心理。因长期的困惑,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教师对此又往往看不顺眼,动辄批评指责,于是逆反心理“油然而生”,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3、厌学心理。俗话说:学困生基础差,成绩低下,难得品尝到“成功”的甘甜,这样,日积月累,由怕学习并形成一种厌学心理,结果,成绩每况愈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困生转化
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所用措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创设条件让学困生学有兴趣、学有进步。
1、创设条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学习积极性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后进生创设了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改变了以往以个人成绩为依据的做法,这样,学困生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备受老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关注。为了小组能在竞争中取胜,小组里的学习优生会主动地帮助后进生,学困生也有机会主动地求教于其他同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发言是在组内轮流的,学困生在同组成员的鼓励帮助下,也有机会代表他们小组发表意见,这种公平的方式又为后进生创设了成功的可能性及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能在互动中品尝到学习的“胜利果实”,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困生也能在组里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自己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不清楚的可以听别人说清楚,还可以代表小组发表意见,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能力,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2、创设条件,促进学困生的主体参与。美国心理学家格拉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作为心理上长期受“压抑”的学困生来说,自尊和归属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自尊和归属又往往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之中。“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余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加之教师对小组成员提供互帮互助、平等交往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心理负担较轻,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后进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大胆发言,可以自主操作学具,可能积极参与竞赛,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人际交流对认知发展和促进功能,确立了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心态,从而使学困生的转化由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form of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to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one effective metho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interpersonal cognitive function, only the group established a successful team members to achieve personal goals in mind, so tha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to the possibilities become reality.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38-01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我在教学实验中认真分析了后进生的心里状态和学习情况,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
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以下一些消极心理。
1、自卑心理。学困生一般都有自卑感,上课时总有一种压抑感,当然学习效果就差。时间长了,他们深感失落和自卑,学习情绪日趋低落。
2、逆反心理。因长期的困惑,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教师对此又往往看不顺眼,动辄批评指责,于是逆反心理“油然而生”,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3、厌学心理。俗话说:学困生基础差,成绩低下,难得品尝到“成功”的甘甜,这样,日积月累,由怕学习并形成一种厌学心理,结果,成绩每况愈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困生转化
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所用措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创设条件让学困生学有兴趣、学有进步。
1、创设条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学习积极性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后进生创设了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改变了以往以个人成绩为依据的做法,这样,学困生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备受老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关注。为了小组能在竞争中取胜,小组里的学习优生会主动地帮助后进生,学困生也有机会主动地求教于其他同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发言是在组内轮流的,学困生在同组成员的鼓励帮助下,也有机会代表他们小组发表意见,这种公平的方式又为后进生创设了成功的可能性及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能在互动中品尝到学习的“胜利果实”,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困生也能在组里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自己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不清楚的可以听别人说清楚,还可以代表小组发表意见,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能力,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2、创设条件,促进学困生的主体参与。美国心理学家格拉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作为心理上长期受“压抑”的学困生来说,自尊和归属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自尊和归属又往往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之中。“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余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加之教师对小组成员提供互帮互助、平等交往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心理负担较轻,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后进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大胆发言,可以自主操作学具,可能积极参与竞赛,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人际交流对认知发展和促进功能,确立了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心态,从而使学困生的转化由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