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生活化教学是小学美术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如何利用身边资源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以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身边资源;课堂效率
生活中蕴含多种美丽的事物,将这些美丽的事物有效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素材,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一、就地取材,贴近生活
大自然是美育的另一课堂,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为美术课提供了绝佳的教学材料,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使用一些身边常见的废旧物品来进行创作,在材料方面,可以有废旧纸盒、挂历、种子和树叶等,让学生融入创作过程中,体会废旧材料变成“宝物”的成就感,感受其中的神奇和魅力,并促进学生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教学“留住秋天——树叶拼贴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观察校园内或者家附近的各种树叶,然后搜集一些已掉落的树叶带到课堂上来,这些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东西,因而会表现出较高的情绪。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使用自己搜集到的树叶来制作拼贴画,可以是喜欢的动物,也可以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些日常中并不起眼的树叶在学生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身边普通的材料,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源头,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充分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感悟隐藏在生活中的艺术美。
二、挖掘资源,活跃课堂
若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教师除了要精心准备教具和教案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教学资源。例如,我们美丽的家乡,历史悠久,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的古建筑。如岳阳楼、凤凰古城和南岳大庙等,先让学生对这些古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再为学生讲解关于古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建造历史等,从而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与学生分享、交流创作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能创作美术作品的。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将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画出来。最后,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秀作品作为全班学生的欣赏对象,让学生互相探讨,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美的欣赏意识,使美术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十分丰富的文化课堂,通过将美术教学拓展到教室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美术教材中也存在许多传统文化内容,因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内涵,对学生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本地传统文化的老物件,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并使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老物件的寓意表达出来,与学生共享这种“美”,让学生体会分享“美”也是一种乐趣。在这次课程中,教师可以按赏宝、晒宝和画宝三个模块,让学生享受“美”、体会“美”和表现“美”,在欣赏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美术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认识生活中的民间美术,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艺术和祖国的热爱之
情,让传统文化扎根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四、校园资源,延伸课堂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
切,那么校园环境和文化都可以被充分應用在美术课堂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开发校园资源,延伸课堂,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创作氛围。
例如,在学习“我爱校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环境,真实感受校园氛围,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此外,还可以建立展示学生作品的展览室,为学生提供互相欣赏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各项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将生活中的美有机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关键词:小学美术;身边资源;课堂效率
生活中蕴含多种美丽的事物,将这些美丽的事物有效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素材,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一、就地取材,贴近生活
大自然是美育的另一课堂,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为美术课提供了绝佳的教学材料,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使用一些身边常见的废旧物品来进行创作,在材料方面,可以有废旧纸盒、挂历、种子和树叶等,让学生融入创作过程中,体会废旧材料变成“宝物”的成就感,感受其中的神奇和魅力,并促进学生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教学“留住秋天——树叶拼贴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观察校园内或者家附近的各种树叶,然后搜集一些已掉落的树叶带到课堂上来,这些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东西,因而会表现出较高的情绪。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使用自己搜集到的树叶来制作拼贴画,可以是喜欢的动物,也可以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些日常中并不起眼的树叶在学生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身边普通的材料,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源头,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充分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感悟隐藏在生活中的艺术美。
二、挖掘资源,活跃课堂
若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教师除了要精心准备教具和教案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教学资源。例如,我们美丽的家乡,历史悠久,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的古建筑。如岳阳楼、凤凰古城和南岳大庙等,先让学生对这些古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再为学生讲解关于古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建造历史等,从而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与学生分享、交流创作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能创作美术作品的。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将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画出来。最后,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秀作品作为全班学生的欣赏对象,让学生互相探讨,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美的欣赏意识,使美术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十分丰富的文化课堂,通过将美术教学拓展到教室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美术教材中也存在许多传统文化内容,因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内涵,对学生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本地传统文化的老物件,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并使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老物件的寓意表达出来,与学生共享这种“美”,让学生体会分享“美”也是一种乐趣。在这次课程中,教师可以按赏宝、晒宝和画宝三个模块,让学生享受“美”、体会“美”和表现“美”,在欣赏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美术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认识生活中的民间美术,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艺术和祖国的热爱之
情,让传统文化扎根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四、校园资源,延伸课堂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
切,那么校园环境和文化都可以被充分應用在美术课堂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开发校园资源,延伸课堂,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创作氛围。
例如,在学习“我爱校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环境,真实感受校园氛围,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此外,还可以建立展示学生作品的展览室,为学生提供互相欣赏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各项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将生活中的美有机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