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版图,具有打基础、强基本、固基层的作用。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从实践可行性和群众认可度来看,“岳阳模式”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价值。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范畴,必须遵循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加快打造“五美五园”。
一是打造生态优美的绿色田园。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我国乡村现状来看:一方面,维持农村生态平衡,不仅能满足农民高品质生活需要,而且能保障农村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另一方面,保护农村青山绿水先天“基因”,留住农村山清水秀自然“福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田园,理应成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必然选项。
二是打造布局精美的宜居庄园。新农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从乡村规划看,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有新房无新貌”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踩住村民无序建房的“刹车”,通过规划约束为村民建房“定向”“掌舵”。从乡村风貌看,要加强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量身定制”,适度统一农村建房式样和风格,加快形成村庄视觉美感。从乡村设施看,公益设施不健全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硬伤”,也是城乡生活质量差异的“鸿沟”,只有补齐农村公益设施短板,才能夯实宜居乡村的基本盘。
三是打造生活甜美的幸福乐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贫穷的乡村不是美丽乡村,当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把农民增收摆在“头版头条”,让农民走出“发展无路、致富无门”的困境。要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题,当前农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相对普遍,脱贫攻坚仍在路上,只有在民生解困上为群众“遮风挡雨”,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四是打造社会和美的温馨家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理应成为我国乡村发展新常态。既要善于做“减法”,推动乡村治理还权、赋能、归位,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办”,让群众当家做主人;又要善于做“加法”,结合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信访矛盾调处力度,通过减少农村社会风险源提高农村社会和谐度。
五是打造人文唯美的乡愁故园。农村要记得住乡愁,就必须留下“历史记忆”、打上“时代烙印”。乡村文化不能“断层”,要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讲好乡村“传奇故事”,确保乡村文化不出现时代裂痕。乡村文明不能“脱轨”,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农民“余钱剩米”越来越多,更要引导农村摈弃陈规陋习,撕掉大操大办的“旧标签”,推动乡村文明理性回归。
为找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坐标,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推动成立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率先湖南全省打出了一套行动“组合拳”,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岳阳模式”,岳阳农村“空心房”整治新模式获评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行动一:“空心房”整治——“小改革”打造了“大亮点”。为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田园,岳阳将“空心房”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先手棋”来抓,出台了《农村“空心房”整治实施方案》。坚持“一线贯穿”,按照“拆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以拆促建、以建促管,2018年拆除农村闲置房、危旧房、零散房、违建房等四类“空心房”1089万平方米;强化“一招总揽”,以“空心房”整治为统揽,部署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撬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绿化美化等工作,岳阳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实现“一举多得”,对农户来说,整治后土地“三权”不变,还可得到一定补偿,有利于解除后顾之忧;对乡镇来说,新增土地指标收益用于乡村基础建设,有利于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对市县来说,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有利于调优城乡建设用地布局。2018年岳阳“空心房”整治腾退土地7.7万亩,复耕交易耕地指标2.47万亩,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行动二:特色小镇创建——“小产业”形成了“大品牌”。为建设生活甜美的幸福乐园,岳阳出台《创建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工作方案》。坚持创建标准刚性化,制定了农业产业“三有”、人居环境“三化”、基层基础“三好”创建标准;坚持工作措施系统化,强化了创建引领、市场导向、资源整合、打造品牌、奖补激励五大工作抓手;坚持要素保障多元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引导、项目整合引入、工商资本引进等多元投入机制。2018年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85家,20个创建镇主导产业产值均超过当地农业产值三分之一,成功创建3个市级特色小镇,2个小镇纳入20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名单。
行动三:规范村民建房——“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为建设布局精美的宜居庄园,岳阳顺应群众期盼,创造性推动规范村民建房。在总体要求上,做到了机构队伍、规范审批、按图建房“三个100%”全覆盖;在具体措施上,做到了有村庄规划、有审批手续、有示范图集、有施工管理、有奖罚措施和批前选址到场、开工放线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五有三到场”全覆盖;在工作底线上,做到了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严禁在有安全隐患地方建房、严禁“一户多宅”建房“三个严禁”全覆盖。全市规划集中建房点992个,建成30栋以上集中建房点258个,竣工1.6万农户,农村建房审批率达到100%。
行动四:精准脱贫攻坚——“小山村”实现了“大变化”。为建设社会和美的温馨家园,岳阳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两手抓”,组成1070支市县工作队驻村帮扶。锁定“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统筹推进基础建设“补短板”、产业培育“强支撑”、易地搬迁“挪穷窝”、教育培训“治穷根”、社保兜底“全覆盖”等系列精准举措。目前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成功摘帽,31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共减少贫困人口36.3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9.46%下降到0.91%。 行动五:农村移风易俗——“小整治”淳化了“大风气”。为建设人文唯美的乡愁故园,岳阳在全市1835个村和社区系统推出“四个一”移风易俗新模式。颁布一项禁令,出台实施禁炮限炮令,既杜绝了安全隐患,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开展一项行动,组织开展“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专项行动,推动邻里关系回归了和谐;推进一项改革,探索推进殡葬改革,扭转了农村大操大办的陋习;制定一项制度,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既规范村组议事程序,又规范村民个人行为。特别是通过整治人情“通知单”异化为“催款单”的陋习,农村“人情债”更少了,“人情味”更浓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重点推介,被中宣部列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
一是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打好了“翻身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通过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2018年复绿“空心房”腾退土地6832亩,农村庭院绿化率达86%,一批“秀美村庄”竞相涌现;生活环境持续转优,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和收集点1619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8%;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万公里,建制村通公路率达100%。
二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了“好答卷”。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2018年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642家,新增556家;坚持以市场化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55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78个,华容芥菜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以现代化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建成土地服务流转中心117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6%,岳阳成功创建湖南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示范市。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跑好了“接力赛”。移风易俗涵养了新风气,通过除陋习、树新风,推动文明新风走进了千家万户;文化惠民展现了新风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持续实施“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推广计划,乡村文化活动高潮迭起;文明创建倡导了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庄、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精神文明“软实力”成为岳阳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四是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开创了“好局面”。治理制度更加完善,所有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基本形成村民议事、乡贤参事自治机制,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治理平台更加健全,建成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806个,成功开发线上“岳农”互联网平台,真正把麻烦留给了自己,把方便留给了群众。
五是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公共服务持续改善,近三年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53所,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院(卫生室)1536个、农村幸福院893个,破解了农村入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难题;社會保障持续扩面,农村低保标准、救助水平持续提高,贫困户兜底保障应保尽保,社保政策为困难群众撑起了“爱心伞”。
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岳阳市市长李爱武特别强调既要加强实践探索,也要加强理论研究。综合岳阳实践情况来看,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角”。要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坚持“农民要什么,党委政府就干什么”,确保群众打“收条”;要鼓励群众敢闯敢试,尊重基层首创性,把群众的鲜活创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好选择;要引导群众实干实为,坚持“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改变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让群众成为主力军。
第二,必须坚持以村庄规划为“主纲”。村庄规划要兼容政策共性,强化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理念,综合考虑城乡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内容,确保规划上承下接、左右衔接;村庄规划要凸显地方个性,既尊重原生态村居风貌,又引入现代生活元素,把一个个村庄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第三,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主调”。“点”上治理要从农村最突出“病灶”抓起,聚焦垃圾处理、沟渠清淤、厕所革命、畜禽养殖等问题严格挂号销号,剔除乡村污染“毒素”;“面”上治理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推动乡村生态形成良性闭环。
第四,必须坚持以产业融合为“主流”。要提升农业价值链,通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创建驰、著名商标,推动特色农业品走向市场;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坚持以工商资本下乡为抓手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培育一批“接二连三”的新业态;要完善农业利益链,引导涉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户组建产业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
第五,必须坚持以科学统筹为“主线”。要统筹考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明效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统筹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参与之手”,引导更多主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同盟军”;要统筹政策同步推出、项目同步建设、资金同步落实,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坚实支撑。
实践证明,岳阳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体现了党政主导与群众主体的有机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契合、科学理论与地方实践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路径是可行的,群众也是认可的。
(课题组成员:陈平刚、易万、张生根、樊翀、谢亢、李磊)
一、新时代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范畴,必须遵循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加快打造“五美五园”。
一是打造生态优美的绿色田园。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我国乡村现状来看:一方面,维持农村生态平衡,不仅能满足农民高品质生活需要,而且能保障农村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另一方面,保护农村青山绿水先天“基因”,留住农村山清水秀自然“福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田园,理应成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必然选项。
二是打造布局精美的宜居庄园。新农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从乡村规划看,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有新房无新貌”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踩住村民无序建房的“刹车”,通过规划约束为村民建房“定向”“掌舵”。从乡村风貌看,要加强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量身定制”,适度统一农村建房式样和风格,加快形成村庄视觉美感。从乡村设施看,公益设施不健全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硬伤”,也是城乡生活质量差异的“鸿沟”,只有补齐农村公益设施短板,才能夯实宜居乡村的基本盘。
三是打造生活甜美的幸福乐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贫穷的乡村不是美丽乡村,当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把农民增收摆在“头版头条”,让农民走出“发展无路、致富无门”的困境。要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题,当前农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相对普遍,脱贫攻坚仍在路上,只有在民生解困上为群众“遮风挡雨”,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四是打造社会和美的温馨家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理应成为我国乡村发展新常态。既要善于做“减法”,推动乡村治理还权、赋能、归位,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办”,让群众当家做主人;又要善于做“加法”,结合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信访矛盾调处力度,通过减少农村社会风险源提高农村社会和谐度。
五是打造人文唯美的乡愁故园。农村要记得住乡愁,就必须留下“历史记忆”、打上“时代烙印”。乡村文化不能“断层”,要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讲好乡村“传奇故事”,确保乡村文化不出现时代裂痕。乡村文明不能“脱轨”,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农民“余钱剩米”越来越多,更要引导农村摈弃陈规陋习,撕掉大操大办的“旧标签”,推动乡村文明理性回归。
二、岳阳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为找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坐标,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推动成立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率先湖南全省打出了一套行动“组合拳”,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岳阳模式”,岳阳农村“空心房”整治新模式获评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行动一:“空心房”整治——“小改革”打造了“大亮点”。为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田园,岳阳将“空心房”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先手棋”来抓,出台了《农村“空心房”整治实施方案》。坚持“一线贯穿”,按照“拆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以拆促建、以建促管,2018年拆除农村闲置房、危旧房、零散房、违建房等四类“空心房”1089万平方米;强化“一招总揽”,以“空心房”整治为统揽,部署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撬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绿化美化等工作,岳阳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实现“一举多得”,对农户来说,整治后土地“三权”不变,还可得到一定补偿,有利于解除后顾之忧;对乡镇来说,新增土地指标收益用于乡村基础建设,有利于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对市县来说,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有利于调优城乡建设用地布局。2018年岳阳“空心房”整治腾退土地7.7万亩,复耕交易耕地指标2.47万亩,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行动二:特色小镇创建——“小产业”形成了“大品牌”。为建设生活甜美的幸福乐园,岳阳出台《创建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工作方案》。坚持创建标准刚性化,制定了农业产业“三有”、人居环境“三化”、基层基础“三好”创建标准;坚持工作措施系统化,强化了创建引领、市场导向、资源整合、打造品牌、奖补激励五大工作抓手;坚持要素保障多元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引导、项目整合引入、工商资本引进等多元投入机制。2018年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85家,20个创建镇主导产业产值均超过当地农业产值三分之一,成功创建3个市级特色小镇,2个小镇纳入20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名单。
行动三:规范村民建房——“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为建设布局精美的宜居庄园,岳阳顺应群众期盼,创造性推动规范村民建房。在总体要求上,做到了机构队伍、规范审批、按图建房“三个100%”全覆盖;在具体措施上,做到了有村庄规划、有审批手续、有示范图集、有施工管理、有奖罚措施和批前选址到场、开工放线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五有三到场”全覆盖;在工作底线上,做到了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严禁在有安全隐患地方建房、严禁“一户多宅”建房“三个严禁”全覆盖。全市规划集中建房点992个,建成30栋以上集中建房点258个,竣工1.6万农户,农村建房审批率达到100%。
行动四:精准脱贫攻坚——“小山村”实现了“大变化”。为建设社会和美的温馨家园,岳阳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两手抓”,组成1070支市县工作队驻村帮扶。锁定“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统筹推进基础建设“补短板”、产业培育“强支撑”、易地搬迁“挪穷窝”、教育培训“治穷根”、社保兜底“全覆盖”等系列精准举措。目前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成功摘帽,31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共减少贫困人口36.3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9.46%下降到0.91%。 行动五:农村移风易俗——“小整治”淳化了“大风气”。为建设人文唯美的乡愁故园,岳阳在全市1835个村和社区系统推出“四个一”移风易俗新模式。颁布一项禁令,出台实施禁炮限炮令,既杜绝了安全隐患,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开展一项行动,组织开展“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专项行动,推动邻里关系回归了和谐;推进一项改革,探索推进殡葬改革,扭转了农村大操大办的陋习;制定一项制度,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既规范村组议事程序,又规范村民个人行为。特别是通过整治人情“通知单”异化为“催款单”的陋习,农村“人情债”更少了,“人情味”更浓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重点推介,被中宣部列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
三、岳阳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分析
一是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打好了“翻身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通过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2018年复绿“空心房”腾退土地6832亩,农村庭院绿化率达86%,一批“秀美村庄”竞相涌现;生活环境持续转优,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和收集点1619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8%;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万公里,建制村通公路率达100%。
二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了“好答卷”。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2018年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642家,新增556家;坚持以市场化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55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78个,华容芥菜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以现代化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建成土地服务流转中心117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6%,岳阳成功创建湖南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示范市。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跑好了“接力赛”。移风易俗涵养了新风气,通过除陋习、树新风,推动文明新风走进了千家万户;文化惠民展现了新风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持续实施“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推广计划,乡村文化活动高潮迭起;文明创建倡导了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庄、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精神文明“软实力”成为岳阳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四是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开创了“好局面”。治理制度更加完善,所有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基本形成村民议事、乡贤参事自治机制,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治理平台更加健全,建成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806个,成功开发线上“岳农”互联网平台,真正把麻烦留给了自己,把方便留给了群众。
五是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公共服务持续改善,近三年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53所,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院(卫生室)1536个、农村幸福院893个,破解了农村入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难题;社會保障持续扩面,农村低保标准、救助水平持续提高,贫困户兜底保障应保尽保,社保政策为困难群众撑起了“爱心伞”。
四、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岳阳市市长李爱武特别强调既要加强实践探索,也要加强理论研究。综合岳阳实践情况来看,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角”。要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坚持“农民要什么,党委政府就干什么”,确保群众打“收条”;要鼓励群众敢闯敢试,尊重基层首创性,把群众的鲜活创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好选择;要引导群众实干实为,坚持“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改变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让群众成为主力军。
第二,必须坚持以村庄规划为“主纲”。村庄规划要兼容政策共性,强化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理念,综合考虑城乡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内容,确保规划上承下接、左右衔接;村庄规划要凸显地方个性,既尊重原生态村居风貌,又引入现代生活元素,把一个个村庄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第三,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主调”。“点”上治理要从农村最突出“病灶”抓起,聚焦垃圾处理、沟渠清淤、厕所革命、畜禽养殖等问题严格挂号销号,剔除乡村污染“毒素”;“面”上治理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推动乡村生态形成良性闭环。
第四,必须坚持以产业融合为“主流”。要提升农业价值链,通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创建驰、著名商标,推动特色农业品走向市场;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坚持以工商资本下乡为抓手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培育一批“接二连三”的新业态;要完善农业利益链,引导涉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户组建产业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
第五,必须坚持以科学统筹为“主线”。要统筹考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明效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统筹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参与之手”,引导更多主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同盟军”;要统筹政策同步推出、项目同步建设、资金同步落实,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坚实支撑。
实践证明,岳阳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体现了党政主导与群众主体的有机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契合、科学理论与地方实践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路径是可行的,群众也是认可的。
(课题组成员:陈平刚、易万、张生根、樊翀、谢亢、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