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状态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精彩的导入可以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新课的导入。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对比导入法、范例导入法、情境导入、直接导入法、设疑导入、故事导入、旧知导入法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注意什么;适合方法促进教学
如何结合学情、设计出自然、合理的导入是一堂好课良好的开始,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如何有效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下面本人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一)合理化
课堂导入不应只是热闹繁华的序曲,其关键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新课教学服务。
时间合理化:一堂信息技术课有导入、新知讲授、课堂练习、作品展示(作品检验)、小结等多个教学环节。过多的把时间放在导入上必然影响新知授课的时间,显得华而不实。从时间角度而言,合适的课堂导入应该在5分钟左右,过长反而会让人觉得头重脚轻,主次颠倒。
内容合理化:就是导入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真正的达到很好的介入主题的环节,它应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做出良好的介入。
(二)巧妙化
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设计导入时应该尽可能的构思巧妙、趣味性强、还可以与游戏练习在一起。比如我在上《指法练习》一课当中,导入部分就直接以教师示范一场金山打字中《激流勇进》游戏入手,在游戏的激情示范当中激发了学生喜欢玩游戏心理,学生大显生手的欲望尤为强烈,在有效的结合打字游戏特点的情况下,挑出学生的玩性,无疑不为一个巧妙的导入。
(三)适合化
适合化在这里指的是导入要结合授课对象的学情特点。同为初中学生低段学情与高段学情又会是截然不同的,在完善的考虑完以上三点注意地方以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很重要的。我们导入课题时需要考虑的是孩子是否能听懂在说什么?是什么意思?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才是最关键的。
二、促进教学是关键
(一)对比导入法
对比法通常是把两个不同视觉效果的信息进行比较,从感官上让学生比较能较直接契入的比较出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使学生感觉到哪个作品更美。对比法是最常用、简单的方法。如在教授七年级第一学期WORD文章标题修饰为《艺术字的制作》一课当中,较为简单的使用有艺术字和没有艺术字的效果进行对比,学生一眼就喜欢有艺术字的文章。快速、直接的感官对比起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范例导入法
所谓范例导入法就是用教师做好的作品做范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产生羡慕感而被作品的精美折服。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范例导入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能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示范作品。学生通过范例演示,较为容易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制作电子小报》一课中,教师首先展示一份关于海底世界的电子小报,征求学生意见:今天老师再一次带领大家去游览海底世界,愿意吗?”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电子小报,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份呢?”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展示另一幅现成的作品。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哇!真漂亮”。接下去,教师就会根据制作电子小报所需要学习的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示范讲解。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引导来开展本节课的学习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导入案例,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良好。
(三)情境导入法
好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好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撩起求知欲,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得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人类是需要发现、研究、探究,而情境导入恰恰满足了人类的心理需要。学生更是希望被教师所满足这个需要,因此,情境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好方法。
(四)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不借助其它引导性材料,直接呈现课题,快速的进入主题。是在教学中较为快捷的一种方法。如;使用WORD软件绘图工具制作一个大红灯笼,并且灯笼当中插入艺术字体“福”。这一课我会直接让学生看现成的作品,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个大红灯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学生会说出一些制作方法,有对,有错,利用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接下来就会利用学生的不同说法,导出它真正的制作方法。
(五)设疑导入法
在教学当中需要经常变化导入的方法,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学习才有兴趣。设计设置疑问的课堂导入也是集中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在课堂当中也随处可见。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設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讲。
好的方法还有很多,找到适合教学的就是最好的,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究、积极开“导”出好的教学方法,“导”出一节好课。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注意什么;适合方法促进教学
如何结合学情、设计出自然、合理的导入是一堂好课良好的开始,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如何有效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下面本人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一)合理化
课堂导入不应只是热闹繁华的序曲,其关键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新课教学服务。
时间合理化:一堂信息技术课有导入、新知讲授、课堂练习、作品展示(作品检验)、小结等多个教学环节。过多的把时间放在导入上必然影响新知授课的时间,显得华而不实。从时间角度而言,合适的课堂导入应该在5分钟左右,过长反而会让人觉得头重脚轻,主次颠倒。
内容合理化:就是导入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真正的达到很好的介入主题的环节,它应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做出良好的介入。
(二)巧妙化
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设计导入时应该尽可能的构思巧妙、趣味性强、还可以与游戏练习在一起。比如我在上《指法练习》一课当中,导入部分就直接以教师示范一场金山打字中《激流勇进》游戏入手,在游戏的激情示范当中激发了学生喜欢玩游戏心理,学生大显生手的欲望尤为强烈,在有效的结合打字游戏特点的情况下,挑出学生的玩性,无疑不为一个巧妙的导入。
(三)适合化
适合化在这里指的是导入要结合授课对象的学情特点。同为初中学生低段学情与高段学情又会是截然不同的,在完善的考虑完以上三点注意地方以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很重要的。我们导入课题时需要考虑的是孩子是否能听懂在说什么?是什么意思?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才是最关键的。
二、促进教学是关键
(一)对比导入法
对比法通常是把两个不同视觉效果的信息进行比较,从感官上让学生比较能较直接契入的比较出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使学生感觉到哪个作品更美。对比法是最常用、简单的方法。如在教授七年级第一学期WORD文章标题修饰为《艺术字的制作》一课当中,较为简单的使用有艺术字和没有艺术字的效果进行对比,学生一眼就喜欢有艺术字的文章。快速、直接的感官对比起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范例导入法
所谓范例导入法就是用教师做好的作品做范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产生羡慕感而被作品的精美折服。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范例导入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能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示范作品。学生通过范例演示,较为容易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制作电子小报》一课中,教师首先展示一份关于海底世界的电子小报,征求学生意见:今天老师再一次带领大家去游览海底世界,愿意吗?”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电子小报,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份呢?”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展示另一幅现成的作品。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哇!真漂亮”。接下去,教师就会根据制作电子小报所需要学习的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示范讲解。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引导来开展本节课的学习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导入案例,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良好。
(三)情境导入法
好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好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撩起求知欲,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得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人类是需要发现、研究、探究,而情境导入恰恰满足了人类的心理需要。学生更是希望被教师所满足这个需要,因此,情境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好方法。
(四)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不借助其它引导性材料,直接呈现课题,快速的进入主题。是在教学中较为快捷的一种方法。如;使用WORD软件绘图工具制作一个大红灯笼,并且灯笼当中插入艺术字体“福”。这一课我会直接让学生看现成的作品,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个大红灯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学生会说出一些制作方法,有对,有错,利用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接下来就会利用学生的不同说法,导出它真正的制作方法。
(五)设疑导入法
在教学当中需要经常变化导入的方法,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学习才有兴趣。设计设置疑问的课堂导入也是集中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在课堂当中也随处可见。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設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讲。
好的方法还有很多,找到适合教学的就是最好的,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究、积极开“导”出好的教学方法,“导”出一节好课。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