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着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突破,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核心。研究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对于深入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共产党人;独特创造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12-02
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提出和确立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科学体系是在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毛泽东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明确提出要把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形成了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科学思想体系。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根本目的上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建设,有一个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点。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这里,产业无产阶级的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尤其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体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在这种条件下,党要发展壮大自己的组织,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只从城市产业工人中吸收党员是不够的,党必须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中吸收革命分子入党。因此,大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他们愿意接受党的教育,跟着共产党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但是,他们参加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把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性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和作风带到共产党内,这就必然要引起党内的种种思想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理论根据上看,是由党内的本质矛盾所决定的,什么是党内的本质矛盾呢?毛泽东和刘少奇等对此都有明确的论述。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党内存在着“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若不解决,就会影响我们顺利前进。这个矛盾就是“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有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1]。刘少奇说:“在我们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2]因此,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周恩来最先提出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在1928年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几乎在同一时期,周恩来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也指出:“尤其在党员成分上,农民占75%。因此,这种小资产阶级意识还有大大发展的可能。要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第一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尤其要坚决地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4]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问题。他认为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思想斗争。还具体地分析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明确提出了纠正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指明了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奠定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根本任务上看,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教育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能够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内容和途径上看,毛泽东等不仅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正确论断,而且在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径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于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时,毛泽东在总结24年来党在纠正各种错误思想的经验时,主张“更大地开展党内的思想教育”,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5]而掌握思想教育,首先是教育好党的各级干部。毛泽东1929年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古田会议决议》),首先是对干部讲的。他在以后各个历史时期所写的文章,以及所作的许多报告、讲],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多数都是对干部讲的,是为了教育干部。毛泽东认为,干部是教育人的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干部思想端正了,觉悟提高了,教育一般党员和非党员群众的事就好办了。
关于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毛泽东认为,首先要做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以便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学习的时候就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6]他特别强调党的干部更应当学习和研究,因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7]他告诫我们的干部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不应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只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对于党的思想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在于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为此,他提出进行思想整顿的问题。所谓思想整顿,就是要在党内“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8]使所有的党员都受到教育,普遍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于思想建设的途径,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把加强党性修养看作应遵循的途径。为了帮助党员增强党性和进行党性修养,刘少奇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中,对于什么是共产党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作了科学的阐述。党性修养的内容很广泛,有政治理论上的修养,思想意识上的修养,组织纪律上的修养,道德品质上的修养,工作作风上的修养,科学文化的修养,等等。所谓“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9]为了推动全体党员重视和加强党性修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1年7月1日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根据当时党所处的农村和分散游击战争的环境,强调在党性锻炼中要特别注意克服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分散主义,只有克服了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生观。《决定》指出,所有党员“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之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10]《决定》还“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每个负责的干部,都要深刻反省自己的弱点,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应有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11]《决定》强调,只有抓住思想意识修养和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思想改造,才能成为一个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
除了进行经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外,中国共产党还创造了整风整党和“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系统地对党员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集中地对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以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党性,统一思想,端正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经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对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小资产阶级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方法方面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从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感想当作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把树木当作森林。二是在政治倾向方面,一般地容易表现为左右摇摆。小资产阶级革命家许多代表人物希望革命马上胜利,以求根本改变他们的地位,他们对于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忍耐心,对于“左”的革命词句和口号有很大的兴趣,容易发生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情绪和行为。三是在组织生活方面,由于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的限制,特别由于中国的落后的分散的宗法社会和帮、行会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组织生活上的倾向,容易表现为脱离群众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党长期地处在分散的乡村游击战争中的情况,更有利于这种倾向的发展。六届七中全会决议指出:“如果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这些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的旧有思想坚决地分清界限,严肃地、但是恰当地和耐心地进行教育和斗争,则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不但不能克服,而且必然力图以他们自己的本来面貌来代替党的无产阶级先进部队的面貌,实行篡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12]六届七中全会决议集延安整风成果之大成,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状况、原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纠正这一问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途径和方针。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党的七大上的有关报告,标志着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科学体系的形成。
全国解放后党成为执政党以来,党曾多次自觉地运用整风形式,对党员和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使党得到了迅速而健康地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是同党的长期建设分不开的,也是同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要错误倾向,有领导、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整风、整党、先进性教育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分不开的。用整风和先进性教育的形式教育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和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3][5][6][7][8]毛泽东选集(3)(1)(3)(2)(2)(3)(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9]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11][12]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责任编辑 李秀华
[关键词]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共产党人;独特创造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12-02
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提出和确立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科学体系是在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毛泽东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明确提出要把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形成了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科学思想体系。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根本目的上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建设,有一个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点。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这里,产业无产阶级的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尤其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体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在这种条件下,党要发展壮大自己的组织,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只从城市产业工人中吸收党员是不够的,党必须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中吸收革命分子入党。因此,大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他们愿意接受党的教育,跟着共产党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但是,他们参加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把小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性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和作风带到共产党内,这就必然要引起党内的种种思想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理论根据上看,是由党内的本质矛盾所决定的,什么是党内的本质矛盾呢?毛泽东和刘少奇等对此都有明确的论述。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党内存在着“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若不解决,就会影响我们顺利前进。这个矛盾就是“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有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1]。刘少奇说:“在我们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2]因此,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周恩来最先提出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在1928年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几乎在同一时期,周恩来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也指出:“尤其在党员成分上,农民占75%。因此,这种小资产阶级意识还有大大发展的可能。要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第一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尤其要坚决地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4]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问题。他认为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思想斗争。还具体地分析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明确提出了纠正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指明了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奠定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根本任务上看,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教育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能够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
从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内容和途径上看,毛泽东等不仅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正确论断,而且在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径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于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时,毛泽东在总结24年来党在纠正各种错误思想的经验时,主张“更大地开展党内的思想教育”,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5]而掌握思想教育,首先是教育好党的各级干部。毛泽东1929年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古田会议决议》),首先是对干部讲的。他在以后各个历史时期所写的文章,以及所作的许多报告、讲],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多数都是对干部讲的,是为了教育干部。毛泽东认为,干部是教育人的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干部思想端正了,觉悟提高了,教育一般党员和非党员群众的事就好办了。
关于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毛泽东认为,首先要做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以便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学习的时候就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6]他特别强调党的干部更应当学习和研究,因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7]他告诫我们的干部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不应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只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对于党的思想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在于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为此,他提出进行思想整顿的问题。所谓思想整顿,就是要在党内“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8]使所有的党员都受到教育,普遍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于思想建设的途径,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把加强党性修养看作应遵循的途径。为了帮助党员增强党性和进行党性修养,刘少奇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中,对于什么是共产党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作了科学的阐述。党性修养的内容很广泛,有政治理论上的修养,思想意识上的修养,组织纪律上的修养,道德品质上的修养,工作作风上的修养,科学文化的修养,等等。所谓“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9]为了推动全体党员重视和加强党性修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1年7月1日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根据当时党所处的农村和分散游击战争的环境,强调在党性锻炼中要特别注意克服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分散主义,只有克服了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生观。《决定》指出,所有党员“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之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10]《决定》还“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每个负责的干部,都要深刻反省自己的弱点,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应有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11]《决定》强调,只有抓住思想意识修养和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思想改造,才能成为一个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
除了进行经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外,中国共产党还创造了整风整党和“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系统地对党员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集中地对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以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党性,统一思想,端正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经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对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小资产阶级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方法方面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从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感想当作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把树木当作森林。二是在政治倾向方面,一般地容易表现为左右摇摆。小资产阶级革命家许多代表人物希望革命马上胜利,以求根本改变他们的地位,他们对于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忍耐心,对于“左”的革命词句和口号有很大的兴趣,容易发生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情绪和行为。三是在组织生活方面,由于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的限制,特别由于中国的落后的分散的宗法社会和帮、行会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组织生活上的倾向,容易表现为脱离群众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党长期地处在分散的乡村游击战争中的情况,更有利于这种倾向的发展。六届七中全会决议指出:“如果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这些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的旧有思想坚决地分清界限,严肃地、但是恰当地和耐心地进行教育和斗争,则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不但不能克服,而且必然力图以他们自己的本来面貌来代替党的无产阶级先进部队的面貌,实行篡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12]六届七中全会决议集延安整风成果之大成,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状况、原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纠正这一问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途径和方针。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党的七大上的有关报告,标志着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科学体系的形成。
全国解放后党成为执政党以来,党曾多次自觉地运用整风形式,对党员和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使党得到了迅速而健康地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是同党的长期建设分不开的,也是同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要错误倾向,有领导、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整风、整党、先进性教育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分不开的。用整风和先进性教育的形式教育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和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3][5][6][7][8]毛泽东选集(3)(1)(3)(2)(2)(3)(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9]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11][12]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责任编辑 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