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法,渗透学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会解决问题远不如会提出问题重要。同理,使学生“学会语文”远不如使学生“会学语文”重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实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一理念正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正在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就必须研究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
  
  一、学法渗透的本质意义
  
  学法渗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多地领会到学习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学法渗透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的具体实践,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走向主导、学生走向主体的体现。学法渗透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一种体验、一种实践。它一方面能使教学双方融洽协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它能让教学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要学生学”走向“学生要学”,从心理上调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二、学法渗透的基本特性
  
  1.学法渗透的规律性
  教学的整个过程,一方面是研究课程走向文本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研究学生,深入学生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渗透,既要研究文本的构造,又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规律、能力形成的规律等教学规律;同时要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心理特点,摸索出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规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渗透要根据思维规律来实施,以利于学生的有效思维。学法渗透的结构应按一定先后顺序组合,符合科学程序,前一个程序是后一个程序的基础,后一个程序是前一个程序的继续与发展;它的效应是简化思维过程,从而简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益。例如背诵一篇课文,科学的背诵方法应是:在把握课文大体内容后,先掌握文章各部分内容,理出文章的思路及内在联系;再寻找关键词句作记忆的支撑点,把文章内容连缀起来;再回忆,尝试背诵,寻找遗漏,分析原因;最后诵读难记的句、句群、段落,再试背。这种背诵方法符合科学的记忆程序,它有诸多的思维因素参与,符合思维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指导学生掌握学法。二要遵循认识规律,先在教学中展示科学的教学思路和合乎逻辑的教学过程,渗透学法,融学法于教学中,使学生从中领悟、理解学法,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学法。三要引导学生评价学法。一种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虽然在某一学习内容的具体操作中有了观察和思考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但其科学之处尚不了然。通过评议,学生便了解到某一学法的科学之处,能更自觉地运用之。
  
  2.学法渗透的指向性
  教学是有目标的,学习也是有目标的,渗透只是从方法层面指导学生学习,从理念层面来规范教学。但是,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任何一种学法渗透都是指向一定目标的,都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因此,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法,有什么样的内容就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一要仔细认真地研究学生,深入掌握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规律;二要研究文本。我们的备课,往往只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的解读。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应该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文本,以学论教,形成教学方案,使目的明确,使学法渗透富有层次性和序列性。
  
  3.学法渗透的情境性
  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表达一定的意思,涉及到很多方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渗透学法,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单一操作,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法。学生要读懂一篇课文就得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学法。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包括:预习、识字、解词、语句分析、分层、归纳段意层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朗读、默读、背诵、质疑问难、做读书笔记、查阅工具书、复习等方方面面的子方法。以上这些子学法,即有单项学法又有各自特有的多种学法。如词句分析的方法就有:图示展现法、联想旁通法、词语突破法、成分扩缩法、层层剥笋法、句式比较法、上挂下联法、归纳合并法、关系理清法、抓住句眼法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因字因词因句因段因篇而异,创设不同情境,作点点滴滴的学法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掌握多种多样的学法,以便迅速地高效地掌握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各种知识;二要训练学生根据具体学习情境的需要,确定、选择相应学法的能力;三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积累学法。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学法,应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学法的操作程序与要点,从而掌握某种学法,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学法作分门别类的整理,整理出各种子学法,从而积累学法,丰富学法。
  
  4.学法渗透的系统性
  语文知识具有自身的系统性,这一系统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呈现着自身的层次系列。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法指导渗透由此而产生自身的系统性,呈现着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系列。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分层次渗透学法。低年级着重渗透字词句的学法,中年级着重渗透段落的学法,高年级着重渗透篇章的学法。二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语文基本功训练重点,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由生疏到熟练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法。三要通盘考虑整个小学阶段的学法渗透,把学法归类归项,理出层次,前后照应,后一次指导与前几次指导有机联系,逐步提高,逐步深化。
其他文献
以CO2水溶液的平衡体系为载体,以真实问题为情境,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建模历程的四阶段八环节,搭建“情境线-素养线-结构线-知识线”四线一体的教学框架,进行“勒夏特
一、企业集团的产生及发展1、企业集团的概念日本是最早使用&#39;企业集团&#39;概念的国家,日本<经济词典>将企业集团概述为&#39;多数企业相互保持独立性、并相互持股,在融资
国际上银行业的经营范围曾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性银行模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经营模式.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追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尝试。    一、精心设计教案    有人说,教师的备课是一
基于高速铁路设备故障文本数据,提出高速铁路信号设备故障诊断方法。根据信号道岔设备故障文本数据,结合专家经验,构建两级道岔故障诊断类别;针对信号道岔设备故障样本不均衡
据统计,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数学教材,练习课所占课时均在五分之三左右。如何使练习课如新授课般“完整”、“智慧”、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发展与提高?经过对我校省级重点课题“‘三习’开放式课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之一“高年级数学练习课的实践研究”,—个多学期的实践与思考,我对练习课有了些许初浅的感悟。  教学设计 大题小作——有思想地构建数学练习课  过去:在曾经
宜昌,长江三峡的门户,渝东鄂西的咽喉。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大江截流、翻坝运输的实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客运市场争夺战,尤以春运为甚。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