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公有制的相关问题,首先,总结了部分学者在公有制问题上的理论与看法,包括公有制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经济效率研究;其次,总结分析了这些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致性和矛盾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的浅见。
关键词:公有制;市场经济;效率
一、近年公有制相关理论的发展
1.公有制的基本概念
刘永佶认为公有制是劳动者生存与发展的形式,具体表现为素质技能提高了的劳动者经过斗争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的制度,是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关系,所以公有制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制度形式。
他在《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一文中认为公有制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更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所以其主体是拥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劳动者;任何所有制的性质都是由其主体的利益决定的,公有制的性质就是在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体系;公有制的目的是提高和发展自由联合的劳动者素质技能的,这也是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内在要求;所有权主体与占有权行使机构的矛盾是公有制的主要矛盾,公有制的原则是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民主控制,这里的关键就是确立并保证劳动者的民主权;公有制的机制是劳动社会主义法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何规定、实施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选举和控制上。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李太淼在文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2007)中认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相反,它们还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在: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3.公有制经济的效率研究
刘浩在文章《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中通过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反驳了部分学術作者根据实证研究得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推论。他借鉴西方经济学区分三种效率的做法,认为公有制经济在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上有优势,但其技术效率受知识资本的制约,所以公有制总效率的优势可能被外资民营的技术效率优势所掩盖,同时由于公有制经济内容广泛(包括但远远不只公有制企业效率)、样本偏差和研究发法的局限性,关于公有制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的数据得不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
李济广在《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中认为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判断公有制效率,因为国有企业工资保险福利比重大、税收负担重、利息支出也多,而利润只是增加值或总产出的一部分;社会负担重、体制未理顺、改革失误、政府作用不力等诸多客观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效益和效率问题;公有制企业在社会贡献率等指标上高于非公有制企业,而国有经济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宏观效率上;公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强和宏观效率高。
郝大明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中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101886家工业企业法人数据资料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分类,运用投入产出效率来测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得出与外资合资经营企业模式和国有与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模式的效率较高的结果。经过分析,他认为在目前环境状态下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效率,首先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既能得到它们的支持又要摆脱其行政干预;其次是要适应市场变化, 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
阮敏在《公有制效率:假说与经验证据》一文中认为在承认生产力标准及其具体化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动态效率标准和交易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一个假说: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公有制是有较高效率的;利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的,并且这一经验结论不受国别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影响,因此具有统计上的稳健性。
二、对以上文章的简要总结讨论
公有制理论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同的学者中出现不同的解释甚至相互矛盾的说法。对于公有制经济效率问题无疑是大家争论最多的领域,国有企业效率普遍低于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很多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者也批判了以此为论据推断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因为其效率的衡量指标不全面、样本有片或研究方法有局限性,有的学者利用效率的不同种类的区分从正面论证了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表明公有制在微宏观层面的相对优势,还有学者利用实证研究证明了公有制的高效率不受经济和国别的影响。
我们要中立、客观的看待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以及在消灭剥削建立和谐劳资、维持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公有制经济的诸多问题。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总需求不足,而相对的,公有制经济必然的内生总需求膨胀,公有制经济也有可能存在经济波动,且在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下,腐败极易滋生;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看,国有企业的效率偏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腐败横生、垄断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过高等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弥补公有制的不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保障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现的渠道。(2)在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上,同时与私有制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自觉地科学配置资源的条件,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最重要的关系全局的生产力,既发挥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3)在微观经济运行层面上,私有制在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应统一于公平与效率,缺一不可。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如何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过去我们偏向于效率,强调解放生产力、“又快又好”的发展,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公平”的缺失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缺乏“公平”,整个社会的劳动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效率”的提高。由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远未完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佶.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
[2]李太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3]刘浩.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J].财经研究.2004-3
[4]李济广.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
[5]郝大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6]阮敏.公有制效率:假说与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09(3)
关键词:公有制;市场经济;效率
一、近年公有制相关理论的发展
1.公有制的基本概念
刘永佶认为公有制是劳动者生存与发展的形式,具体表现为素质技能提高了的劳动者经过斗争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的制度,是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关系,所以公有制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制度形式。
他在《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一文中认为公有制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更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所以其主体是拥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劳动者;任何所有制的性质都是由其主体的利益决定的,公有制的性质就是在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体系;公有制的目的是提高和发展自由联合的劳动者素质技能的,这也是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内在要求;所有权主体与占有权行使机构的矛盾是公有制的主要矛盾,公有制的原则是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民主控制,这里的关键就是确立并保证劳动者的民主权;公有制的机制是劳动社会主义法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何规定、实施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选举和控制上。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李太淼在文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2007)中认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相反,它们还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在: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3.公有制经济的效率研究
刘浩在文章《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中通过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反驳了部分学術作者根据实证研究得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推论。他借鉴西方经济学区分三种效率的做法,认为公有制经济在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上有优势,但其技术效率受知识资本的制约,所以公有制总效率的优势可能被外资民营的技术效率优势所掩盖,同时由于公有制经济内容广泛(包括但远远不只公有制企业效率)、样本偏差和研究发法的局限性,关于公有制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的数据得不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
李济广在《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中认为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判断公有制效率,因为国有企业工资保险福利比重大、税收负担重、利息支出也多,而利润只是增加值或总产出的一部分;社会负担重、体制未理顺、改革失误、政府作用不力等诸多客观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效益和效率问题;公有制企业在社会贡献率等指标上高于非公有制企业,而国有经济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宏观效率上;公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强和宏观效率高。
郝大明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中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101886家工业企业法人数据资料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分类,运用投入产出效率来测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得出与外资合资经营企业模式和国有与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模式的效率较高的结果。经过分析,他认为在目前环境状态下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效率,首先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既能得到它们的支持又要摆脱其行政干预;其次是要适应市场变化, 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
阮敏在《公有制效率:假说与经验证据》一文中认为在承认生产力标准及其具体化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动态效率标准和交易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一个假说: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公有制是有较高效率的;利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的,并且这一经验结论不受国别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影响,因此具有统计上的稳健性。
二、对以上文章的简要总结讨论
公有制理论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同的学者中出现不同的解释甚至相互矛盾的说法。对于公有制经济效率问题无疑是大家争论最多的领域,国有企业效率普遍低于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很多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者也批判了以此为论据推断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因为其效率的衡量指标不全面、样本有片或研究方法有局限性,有的学者利用效率的不同种类的区分从正面论证了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表明公有制在微宏观层面的相对优势,还有学者利用实证研究证明了公有制的高效率不受经济和国别的影响。
我们要中立、客观的看待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以及在消灭剥削建立和谐劳资、维持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公有制经济的诸多问题。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总需求不足,而相对的,公有制经济必然的内生总需求膨胀,公有制经济也有可能存在经济波动,且在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下,腐败极易滋生;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看,国有企业的效率偏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腐败横生、垄断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过高等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弥补公有制的不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保障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现的渠道。(2)在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上,同时与私有制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自觉地科学配置资源的条件,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最重要的关系全局的生产力,既发挥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3)在微观经济运行层面上,私有制在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应统一于公平与效率,缺一不可。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如何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过去我们偏向于效率,强调解放生产力、“又快又好”的发展,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公平”的缺失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缺乏“公平”,整个社会的劳动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效率”的提高。由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远未完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佶.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
[2]李太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3]刘浩.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J].财经研究.2004-3
[4]李济广.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
[5]郝大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6]阮敏.公有制效率:假说与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