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材料要求较低的优点,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教师应对现有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本文主要探究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98-02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应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参与,培养其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需要充足的教具与材料支持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材料与教具有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自制教具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并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1]。
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的运用意义
1.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其有效规避了单纯以理论形式展开教学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尤其对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来说,其十分强调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与教具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不仅可使科学实验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
1.2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受到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科学实验虽兴趣有余,但仍不能完全理解。再加上科学实验本身存在一些较抽象、复杂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可发挥自制教具的取材于生活、制作简单、寓教于乐与生动演示等优势,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2]。
1.3 有利于渗透生本理念
这里所说的生本理念,既是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指以生活为本进行科学思想渗透的理念。自然科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他们才会真正地接纳自然科学。运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因为自制教具所采用的材料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制作也简单,同时其中包含一些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所以学生会十分自然地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理解生活中的其他知识。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的,还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因需制宜,合理选择自制教具的运用时机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所需的器具仍不够完备,有的学校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对于一些有拓展性及更为深入的知识的教学支持明显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自制教具,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而拓宽其学习视野。同时面对一些对实验用具要求不高、较为浅显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节省一定的教学资源。对于一些内容严谨、教具要求较高的自然科学实验,学校必然会配备有相应的实验器材,这时再采用自制教具明显不合适,教师需要对此做出正确规划。
如在组织“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时,教师便可将水槽、塑料袋作为实验用具,在塑料袋中装满空气并扎紧袋口,将塑料袋放入事先装有水的水槽中,接下来慢慢张开袋口使空气“跑”掉,引导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这样不仅体现了自制教具的简便性,还能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而在开展“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时,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在使用时还需搭配玻片、碘酒、滴管与吸水纸等,其操作要求是较为严格的,因此教师无需自制教具。
2.2 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自制教具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的优化及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开展“铁生锈”的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准备食用油、铁钉、试管及蒸馏水等,让学生两两配合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将铁钉放在试管中,倒入蒸馏水,使蒸馏水没过钉子的一半;有的学生将钉子放在试管中,倒入蒸馏水,使蒸馏水没过钉子的一小半,之后再倒入油将钉子全部淹没;还有的学生将钉子放在干燥的试管中,之后在试管口塞上放有少量干燥剂的棉花,用橡皮塞封住试管口。一星期后,再让学生观察铁钉的变化,并将观察的结果在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与讨论。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还能提升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3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对客观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希望通过动手来发现新的现象、学习新的知识。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其提供探究的环境与机会,培养其探究能力。自制教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师在开展自制教具的教学活动时,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实际,切实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兴趣。由于一些小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
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教师便可利用白纸、平面镜及蜡烛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制作教学用具,向学生展示“平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同时阐述相关的原理,以变化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其主动学习。
总之,自制教具教学方式集创新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采用该方式可有效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教师需要把握住具体的运用时机,并加强引导,寓教于乐,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莉.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知识经济,2019(13).
[2]王献敏.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3]梁淑娥.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98-02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应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参与,培养其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需要充足的教具与材料支持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材料与教具有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自制教具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并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1]。
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的运用意义
1.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其有效规避了单纯以理论形式展开教学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尤其对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来说,其十分强调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与教具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不仅可使科学实验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
1.2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受到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科学实验虽兴趣有余,但仍不能完全理解。再加上科学实验本身存在一些较抽象、复杂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可发挥自制教具的取材于生活、制作简单、寓教于乐与生动演示等优势,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2]。
1.3 有利于渗透生本理念
这里所说的生本理念,既是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指以生活为本进行科学思想渗透的理念。自然科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他们才会真正地接纳自然科学。运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因为自制教具所采用的材料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制作也简单,同时其中包含一些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所以学生会十分自然地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理解生活中的其他知识。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的,还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因需制宜,合理选择自制教具的运用时机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所需的器具仍不够完备,有的学校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对于一些有拓展性及更为深入的知识的教学支持明显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自制教具,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而拓宽其学习视野。同时面对一些对实验用具要求不高、较为浅显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节省一定的教学资源。对于一些内容严谨、教具要求较高的自然科学实验,学校必然会配备有相应的实验器材,这时再采用自制教具明显不合适,教师需要对此做出正确规划。
如在组织“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时,教师便可将水槽、塑料袋作为实验用具,在塑料袋中装满空气并扎紧袋口,将塑料袋放入事先装有水的水槽中,接下来慢慢张开袋口使空气“跑”掉,引导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这样不仅体现了自制教具的简便性,还能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而在开展“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时,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在使用时还需搭配玻片、碘酒、滴管与吸水纸等,其操作要求是较为严格的,因此教师无需自制教具。
2.2 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自制教具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的优化及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开展“铁生锈”的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准备食用油、铁钉、试管及蒸馏水等,让学生两两配合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将铁钉放在试管中,倒入蒸馏水,使蒸馏水没过钉子的一半;有的学生将钉子放在试管中,倒入蒸馏水,使蒸馏水没过钉子的一小半,之后再倒入油将钉子全部淹没;还有的学生将钉子放在干燥的试管中,之后在试管口塞上放有少量干燥剂的棉花,用橡皮塞封住试管口。一星期后,再让学生观察铁钉的变化,并将观察的结果在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与讨论。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还能提升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3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对客观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希望通过动手来发现新的现象、学习新的知识。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其提供探究的环境与机会,培养其探究能力。自制教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师在开展自制教具的教学活动时,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实际,切实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兴趣。由于一些小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
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教师便可利用白纸、平面镜及蜡烛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制作教学用具,向学生展示“平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同时阐述相关的原理,以变化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其主动学习。
总之,自制教具教学方式集创新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采用该方式可有效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教师需要把握住具体的运用时机,并加强引导,寓教于乐,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莉.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知识经济,2019(13).
[2]王献敏.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3]梁淑娥.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