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课程实施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充分明晰新课程实施理念取向的前提下,分析转变教师角色对新课程实施的意义,提出教师要成为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创生者、学生的楷模、课堂的管理者和协助者、心理辅导者。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 理念 教师角色
  
  一、新课程实施理念取向
  
  1.全面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改变知识本位的价值观,从目标和实施的角度上,体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主动发展的理念
  主动发展包括学生、教师两方面的主动发展。一方面,新课程实施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生命在场,“物质生命在场”“精神生命在场”和“发展性生命在场”的统一与和谐发展。
  3.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新课程在内容上超越了科学世界的束缚,极力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4.建构主义的理念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因此,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
  
  二、转变教师角色对新课程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的核心作用
  新课程理念实施要求教师主动建构课程知识与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意义建构;主动协调时间、学生情绪、课堂氛围、纪律等其他因素,使他们产生最大的合力以支持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合作和主观努力,再完善的新课程方案也只是在纸上谈兵。
  2.有利于学生体验创生性的新课程
  在实践的课程范式中,“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育权力部门和课程专家的“工具”。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以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为指导,改造预设的课程,并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是课程的一部分,因而教师就是课程的直观呈现。
  
  三、转变教师角色,促进新课程实施
  
  1.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整个人性或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培养其学会学习的能力;引导其主动参与教育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让学习真正成为自主性的快乐意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从业人员,本身就具备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近的改进意见。相对于游离在教学之外的研究者来说,站在一线的教师对于教学改进研究更有发言权。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批判与反思的态度来不断推进革新,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这就会改变教师作为教学技术员的角色,使其在课程实施和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课程的创生者
  如何使教学工作不脱离学生感知的世界,顺利完成课程计划。课程缔造成为师生完成课程实施的最好选择。教师根据自己的人生履历、生活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建构,使其贴近学生生活。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的创生,指导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或顺应完成对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师生共同作为课程创生的主体,无疑为教学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吸取了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4.学生的楷模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有语言、动作、表情、衣着等都会被学生当成观察模仿的对象。而这种权威似的模仿对象,更会对学生心灵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课堂实施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并充分运用这一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作用更为明显。
  5.课堂的管理者、协助者
  教师只有做好课堂的管理者、协助者,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实施。作为管理者,教师要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念,并以此评价学生的行为正确与否。教师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生守则,变他律为自律。
  6.心理辅导者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诊断治疗技巧,了解每个学生心理特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更是要施以积极的指导和关怀。了解一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掌握一些心理疏导技术,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减少焦虑和紧张。特别是考试指挥棒横行的现今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深远而长久的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一、做孩子们的偶像  作为班主任,人格的魅力是无限的,这是凌驾于他的工作能力之上的。用自己的行动去说服学生,胜于一百句空话。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群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  二、做孩子们中的一员  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心
一、课堂教学创新化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改重点,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学校废除了旧的“注入式”等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学式。课堂讲求师生互动效应,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练习、教师适时“点拨”中,努力提高创新意识,把思维活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要把“绪言”课上好  如初三的“绪言”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化学课,除了做好一些实验,还可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常识。又如高一第一节课,可以先展示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引入了“纳米”这个单位,然后介绍化学史上的一些重大成就,再介绍一些新型材料及能源、环境问题,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就有这样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以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分析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达到的标准。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评价标准    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的学生总在阅读题中丢这样那样的分,有的读不明白文中的意思,有的则理解有误……在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条件下这些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激趣是很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数学中合作学习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是生源的素质越来越差。其中根本原因是城乡的教学条件差距是越来越大。一些经济条件略微好一点的家庭,或者成绩略微好一点的学生都被送进了城里的学校或民办学校。而留下的则大多是家庭经济相对较差的,或者是成绩特别差的、父母对其成绩不抱希望的学生。这就导致农村学校的后进生特别的多。那么如何教好他们?这是农村教师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个问
摘 要:利用体态语、表演、图片、唱歌、游戏等活动形式来巧设情境,寓教于樂。可以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 教学    一、体态语、分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小学生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用的每一个表情、动作都能给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Grapes are sour”时,可以先吃一口苹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教师既要学会引导“到位”,达到“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的效果;又要善于放手,适时“让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引导作用。这里笔者将结合自己教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已不仅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表达能力的培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发展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分析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