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笔紧随阅读教学,不仅贴近实际,还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我们发现许多公开课、观摩课都安排了“课堂练笔”这一教学环节,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老师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住课堂练笔的关键点,使得练笔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课堂练笔绝不能陷入形式主义泥淖,一味地追求每课必练,盲目地相信练必有用。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好教材,精心选择练笔的关键点,把练笔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一、模仿课文,在文章精彩处练笔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好语言知识,并懂得运用,而课堂练笔正好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用的方法不得当,只是“为练笔而练笔”。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练笔形式:“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写下来。”结果学生写出来的话不痛不痒,套话连篇,这就使练笔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其实仿写课文精彩语段就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能够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著名的文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即久,自然纯熟。”清代吴增祺也曾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是有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些都说明了古人学习习作也都是从模仿起步的。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支点”,进行仿写。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我就抓住了两个练笔的好机会。一是:“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和树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二是:“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情厚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人读来倍感亲切、热情。我让学生二者选一,进行仿写,学生兴趣盎然,欣然动笔。不多久,一篇篇佳作奇迹般诞生了。模仿前者的同学大胆展开想象,有的把自己当成了林中的小鸟,有的说自己就是山中的一朵蒲公英,还有的说自己是溪边的一块石子,纷纷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模仿后者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他们这样写道:“你好!欢快的鱼儿,你不时地从水里跃出来,是要邀请我和你玩游戏吗;你好!高大的榕树,你用力张开那茂盛的枝叶,是要为我遮挡炎热的阳光吗?你好,美丽的孔雀,你绽开了五颜六色的美丽尾巴,是想和我比美吗?……”就连平时写作水平一般、最不愿动笔的一个同学,也因联想丰富得到老师的极力表扬而倍增写作的自信。通过这样的仿写“小练笔”,学生积极地运用课文中重点段落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二、充实课文,在情节留白处练笔有些语文课上,教师在讲到某个关键词或某个重点句式时,要求学生造句,还有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某个段后,提炼出段中的几个优美词语,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这就使学生的思想“跳离”了课文,学生写完交流后教师还得重新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这样的练笔脱离了课文语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不可取。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文中三次写到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此时老妇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话。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抓住了这个“情节留白处”,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他们毫无保留地写下了自己的联想和体会:“老人想:他怎么在这里练琴呢,一定是对自己没信心,我得帮帮他;老人想:他已经有所进步了,我得好好地鼓励他,好让他再接再厉;老人想:他的琴声真是越来越好听了,我没有看错,他真的有机会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手,我还得再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学生已经深刻领会到老人三次同样的眼神所包含的不同的无声语言,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练笔机会,又达到了以写促读的效果,学生通过练笔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在练笔的过程中也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三、续写课文,在意犹未尽处练笔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若引导学生续写课文,学生在写作时想象的余地很大,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设想,但我们在教学中却往往因为备课不够深入等原因而错失良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那么以后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这一家人的日子会过得怎样呢?课后,我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进行续写,通过故事未完待续,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学生的故事编写得五花八门,真可谓是什么奇思妙想都有。有的写桑娜和渔夫为了照顾七个孩子,每天忙碌地工作,为了孩子不被饿着,他们夫妻每天只吃一餐,我觉得这不只是简单的续写,因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文中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出来的作品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只读会说非好课”,语文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课堂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课堂练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文本意蕴的进一步拓展,还是对文本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只要我们努力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准确把握练笔的关键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习作的平台,一个练笔的欲望,就能开辟出一方新的练笔天地,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定能“日就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