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的探究学习是指以现行初三化学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的世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讨论、表达、交流、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方式。探究学习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下面,举例谈一下探究学习的几点方式。
一、 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在化学实验中,每位学生只有做到动脑、动手、动眼、动嘴,才能真正有意义地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实现学生的“四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保证。
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所示)教材上是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然后再做实验。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为此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既然我们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我们并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为什么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呢?分成八等份、十等份不行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非常吃惊,我高度地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究的精神,同时我也号召同学先做实验,然后再测量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广口瓶的几分之几。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设置了如下问题:红磷为什么要过量?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大约是1/5?剩余的气体有哪些性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同同学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这样的问题设置下,学生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激活,个性得以张扬,探究力得以有效培养。
二、 创设多样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是探究思维的原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其一要通过多样化的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人格;其二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1)培养探究人格。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适当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例如: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材料之星”——纳米材料的发明所经历的过程;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文明与进步等等。结合教材,图文并茂加以介绍,将极大地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的顽强意志。
(2)培养好奇心、强化探究欲。好奇心是形成探究欲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探究欲的不断强化,又为学生产生好奇心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在讲授抽象概念,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例如,初中化学中水的分解实验的实质,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仅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又如:在进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事先编好动画软件程序: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闪烁)、电子的转移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动画显示等,将形成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自然就会引起学生们讨论、分析这些画面。这时,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们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
四、 联系热点问题,开展探究学习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其中的酸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开始超越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中,化学物质占有的比例最大,影响也较严重。在现代社会里,化学制品和化学物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这些热点问题应用到研究性学习中,会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意义。
总之,探究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探究型人才的前提。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解放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响起来。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方式,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一个必然。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一、 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在化学实验中,每位学生只有做到动脑、动手、动眼、动嘴,才能真正有意义地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实现学生的“四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保证。
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所示)教材上是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然后再做实验。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为此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既然我们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我们并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为什么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呢?分成八等份、十等份不行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非常吃惊,我高度地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究的精神,同时我也号召同学先做实验,然后再测量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广口瓶的几分之几。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设置了如下问题:红磷为什么要过量?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大约是1/5?剩余的气体有哪些性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同同学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这样的问题设置下,学生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激活,个性得以张扬,探究力得以有效培养。
二、 创设多样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是探究思维的原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其一要通过多样化的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人格;其二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1)培养探究人格。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适当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例如: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材料之星”——纳米材料的发明所经历的过程;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文明与进步等等。结合教材,图文并茂加以介绍,将极大地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的顽强意志。
(2)培养好奇心、强化探究欲。好奇心是形成探究欲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探究欲的不断强化,又为学生产生好奇心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在讲授抽象概念,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例如,初中化学中水的分解实验的实质,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仅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又如:在进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事先编好动画软件程序: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闪烁)、电子的转移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动画显示等,将形成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自然就会引起学生们讨论、分析这些画面。这时,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们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
四、 联系热点问题,开展探究学习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其中的酸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开始超越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中,化学物质占有的比例最大,影响也较严重。在现代社会里,化学制品和化学物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这些热点问题应用到研究性学习中,会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意义。
总之,探究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探究型人才的前提。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解放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响起来。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方式,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一个必然。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