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改革的发展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认识到课堂主阵地的地位,还要能够充分重视课下作业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温故知新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观念中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获取知识技能的思想,针对当前作业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从不同方面创新设计多样化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知识、促使学生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基于当前数学作业形式,从设计变式作业,加深基础知识理解;设计动手作业,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设计迁移作业,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如何,改进当前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一、设计变式作业,加深基础知识理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占据着半壁江山,数学试卷中的考查习题多数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基础知识进行的变式训练。研读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基础知识涉及到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这些关系到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变式作业,适当增加对于概念的变式题,例如判断题、选择题,趣味题,以此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
比如,在《倍数与因数》一单元“找质数”的学习中,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及自然数的概念都是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作业中给学生设置判断题让学生进行对错辨析,如“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很多学生在判断时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认为题干中出现“只有”的判断题一般情况下都趋向于是错误的,但在这道题中,考查的明显是指数的概念,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因此这个判断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质数概念的渗透也在不经意间渗透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设计动手作业,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多个感官共同参与的过程,数学教材中包含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及统计概率等多个板块的内容,它们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板块内容设计不同作业,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针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也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动手作业,则能着力培育学生的作图能力。
以《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为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上设计简单的图案。针对部分学生不能搞清楚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之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例如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来学习认识平移和旋转,制作一个有格子的小板子,然后用橡皮筋制作出不同的形状,用另外一根橡皮筋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平移和旋转,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迁移作业,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举一反三的能力养成中对数学思想方法有自身的内化巩固。新课改强调“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内涵,可以设计迁移性数学作业,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在趣味数学问题探究中掌握数学内涵。
在学习《分数的大小》相关知识时,关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画图进行比较,这样能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数学知识,让学生迅速掌握数学内涵。又如,在高年级应用题解决问题的习题演练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呈现,通过让学生用方程思想、分类思想及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关于买菜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跟着家长去超市买菜的作业。在这个作业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自己设计条件,然后在设计题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展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自己设置的情景中想到知识并且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從而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各项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教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嵌入进去,通过延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应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教学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楠楠,戴莹.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1):109-110+165.
[2]郭吉霞.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05.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知识、促使学生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基于当前数学作业形式,从设计变式作业,加深基础知识理解;设计动手作业,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设计迁移作业,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如何,改进当前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一、设计变式作业,加深基础知识理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占据着半壁江山,数学试卷中的考查习题多数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基础知识进行的变式训练。研读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基础知识涉及到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这些关系到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变式作业,适当增加对于概念的变式题,例如判断题、选择题,趣味题,以此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
比如,在《倍数与因数》一单元“找质数”的学习中,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及自然数的概念都是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作业中给学生设置判断题让学生进行对错辨析,如“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很多学生在判断时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认为题干中出现“只有”的判断题一般情况下都趋向于是错误的,但在这道题中,考查的明显是指数的概念,一个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因此这个判断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质数概念的渗透也在不经意间渗透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设计动手作业,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多个感官共同参与的过程,数学教材中包含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及统计概率等多个板块的内容,它们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板块内容设计不同作业,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针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掌握,也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动手作业,则能着力培育学生的作图能力。
以《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为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上设计简单的图案。针对部分学生不能搞清楚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之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例如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来学习认识平移和旋转,制作一个有格子的小板子,然后用橡皮筋制作出不同的形状,用另外一根橡皮筋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平移和旋转,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迁移作业,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举一反三的能力养成中对数学思想方法有自身的内化巩固。新课改强调“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内涵,可以设计迁移性数学作业,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在趣味数学问题探究中掌握数学内涵。
在学习《分数的大小》相关知识时,关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画图进行比较,这样能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数学知识,让学生迅速掌握数学内涵。又如,在高年级应用题解决问题的习题演练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呈现,通过让学生用方程思想、分类思想及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关于买菜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跟着家长去超市买菜的作业。在这个作业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自己设计条件,然后在设计题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展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自己设置的情景中想到知识并且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從而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各项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教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嵌入进去,通过延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应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教学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楠楠,戴莹.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1):109-110+165.
[2]郭吉霞.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