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像吃饭睡觉一样不能少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天跑102公里,还有时间限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些资深跑友温馨提醒:如果你没有长达半年的训练,千万别轻易去尝试它,这不是玩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方。孙继昆给出的答案是:“我能行。”
  孙继昆退休前是厦门市普陀区中医医院的器械工程师,52岁加入长跑队。他每天凌晨4点多钟起床,一周7天有5天要跑10公里以上。
  练了两年,孙继昆报名参加杭州马拉松赛,连半程也没敢报,而是选择了13公里的健身跑。第四年,他参加100多公里的超长马拉松赛,而且一参加就是两届。
  “黔东南的超长马拉松,都在大山里的盘山道上跑,难度不小。”那一次,有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高手,220个选手中,最终完成赛程的只有78人。“第一天跑的一个马拉松,要求在5个小时内跑下来,大部分选手都没问题。第二天紧接着再跑38公里,4小时内跑完,把不少参赛者拦在了门外。”
  孙继昆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到贵州参赛的经历。“头一回挑战100公里很兴奋,可惜第一天跑完上吐下泻,连水也喝不下。”半途而废?老孙不甘心。第二天一大早,他在腰包里放了半个苹果、半块压缩饼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上了征程。行进中,一难过,老孙就掏出苹果啃一口。就这样,在当天规定的时间内,他跑完了35公里。最后一天抵达终点时,学生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当地百姓夹道欢迎,老孫伸出双手,和大家击掌,泪水浸湿了双眼。终点处,观众拿出T恤衫让他签名。“至少签了几十个。”老孙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个运动员,很棒。
  跨过石阶,蹚过溪水,穿越茶园、田地……28公里,翻越四座山,杭州两湖跑山赛是老孙最喜欢的比赛之一。2010年,孙继昆第一次参赛,翻越四座山用了3小时39分,他不敢相信自己获得老年组第五名。
  “到终点时,工作人员跑上来,给了一个号码,让我留下来。”老孙一愣,问对方为什么。“给你颁奖呗。”一句话让老孙既惊讶又惊喜。第二年轻车熟路,孙继昆虽然又跑了第五名,但这一次,他把用时缩短了24分5秒。
  2016年夏天,孙继昆和队友踏上了环青海湖徒步赛的征程。青海湖一圈360公里,徒步赛程是120公里,四天走完。和超长马拉松的“关门时间”相反,徒步大赛设的是5小时“开门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参赛者4小时内抵达终点,会被认为是跑步前进,不准踏过终点线。
  “以前到各地跑马拉松都住酒店,这次去青海,我特意买了一顶帐篷,吃住在野外,又是一种风景。”一路上,老孙双脚磨出了大水疱,可他还是乐呵呵地与长跑队的队友分享经历。“明后两年我还想去参加徒步赛,争取三年走完青海湖。”
  青海之旅让老孙许下了一个新愿望:回到上海把身边不运动的人也组织起来,假期到近郊徒步。“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持之以恒,成为爱好,受益一生。”
其他文献
1961年春,我在山東五零一厂当工人。32个工人住一个集体宿舍,大通铺,上下层,东西两排。工人黑、白两班轮换,每人每月口粮只有23斤。  一天下夜班后,我们几个回宿舍,发现工友孙志明正在宿舍娶媳妇!我们先是一惊,后又哈哈大笑起来:大通铺娶媳妇,怎么睡?孙志明给我们递烟,苦笑着摇头:“弟兄们,添麻烦了。”我们进屋,见东南角的铺板上坐着一个姑娘,瘦得皮包骨头。听孙志明介绍,她叫黄金平,与他从小订的亲。
期刊
今年81岁的退休教师鲍汝润,山東博兴县人,学习英语已有17个春秋。17年里,他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纪录:他用烂了5部英文词典,用坏了4台收音机,手写英文单词多达500万个,走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文测试的考场已经6次了(成绩从41分一路提高到84分),在139所学校讲过课。鲍汝润说:“我想用自己的事例告诉孩子们,我一个老头都能学好英语,他们只要学就一定能学好。”  零基础学英语  从博兴第三中学退休后,
期刊
我国传统习俗当中,不论南北,多肉、多油、多辛辣都是春节期间餐桌上的3大特点,荤菜花色繁多,素菜屈指可数。几餐下来,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一般都超过平时的一半以上,除了严重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外,体重增加也是“水到渠成”。  不管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聚餐,学会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在外进餐时掌握一些点菜的小技巧,避开饮食不合理的“陷阱”,都十分重要。  春节饮食常见7“陷阱”  陷阱一:餐前饮酒喝饮料
期刊
我在台北跟儿子住对门,他家人多,東西没地方放,就挪到我屋里。有时候我回台北,发现儿子为了给我留出宽敞的地方,把很多东西堆进了他的书房。  我就对他说:“家才这么大一点儿,当咱们已经没什么空地,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淘汰,扔出去或送人;另一件事是少进。”后来,我的口号成为“进一样,出一样”。  这是绝对合理的。你想想,房子就那么大,屋子已经装满了,自然再也塞不进新的东西。为了“布新”,只好“除旧”。旧的除
期刊
1992年9月,高湘琴查出乳腺癌。手术后,看着自己胸前厚厚的绷带,她万念俱灰。  难以置信的抗癌群体  变成一个癌症患者,除了忍受病痛的折磨,高湘琴还感受到深深的孤独。1992年年底,她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新闻,说八一湖有一群癌症病人每天在一起活动,对治病效果很好,她决定去看看。到了八一湖一看,一群人在那里有说有笑,气氛热烈。高湘琴过去打听,是否有癌症病人在这里活动。他们相视一笑,说:“我们就是啊
期刊
90岁的他,踢毽子、转盘子、抖空竹样样拿手;88岁的她,跳舞、耍花棍、打竹板样样都行。他们是家住河南洛阳西工区的兰学瑞和陈于琴。结婚六十多年来,他们琴瑟合鸣,玩转各种健身器材,在众人眼中好似一对神仙眷侣。  喜新不厌旧,健身神器多  兰学瑞和陈于琴腰板笔挺,精神矍铄,行走如风,根本不像耄耋老人。  只要是健身神器,兰学瑞和陈于琴都感兴趣。二十年前,兰学瑞和陈于琴去武汉游玩,在公园里认识一位杂技团的
期刊
父亲喜欢跳舞,年轻时是生产队的文艺骨干,公社会演的时候演过李玉和。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几个子女都不相信,因为我们眼里的父亲,背有些驼了,佝偻着腰,哪里像是跳舞的人?  后来父亲和母亲一起进城养老,我们才惊讶地发现,父亲真的很有跳舞天赋。小区附近的露天广场,每到傍晚便响起音乐,一些老头老太太翩翩起舞,有的舞姿优雅,有的生硬笨拙,但一个个都乐在其中。父亲本不会跳交谊舞,但看了几次就会了,然后还以极大的
期刊
雷锋帽、大墨镜、黄大衣,你以为出现在时尚杂志上的元素,全部呈现在年近七旬的张梦遥身上,一点也不意外。  “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诀让自己依旧美丽。其实,也没有什么秘方,无非就是接受新潮的穿着理念。”张梦遥说。  虽然只是一句接受新潮理念,但是张梦遥说,上年纪的人真正做起来,却很困难。“基本上很难走出黑白灰的范围,只要肯迈出这第一步,就好办了。”  张梦遥的做法是多和年轻人混在一起,多倾听年轻人的意见
期刊